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同理心教育 |
徐欢
|
《教育界》
|
2020 |
3
|
|
2
|
八年,走近一本书——我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故事 |
袁利平
|
《今日教育》
|
2014 |
1
|
|
3
|
照料儿童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背后的意涵 |
刘云生
|
《今日教育》
|
2007 |
0 |
|
4
|
在阅读中修炼自己——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
朱洁
|
《教育视界》
|
2019 |
0 |
|
5
|
拨云见日待花开——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
王巧云
|
《江苏教育》
|
2019 |
0 |
|
6
|
天使的救赎——我曾经这样读《给教师的建议》 |
赵美兰
|
《教育家》
|
2011 |
0 |
|
7
|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
刘佳星
|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
2018 |
0 |
|
8
|
语文教师语言艺术养成研究——评《教师口语艺术》 |
张建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9
|
如皋特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
丁山燕
|
《现代特殊教育》
|
2007 |
0 |
|
10
|
学、行、思、写——“终身备课”的最佳流程 |
冯桂群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1
|
“四个给予”,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 |
张金花
|
《教师》
|
2011 |
0 |
|
12
|
让学生动起来 使课堂活起来 |
李成吉
|
《青海教育》
|
2006 |
1
|
|
13
|
创设集体智力兴趣的气氛 |
张菊荣
|
《江苏教育》
|
2018 |
0 |
|
14
|
那个叫学校的地方 读《教育从何处出发》 |
张晓华
|
《今日教育》
|
2023 |
0 |
|
15
|
问道于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 |
张文高
|
《今日教育》
|
2010 |
0 |
|
16
|
让感动传递 |
崔晓霞
|
《现代特殊教育》
|
2008 |
0 |
|
17
|
孩子 你怎么不笑了 |
张郁萍
|
《成才之路》
|
2010 |
0 |
|
18
|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
陆莉玲
|
《教育家》
|
2011 |
0 |
|
19
|
教室里的“发现者园地” |
赵翠娟
|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
2021 |
0 |
|
20
|
与教育经典的心灵之约 |
张贵勇
|
《教师》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