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同理心教育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欢 《教育界》 2020年第44期69-70,共2页
苏霍姆林斯基是著名的教育家,其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深受学者们的欢迎。该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读书教育、后进生教育、教师角色和对其他学科借鉴意义方面。本文将简要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同理心教育,主要从教师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是著名的教育家,其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深受学者们的欢迎。该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读书教育、后进生教育、教师角色和对其他学科借鉴意义方面。本文将简要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同理心教育,主要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要有一颗同理心及培养学生的一颗同理心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同理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年,走近一本书——我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故事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利平 《今日教育》 2014年第7期54-55,共2页
了解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起先是时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他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感觉理论知识匮乏,需要再充实一下“精神食粮”。2006年,一次到重庆听课,无意间看到会场外面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当时... 了解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起先是时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他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感觉理论知识匮乏,需要再充实一下“精神食粮”。2006年,一次到重庆听课,无意间看到会场外面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当时出于许久的崇拜,我迫不及待地买回了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故事 教学实践 精神食粮 教育家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料儿童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背后的意涵
3
作者 刘云生 《今日教育》 2007年第10S期58-59,共2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虽成文于20世纪70年代.但其所包蕴的育人思想对当代教育仍然极具启发意义。重温这部传世之作.如果能够紧扣“照料儿童的心灵”这一主旨.必能悟出其背后的诸多意涵.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虽成文于20世纪70年代.但其所包蕴的育人思想对当代教育仍然极具启发意义。重温这部传世之作.如果能够紧扣“照料儿童的心灵”这一主旨.必能悟出其背后的诸多意涵.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心灵 儿童 当代教育 育人思想 70年代 精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阅读中修炼自己——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4
作者 朱洁 《教育视界》 2019年第9期74-75,共2页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给教师提供了一百条行之有效的建议,每一条建议中不仅有鞭辟入里的理论阐述,还有生动的教育教学实例。书中文字深入浅出,发人深省,读这本书,就好似与一位智者促膝长谈,解决了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给教师提供了一百条行之有效的建议,每一条建议中不仅有鞭辟入里的理论阐述,还有生动的教育教学实例。书中文字深入浅出,发人深省,读这本书,就好似与一位智者促膝长谈,解决了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苦恼。打开书,最先读到这句话: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修炼 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教学 教学实例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拨云见日待花开——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5
作者 王巧云 《江苏教育》 2019年第38期72-74,共3页
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难免有许多困惑。比如,怎么解决工作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压力?一天只有24小时,时间如何安排?如何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上得很精彩?如何转化后进生?等等。面对困惑时,我多么希望有个引路人,来指引自己。苏霍姆林斯基... 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难免有许多困惑。比如,怎么解决工作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压力?一天只有24小时,时间如何安排?如何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上得很精彩?如何转化后进生?等等。面对困惑时,我多么希望有个引路人,来指引自己。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如灯塔一样,给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这是一本活动的教育学,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用手册。书中的劝告和建议通俗易懂,完美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思想体系 转化后进生 教学生活 实用手册 教育教学 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使的救赎——我曾经这样读《给教师的建议》
6
作者 赵美兰 《教育家》 2011年第7期63-64,共2页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们每个普通教育者来说是个悲情无奈的救赎者,他俯下高贵的身子,俯向每一个凡人。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救赎 天使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7
作者 刘佳星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117-118,共2页
每次看《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都能从中找到共鸣,里面一个个的小案例,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我周围的事情。现在我根据自己教学的经历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师语言艺术养成研究——评《教师口语艺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建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I0005-I0005,共1页
教育,离不开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表达建立在一般口语表达的基础之上,体现出独特的职业特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指出,"如果你想使你的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 教育,离不开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表达建立在一般口语表达的基础之上,体现出独特的职业特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指出,"如果你想使你的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因此,要达到教育的目标,实现教学的价值,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养,逐步达到"教学艺术化"的境界。由陈昕、屠国平共同编著的《教师口语艺术》一书,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准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语言艺术 基础教育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口语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养成研究 口语表达 《给教师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皋特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9
作者 丁山燕 《现代特殊教育》 2007年第1期38-38,共1页
江苏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市教育局部署,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主题读书活动,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制定了读书活动计划,投资数万元建起丫电子阅览室,配备了电子阅读数据库,并为每名教师提供了《... 江苏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市教育局部署,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主题读书活动,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制定了读书活动计划,投资数万元建起丫电子阅览室,配备了电子阅读数据库,并为每名教师提供了《给教师的建议》、《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师人文读本》等学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活动 青年教师 如皋市 《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人文读本》 特校 特殊教育学校 电子阅览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行、思、写——“终身备课”的最佳流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桂群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3-44,共2页
2006年下半年,市教育局开展以“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并组织全市教师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有了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再次品读这本名著,时常有心动的感觉,并被书中力透纸背、穿越... 2006年下半年,市教育局开展以“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并组织全市教师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有了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再次品读这本名著,时常有心动的感觉,并被书中力透纸背、穿越时空的伟大教育思想深深震撼,而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备课 终身 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活动 教育名著 教学实践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给予”,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
11
作者 张金花 《教师》 2011年第31期81-81,共1页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核心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强调: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聪明.因此它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该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核心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强调: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聪明.因此它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该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思考的王国。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场所。而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思考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素质教育 学会思考 培养 学校 应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学生动起来 使课堂活起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成吉 《青海教育》 2006年第9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现代教学论 学习共同体 生动 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 人际关系 教学方式 个性张扬 教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设集体智力兴趣的气氛
13
作者 张菊荣 《江苏教育》 2018年第82期1-1,共1页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学校里,首先是教师集体里,要有一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学校形态啊,也是一种多么“应该”的美...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学校里,首先是教师集体里,要有一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学校形态啊,也是一种多么“应该”的美丽景象啊!在学校中,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有一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我想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里”,就是指整个的学校生活,包括教师集体,也包括学生集体,包括学校生活中的一切.但是,他又说“首先是教师集体里”,那就强调了“教师集体里”那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的“首先性”了.没有这个“首先”,也就很难再有其他的气氛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集体 气氛 智力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学校生活 脑力劳动 “应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个叫学校的地方 读《教育从何处出发》
14
作者 张晓华 《今日教育》 2023年第5期79-80,共2页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他说自己曾收到一个10岁孩子母亲的信,信中写道:“我的女儿流着眼泪打开写满了两分的记分册,恳求说:‘妈妈,咱们搬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吧……’”汪正贵老师在《教育从何处出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他说自己曾收到一个10岁孩子母亲的信,信中写道:“我的女儿流着眼泪打开写满了两分的记分册,恳求说:‘妈妈,咱们搬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吧……’”汪正贵老师在《教育从何处出发》一书中引述这则故事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究竟是让学生依恋的地方,还是让学生想逃离的场所?对此,汪老师自己作了一个解答,他认为,学校是这样一个地方:除了教学,还有教育;除了学习,还有校园生活;除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有人格培育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除了自我成长,还有同伴交往、合作学习和社会化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人格培育 同伴交往 知识和技能 我的女儿 自我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 校园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道于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
15
作者 张文高 《今日教育》 2010年第11期59-59,共1页
细细地咀嚼着、品味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位慈爱、坚毅、睿智的长者的音容笑貌宛若就在眼前,他仿佛在向我娓娓而谈自己30多年的教育教学思考与探索。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 大师 教学思考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感动传递
16
作者 崔晓霞 《现代特殊教育》 2008年第2期46-46,共1页
读肖川教授《给教师的建议》:“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不禁让我掩卷遐思,追寻生命的轨迹,停驻在每一次的感动。感动或许只因一句短短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淡淡的微笑,却让人心存温暖,让颤动的心灵变得润泽起来,让平... 读肖川教授《给教师的建议》:“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不禁让我掩卷遐思,追寻生命的轨迹,停驻在每一次的感动。感动或许只因一句短短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淡淡的微笑,却让人心存温暖,让颤动的心灵变得润泽起来,让平凡的日子变得丰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生命 肖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孩子 你怎么不笑了
17
作者 张郁萍 《成才之路》 2010年第8期29-29,共1页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是啊,当孩子撒开父母的手,走进校园,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是啊,当孩子撒开父母的手,走进校园,走向做教师的你时,便把信任、依赖交到你的手里,把他稚嫩的心灵贴近你的心灵,他期待着,表现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心灵 信任 学习 学校 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18
作者 陆莉玲 《教育家》 2011年第7期60-62,共3页
二十多年前,我刚踏进师范。就接触到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它在我的个人阅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我开启了教育专著阅读的大门。卢梭曾在《我的人生追求》中说道:
关键词 《给教师的建议》 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专著 阅读史 教育家 前苏联 师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室里的“发现者园地”
19
作者 赵翠娟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年第13期I0001-I0001,共1页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在小学对儿童进行教学,首先就是教给他们观察和发现世界……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们的思想。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让儿童去觉察事物和现象中那些最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思...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在小学对儿童进行教学,首先就是教给他们观察和发现世界……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们的思想。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让儿童去觉察事物和现象中那些最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思考各种因果联系。"他的话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发现疑问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学习的动力,而要使孩子们有所发现,首先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视觉感知 因果联系 观察能力 《给教师的建议》 学习的动力 发现者 教育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教育经典的心灵之约
20
作者 张贵勇 《教师》 2014年第30期1-1,共1页
阅读教育经典,不仅是与高贵灵魂的对话,更是开启自身潜能的通道。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特级教师闫学前前后后读了不下5遍,仅摘录和心得就写了10万多字。反复不厌的阅读,让闫学能够从人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而不是单... 阅读教育经典,不仅是与高贵灵魂的对话,更是开启自身潜能的通道。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特级教师闫学前前后后读了不下5遍,仅摘录和心得就写了10万多字。反复不厌的阅读,让闫学能够从人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而不是单纯而过多地使用教育技巧。语文教学在她眼里变得开放、柔软、充满趣味,她的课堂也因此多了一份人文味道,学生陶醉其中,爱上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 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 语文教学 自身潜能 特级教师 教育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