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及其扬弃路径——解读马克思《给父亲的信》
1
作者 潘中伟 周媛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1837年《给父亲的信》是考察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文本。长期以来,学者们更多是从方法论的方面解释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转向,即为了解决“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寻求认识真理的方法,但这一“寻求”一... 1837年《给父亲的信》是考察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文本。长期以来,学者们更多是从方法论的方面解释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转向,即为了解决“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寻求认识真理的方法,但这一“寻求”一定是预设了“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不应当对立的观念。深入分析这一预设,可以发现浪漫主义对于马克思早期思想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不仅从浪漫主义那里接受了“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应当统一的看法,而且接受了浪漫主义所提出的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相统一的主张。在浪漫主义“诗化生活”思想的启发下,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哲学化”与“哲学世界化”的观点,由此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父亲的信》 黑格尔哲学 方法论 浪漫主义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