-
题名双边领事条约在领事保护实践中的价值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谢海霞
-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2,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我国领事保护制度研究”(20&ZD206)
-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明确我国采取“适当措施”实施和适用条约和协定。我国驻外外交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对在海外被逮捕拘禁的我国公民提供领事保护与协助时,要依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其中如遇与我国缔结了双边领事条约的国家,还需适用双边领事条约。在领事保护与协助实践中,双边领事条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之间双边领事条约实践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完善提供了实践素材,同时,领事法的法典化发展又统一了双边领事条约的内容,提升了双边领事条约的履约标准,为现代领事保护与协助实践提供了兼具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实践指引。我国和多个国家之间缔结有双边领事条约,这些条约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规定了更具操作性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相关条款的模糊性,为领事保护与协助供给了实践新做法,并推动领事保护的新发展。
-
关键词
《对外关系法》
《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双边领事条约
领事保护
领事通知
-
分类号
D922.13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拉格朗案的国际法解读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顾婷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71-81,共11页
-
文摘
从1998年至2003年,国际法院陆续审理了三个与违反《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有关的案件,其中以1999年的拉格朗案最为典型。拉格朗案牵涉到若干重大国际法问题,国际法院对这些问题的判决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是前所未有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国际法院在该案中的判决不仅对国际法,而且对国际实践和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
关键词
国际法院
拉格朗案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
分类号
D99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
-
题名论使馆不是“派遣国领土的延伸”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黄风
徐吉童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115,共5页
-
文摘
在我国,使馆一般被解释为"派遣国领土的延伸"或者派遣国的"拟制领土"。这种解释在国际法和各国刑法中是没有根据的。相对于主权来说,使馆所享有的特权和豁免权是一种低层次的和派生的权利,而不是最高的和绝对的权力。使馆的职责是特定的和有限的,它们的行使必须以不违反接受国法律和国际法为前提条件。至今尚未发现任何国家的刑法典将本国派驻国外使馆的地位与本国船舶和航空器的地位相并列,或者以任何其他方式将本国驻外使馆解释为本国领域。在任何国际公约中都找不到赋予一个国家对发生在本国驻外使馆内的犯罪以属地刑事管辖权的规定。根据国际法通行观点,驻外使馆不能够行使外交庇护权。
-
关键词
使馆
刑事管辖权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外交庇护
-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F752.3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维护国际法尊严惩办策划者和肇事者
- 4
-
-
作者
赵喜臣
-
机构
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1999年第3期1-5,共5页
-
文摘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对一个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狂轰滥炸44天,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1999年5月7日晚(当地时间)悍然使用多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毁坏,使馆工作人员和新闻记者3人死亡...
-
关键词
国际法
《联合国宪章》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策划者
外交人员
国际罪行
使馆馆舍
外交代表
人身不可侵犯
-
分类号
D51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51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以实际行动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
- 5
-
-
作者
于友先
-
机构
新闻出版署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5,共1页
-
-
关键词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以实际行动
我国政府
野蛮暴行
新闻出版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霸权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中国发展
“和平与发展”
-
分类号
G239.20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