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及其扬弃路径——解读马克思《给父亲的信》
1
作者
潘中伟
周媛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1837年《给父亲的信》是考察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文本。长期以来,学者们更多是从方法论的方面解释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转向,即为了解决“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寻求认识真理的方法,但这一“寻求”一...
1837年《给父亲的信》是考察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文本。长期以来,学者们更多是从方法论的方面解释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转向,即为了解决“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寻求认识真理的方法,但这一“寻求”一定是预设了“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不应当对立的观念。深入分析这一预设,可以发现浪漫主义对于马克思早期思想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不仅从浪漫主义那里接受了“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应当统一的看法,而且接受了浪漫主义所提出的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相统一的主张。在浪漫主义“诗化生活”思想的启发下,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哲学化”与“哲学世界化”的观点,由此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父亲的信》
黑格尔哲学
方法论
浪漫主义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及其扬弃路径——解读马克思《给父亲的信》
1
作者
潘中伟
周媛媛
机构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研究”(17BKS101)
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马克思《博士论文》释义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1-JCZD-10)。
文摘
1837年《给父亲的信》是考察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文本。长期以来,学者们更多是从方法论的方面解释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转向,即为了解决“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寻求认识真理的方法,但这一“寻求”一定是预设了“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不应当对立的观念。深入分析这一预设,可以发现浪漫主义对于马克思早期思想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不仅从浪漫主义那里接受了“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应当统一的看法,而且接受了浪漫主义所提出的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相统一的主张。在浪漫主义“诗化生活”思想的启发下,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哲学化”与“哲学世界化”的观点,由此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指向。
关键词
《给父亲的信》
黑格尔哲学
方法论
浪漫主义
实践
Keywords
Letter from Marx to His Father
Hegel philosophy
methodology
romanticism
practice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及其扬弃路径——解读马克思《给父亲的信》
潘中伟
周媛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