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时代《经济学人》的生存之道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岩 王佳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142,共2页
1998年联合国正式将"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这标志着对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地位的肯定与认可。而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着这一新兴媒体的挑战,国际新闻市场上的全... 1998年联合国正式将"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这标志着对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地位的肯定与认可。而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着这一新兴媒体的挑战,国际新闻市场上的全球性报刊为了适应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经济学人》 生存之道 1998年 第四媒体 信息传播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人》为什么成功?——网络时代媒介定位再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辰瑶 符文涓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5,共3页
网络时代给原有的媒介生态系统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在此巨变之下,媒体如何定位自身至关重要。文章以《经济学人》为个案,探讨其在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定位原则及其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研究发现,《经济学人》的成功在于它的... 网络时代给原有的媒介生态系统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在此巨变之下,媒体如何定位自身至关重要。文章以《经济学人》为个案,探讨其在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定位原则及其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研究发现,《经济学人》的成功在于它的目标定位、用户定位、生产定位和发展定位可以有机协同,并能够立足自身、稳中求变地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人》 媒介定位 系统论 网络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人》封面设计与中国形象建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靖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5,共4页
选取《经济学人》(亚太版)杂志2007年至2016年中国主题封面为对象,通过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研究中国主题封面如何成为媒体意识形态和利益的表达工具,受众如何完成封面信息的"期待"与"重构"过程,图文模态的如何互融... 选取《经济学人》(亚太版)杂志2007年至2016年中国主题封面为对象,通过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研究中国主题封面如何成为媒体意识形态和利益的表达工具,受众如何完成封面信息的"期待"与"重构"过程,图文模态的如何互融等。研究发现,这本杂志在对中国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不仅赋予了这些中国主题封面传播学及符号学的意义,一定程度上也成了表达政治立场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人》 中国形象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谷物法》和《经济学人》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地 《黑龙江粮食》 2019年第3期42-44,共3页
英国于1815年制定并实施的《谷物法》,是用于限制谷物进出口的法律。《谷物法》在实施过程中一直遭到反对,到1846年终于被废除。在废除《谷物法》过程中,诞生了世界顶级杂志《经济学人》,该刊170多年一直秉持当年支持废除《谷物法》的初... 英国于1815年制定并实施的《谷物法》,是用于限制谷物进出口的法律。《谷物法》在实施过程中一直遭到反对,到1846年终于被废除。在废除《谷物法》过程中,诞生了世界顶级杂志《经济学人》,该刊170多年一直秉持当年支持废除《谷物法》的初衷,即倡导自由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法》 自由贸易 中产阶级 进出口 《经济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伯海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新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戴亦一 孙秋碧 《东南学术》 2001年第4期135-154,共20页
本文主要以钱伯海教授最新著作《经济学新论》为依据,从基础原理与发展动力、价值理论的基本问题、物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经济运行与学科研究、辩证原理与方法体系等五个方面,对钱伯海教授在有关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的个人创见与... 本文主要以钱伯海教授最新著作《经济学新论》为依据,从基础原理与发展动力、价值理论的基本问题、物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经济运行与学科研究、辩证原理与方法体系等五个方面,对钱伯海教授在有关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的个人创见与学术贡献,进行扼要的介绍与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基本理论 《经济学新论》钱伯海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跨世纪的创新与思考——兼评《经济学:跨世纪批判——全息经济学大纲卷一、卷二》
6
作者 祝福恩 曹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杨占生 《经济学:跨世纪批判——全息经济学大纲卷一、卷二》 学术研究 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新探索——读《新政治经济学》有感
7
作者 李怀政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个代表”《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穆勒 萨缪尔森 《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 陆立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豹隐《经济学讲话》绪论的思想研究
8
作者 钱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民国时期,陈豹隐是《资本论》第1卷第1分册中文版的首译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播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陈豹隐1933年出版的《经济学讲话》绪论部分的经济思想中,陈豹隐认为:经济学是其他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 民国时期,陈豹隐是《资本论》第1卷第1分册中文版的首译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播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陈豹隐1933年出版的《经济学讲话》绪论部分的经济思想中,陈豹隐认为:经济学是其他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关系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在经济学的抽象分析法中不存在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区分,研究中国经济需要有中国的经济学说。这些认识不仅闪烁着民国时期学者的智慧光芒,而且对于今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也是不无启迪和激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陈豹隐 《经济学讲话》 经济思想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于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经济学——解读《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9
作者 杨放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6-96,F0003,共2页
关键词 科学与人文 经济学 人文转向 全国学术研讨会 经济社会发展 浙江财经学院 书评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经济学——经济学内容的全新探索》有感
10
作者 孙洛平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经济学-经济学内容的全新探索》 书评 杨文进 企业 利润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由观的角度看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的重要性
11
作者 李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9,共3页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这部著作中不仅对资本主义的自由观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自由不是人类理想状态的自由,反倒是对人类自由的一种限制和压制,在此基础上他对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而且提到了自由如何的实...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这部著作中不仅对资本主义的自由观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自由不是人类理想状态的自由,反倒是对人类自由的一种限制和压制,在此基础上他对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而且提到了自由如何的实现问题。由此可见,从自由观的角度看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那么简单,它同样是研究马克思的自由观必不可少的一部著作,理应得到我们新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马克思 《经济学手稿(1857-185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济思维方式分析社会现象——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2
作者 杨庆育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5期109-113,共5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提出经济学思维方式与秩序,并对秩序的延伸——产权、产权深化——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经济学的常规思维——边际、经济思维的政府与市场进行深度剖析。该书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广为人知的社会现象,与经济学严谨的...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提出经济学思维方式与秩序,并对秩序的延伸——产权、产权深化——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经济学的常规思维——边际、经济思维的政府与市场进行深度剖析。该书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广为人知的社会现象,与经济学严谨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展示出一种特殊的"经济学想象力",从而引导读者学会经济推理方式,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分析问题。经济学思维有助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所面临问题的根源。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用这种思维方式结合中国现实问题作一些思考,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 社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济学中学习领导智慧
13
作者 王智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48-49,共2页
经济学起源于希腊哲学,被视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简而言之,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将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指出了学习经济学的原因,一是能使我们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经济学起源于希腊哲学,被视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简而言之,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将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指出了学习经济学的原因,一是能使我们更精明地参与经济,二是有助于我们理解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三是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那么,作为国家权力的掌握者、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导干部,应该从经济学中学到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原理》 领导干部 学习 智慧 著名经济学 社会科学 希腊哲学 合理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经济学方法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瑞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75,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方面,有许多新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这时,各种西方经济学理论被介绍进来,经济学界从以前单纯重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转向重视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方面,有许多新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这时,各种西方经济学理论被介绍进来,经济学界从以前单纯重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转向重视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又出现新的偏颇。为此,重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方法论》 社会主义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程恩富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会计理论工作者如何学好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葛家澎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3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经济学 会计理论 西方经济学 《资本论》第3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会计学 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经济 商品交换 货币资本的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探索理论经济学的创新与构建——《经济学原理》教材编写及教学实践总结
16
作者 金荣 张丽华 李德甫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6年第6期63-65,共3页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探索理论经济学的创新与构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合格人才,在我省知名经济学家的指导和帮助下,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云南财贸学院和云南民族学院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探索理论经济学的创新与构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合格人才,在我省知名经济学家的指导和帮助下,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云南财贸学院和云南民族学院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中青年教师,共同编写了《经济学原理》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经济学 传统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 教学实践 教材编写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经济学教材 教学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王正宪所著《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17
作者 孙鸿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7-127,共1页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是中山大学王正宪教授在1980至1999年期间撰写的一部论文集,由广东经济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
关键词 王正宪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不再让人恐惧——曼昆《经济学原理》介绍
18
作者 林君秀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在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些经济学知识。正如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他的著名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所指出的:“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然而,经济学教材大都充满了抽象的概念... 在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些经济学知识。正如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他的著名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所指出的:“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然而,经济学教材大都充满了抽象的概念、生硬的图表、艰深的数学公式和模型,读起来往往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原理》 曼昆 恐惧 市场经济时代 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教材 经济学 19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四评萨缪尔森《经济学》
19
作者 高鸿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3年第5期43-49,共7页
在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三评》中,我们指出: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完全竞争模型来宣扬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企图把资本主义说成为是一个理想社会。由于这一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原理不符合于客观现实,所以微... 在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三评》中,我们指出: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完全竞争模型来宣扬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企图把资本主义说成为是一个理想社会。由于这一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原理不符合于客观现实,所以微观经济学就其整体而言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 萨缪尔森 竞争模型 资本主义制度 理想社会 客观现实 原理 生产要素 效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及任务——马克思《资本论》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研读札记之一
20
作者 巫继学 《中州学刊》 1984年第1期52-56,共5页
[1]对于我国经济学界来说,从五十年代初起,便与西方经济学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近几年来,学术封闭局面打开,西方经济学猝然而至。在一些人中,起初是陌生,“陌生不免引起目眩;过去的自满也许变成自疑,由自疑而变为不加审别的推崇。”令... [1]对于我国经济学界来说,从五十年代初起,便与西方经济学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近几年来,学术封闭局面打开,西方经济学猝然而至。在一些人中,起初是陌生,“陌生不免引起目眩;过去的自满也许变成自疑,由自疑而变为不加审别的推崇。”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推崇在有些同志中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其中最使一些青年同志赞赏的,要算是西方空前的畅销书——萨缪尔森(P.A.Samuelson)的《经济学》。不知为何,该书1964年曾出过中译节选本,在十数年中似乎并无多大反响,然而现今情形却大不相同。过去,人们把是否熟悉、掌握马克思《资本论》看作一个人经济理论基础是否雄厚的基准,而现在有些人却以萨缪尔森《经济学》为圭臬。我以为,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萨缪尔森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 札记 马克思 庸俗经济学 抽象法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