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文化共同体的学术自觉——陆德明《经典释文》与隋唐文化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
1
作者 雷恩海 曹志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148,共11页
陆德明《经典释文》针对魏晋以来经学之讹误、义疏之歧出,以科学的方法,辩证经学之源流,明其传授之次第,諟正音读、文字、义训。陆德明以个人之力而推行了一项国家语言文字规划和思想统一行动,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自觉要求,也是实现天下... 陆德明《经典释文》针对魏晋以来经学之讹误、义疏之歧出,以科学的方法,辩证经学之源流,明其传授之次第,諟正音读、文字、义训。陆德明以个人之力而推行了一项国家语言文字规划和思想统一行动,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自觉要求,也是实现天下一统的儒学治世的现实需求;是文化行为,也是思想统一行动,而且援道入儒,以开放的学术理性,开启了一个思想文化统一的新时代,成为唐代重建文化共同体的蓝本,直接启迪了《五经正义》官方意识形态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德明 《经典释文》 隋唐 文化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经典释文》为常用异读字注常见音的原因 被引量:2
2
作者 雷昌蛟 杨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1,共7页
根据注音目的和注音原则,经典常用而有异读的字据义当读常见音时,《经典释文》一般是不注音的,因为常用异读字据义所读的常见音通行易识。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常用异读字据义当读常见音时,《释文》也出现了少量注音的情况,注音形式或"... 根据注音目的和注音原则,经典常用而有异读的字据义当读常见音时,《经典释文》一般是不注音的,因为常用异读字据义所读的常见音通行易识。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常用异读字据义当读常见音时,《释文》也出现了少量注音的情况,注音形式或"如字",或反切,或直音。为常用异读字注常见音主要有肯定所见版本用字的正确,通过注常见音的办法来减少直接注异读音的数量,提示读者就按与常见音相关联的常见义去理解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常用异读字 注常见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释文》的因袭来源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弘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经典释文》为唐代陆德明总结东汉南北朝以降经学家音义汇释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规制宏大的著作之中,其资料来源未必全为陆德明个人汇集。从古代文献著录、《经典释文》的内部体例以及同时代相关学者的著录资料来看,其中有借鉴前人音义... 《经典释文》为唐代陆德明总结东汉南北朝以降经学家音义汇释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规制宏大的著作之中,其资料来源未必全为陆德明个人汇集。从古代文献著录、《经典释文》的内部体例以及同时代相关学者的著录资料来看,其中有借鉴前人音义汇释著作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陆德明 音义 因袭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释文》“窒”的读音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1,共5页
《周易音义》"窒,张栗反。徐得悉反,又得失反"三切同音,涉及"重音音切"与文字讹误的问题。《经典释文》为"窒"所出之音用字颇不一致,情况较为复杂,根据对"窒"字的全部注音的分析,考订出"... 《周易音义》"窒,张栗反。徐得悉反,又得失反"三切同音,涉及"重音音切"与文字讹误的问题。《经典释文》为"窒"所出之音用字颇不一致,情况较为复杂,根据对"窒"字的全部注音的分析,考订出"得失反"当为"得迭反"之误。今本《经典释文》真正的重音是因后人添加音切造成的,故必两两成对,不存在三切相重的现象;凡有三音相同的重复音注,其中必有因文字讹误造成的"假性重音"。根据反切类型及层次,可以推定《经典释文》"窒"字音注的首音原貌大抵就是"徐得悉反"及"《说文》都节反"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音相重 切语讹误 用字差异 反切沿革 《经典释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释文》同条又音原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月婷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经典释文》同条又音用例多,原因复杂,有些与构词变读无关,有些与构词变读相关。前者包括方言、假借、协韵、讹误、历史音变、语流音变等导致的同条又音。后者包括诸家注音观念不同导致的同条又音、对词义有不同理解造成的同条又音、... 《经典释文》同条又音用例多,原因复杂,有些与构词变读无关,有些与构词变读相关。前者包括方言、假借、协韵、讹误、历史音变、语流音变等导致的同条又音。后者包括诸家注音观念不同导致的同条又音、对词义有不同理解造成的同条又音、在合乎音义规律的音之前或之后添加常用音而造成的同条又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异读 构词 同条又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承仕的经学史研究——以《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少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9,共9页
吴承仕乃章太炎弟子,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民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疏证》是他经学史研究的代表作,具有独到的撰述特点和丰富的学术价值。一是广泛汇集史料,运用章句、史源、疏解、考证、论断等多种方法,... 吴承仕乃章太炎弟子,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民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疏证》是他经学史研究的代表作,具有独到的撰述特点和丰富的学术价值。一是广泛汇集史料,运用章句、史源、疏解、考证、论断等多种方法,在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的基础上,疏通、拓展了对唐前经学史的记述,丰富了这一阶段经学史的内容。二是综合众说,断以己见,从条理诸经次序、论述源流演变、阐明经籍流传、辨析误植伪托等几个方面梳理了唐前经学史的脉络。三是钩稽索引,缜密考订,在史料来源、典籍状况、经学人物、典章制度等与经学史相关的问题上,纠正了《经典释文序录》及多家论著的谬误,为后人的经学史研究扫除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承仕 经学史 《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韵》辑音指误
7
作者 遆亚荣 岳利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集韵》源于《经典释文》之辑音存在大量讹误,其讹误可分为“折合注非其字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非注音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被注字或音注有错字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音切出错的辑音讹误”四大类型。文章依次举例分析并指... 《集韵》源于《经典释文》之辑音存在大量讹误,其讹误可分为“折合注非其字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非注音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被注字或音注有错字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音切出错的辑音讹误”四大类型。文章依次举例分析并指明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韵》 《经典释文》 辑音 指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正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行良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36-41,共6页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儒学化 儒学发展 佛教教义 《五经正义》 儒家经学 《经典释文》 儒道互补 隋唐 中国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足谓之豸”考
9
作者 杨荫冲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6-226,共1页
《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虫部》释义亦然。前半句易晓,后半句总觉得语意扞格。豸,《说文·豸部》"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当是肖其形而造的象形字,指兽类。然而兽类怎... 《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虫部》释义亦然。前半句易晓,后半句总觉得语意扞格。豸,《说文·豸部》"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当是肖其形而造的象形字,指兽类。然而兽类怎么会"无足"呢?似乎难以索解。直到我们在其他文献中发现这条释义的版本异文时,疑惑方涣然冰释。唐殷敬顺《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即《列子释文》,仿陆德明《经典释文》的体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敬顺 张湛 释虫 《经典释文》 《列子》 经典释文 至德 《一切经音义》 郭璞注 邢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执信名字的读音
10
作者 丁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4-44,共1页
赵执信名字的读音□丁鼎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清初山东益都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人,为有清一代颇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关于赵执信名字的读者,人们一般均“读如字”,即读作ZhàoZ... 赵执信名字的读音□丁鼎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清初山东益都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人,为有清一代颇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关于赵执信名字的读者,人们一般均“读如字”,即读作ZhàoZhíxìn。记得当年读大学时,教中国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信” 文科学报编辑 名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 《经典释文》 中国文学 师范学院 陆德明 《周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冉冉的“冉”不宜音nán
11
作者 赵振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12,共2页
冉的“冉”不宜音nán□赵振铎汉代我国西南部有一个少数民族名叫冉,《辞海》把这个名称里的“冉”字的读音定为rǎn,而《汉语大字典》和它的简编本这个字则音nán,〔1〕《中华字海》沿袭了《汉语大字典》这个读... 冉的“冉”不宜音nán□赵振铎汉代我国西南部有一个少数民族名叫冉,《辞海》把这个名称里的“冉”字的读音定为rǎn,而《汉语大字典》和它的简编本这个字则音nán,〔1〕《中华字海》沿袭了《汉语大字典》这个读音。这两个读音到底哪一个正确呢?经过思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集韵》 西南夷 《史记》 土家族 《切韵》 《中华字海》 颜师古 《经典释文》 司马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决外典钞》所引汉籍考——具平亲王的学问及周边的汉籍 被引量:2
12
作者 河野贵美子 葛继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196,共5页
《弘决外典钞》是具平亲王针对唐僧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施加注释而撰成的,其中大量引用了平安时代流播至日本的中国汉籍。本文着力考证《弘决外典钞》中引用《史记集解》《经典释文》的部分,借此来探讨平安时代中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代... 《弘决外典钞》是具平亲王针对唐僧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施加注释而撰成的,其中大量引用了平安时代流播至日本的中国汉籍。本文着力考证《弘决外典钞》中引用《史记集解》《经典释文》的部分,借此来探讨平安时代中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具平亲王的学问及其周边的学术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决外典钞 具平亲王 《史记集解》 《经典释文》 汉籍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璧微瑕说《管锥》——读《管锥编》札记
13
作者 金文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一、脱字漏句意难通 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是《管锥编》的一大特色。钱钟书先生的博学,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征引的文献资料太多,如果作者成文以后不再仔细复核一过,审读者和编辑也掉以轻心的话,那么文字词句的脱漏倒错,... 一、脱字漏句意难通 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是《管锥编》的一大特色。钱钟书先生的博学,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征引的文献资料太多,如果作者成文以后不再仔细复核一过,审读者和编辑也掉以轻心的话,那么文字词句的脱漏倒错,就往往难以避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锥编》 《礼记·缁衣》 《经典释文》 《礼记》 《十三经注疏》 “士” 《淮南子》 何休 文献资料 白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在东晋的传播和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可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4-70,共7页
《诗经》在东晋主要通过学校讲授、日常交谈和书面引用、注释阐发而获得了直接和间接的传播。在广泛传播的基础上,《诗经》作为儒家的意识形态而与当时的佛、道之间进行了彼此的融合,并在政治伦理、审美趣味、博物知识等不同层面产生... 《诗经》在东晋主要通过学校讲授、日常交谈和书面引用、注释阐发而获得了直接和间接的传播。在广泛传播的基础上,《诗经》作为儒家的意识形态而与当时的佛、道之间进行了彼此的融合,并在政治伦理、审美趣味、博物知识等不同层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晋纪总论》 《经典释文》 《毛诗》 《晋书》 《诗经》学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意识形态领域 经学 《搜神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议破读字加破读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力 《语文建设》 1982年第3期1-,18-22,共6页
一字两读或三读,容易读错。古人注释古书时,在容易读错的地方注明,某字应读某音。如果是习惯上最通常的读法,就注云“如字”。但是如字一般可以不注,除非在有可能被人误读的情况下才注云“如字”。如果是最通常的读音以外的读音,就得注... 一字两读或三读,容易读错。古人注释古书时,在容易读错的地方注明,某字应读某音。如果是习惯上最通常的读法,就注云“如字”。但是如字一般可以不注,除非在有可能被人误读的情况下才注云“如字”。如果是最通常的读音以外的读音,就得注明,这叫“破读”或“读破”。例如陆德明《经典释文》在《诗·魏风·伐檀》“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下面注云:“县,音玄。”在《硕鼠》“适彼乐土”下面注云:“乐,音洛;土,如字。”破读的字,大多数是声调的差异。因此,近代的学者使用一种破读号,即一个圆圈,附在字的四角上。平声在左下角加圈,上声在左上角加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檀 魏风 硕鼠 下角 三读 《经典释文》 乙翁 亦己 义疏 四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 被引量:1
16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37,共3页
桥梁刘钧杰现在说“桥梁”,并不区分“桥”和“梁”,早在许慎那个时候,就没有把“桥”和“梁”严格区别开来。要不然,《说文》怎么会说“桥,水梁也”,又说“梁,水桥也”,把“桥”和“梁”互训呢?其实,最早二者是不一样的。要... 桥梁刘钧杰现在说“桥梁”,并不区分“桥”和“梁”,早在许慎那个时候,就没有把“桥”和“梁”严格区别开来。要不然,《说文》怎么会说“桥,水梁也”,又说“梁,水桥也”,把“桥”和“梁”互训呢?其实,最早二者是不一样的。要说清这一点,得从古人怎么过河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同源字 甲骨文 秦汉之际 水梁 《史记》 训诂术语 “摸着石头过河” 《经典释文》 孔颖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德明学术考论
17
作者 孙照海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99,共4页
南朝玄学与魏晋玄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南朝玄学保留了挥麈清谈、善言老庄、剖玄析微等玄学很多外在的特征,却失去了其以道家自然主义否定儒家礼教的内在主旨,形式化为一种名士的礼仪时尚。对陆德明的学术也应置于整个南朝学术背景下考察... 南朝玄学与魏晋玄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南朝玄学保留了挥麈清谈、善言老庄、剖玄析微等玄学很多外在的特征,却失去了其以道家自然主义否定儒家礼教的内在主旨,形式化为一种名士的礼仪时尚。对陆德明的学术也应置于整个南朝学术背景下考察。南朝学术是开放、自由的,是不拘一家、不拘一教的。除了经学占据主导地位外,子学也有着重要的位置,与玄学、儒学、佛学、道家学说等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陆德明《经典释文》顺应学术趋势,适应时代需要,体现出南朝学术趋于统一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德明 《经典释文》 玄学 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庙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关元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0-41,共2页
寺≠庙顾关元人们常把“寺”和“庙”混为一谈,其实“寺”与“庙”是有区别的。最早的“寺”是指官吏办公的地方,如大理寺、鸿胪寺,是“官署”的意思。寺,古文作“侍”解。《经典释文》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可见“... 寺≠庙顾关元人们常把“寺”和“庙”混为一谈,其实“寺”与“庙”是有区别的。最早的“寺”是指官吏办公的地方,如大理寺、鸿胪寺,是“官署”的意思。寺,古文作“侍”解。《经典释文》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可见“寺”的本义从“侍”而来,侍人办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庙 《洛阳伽蓝记》 最高统治者 鸿胪寺 宗法制度 《经典释文》 封建社会 《破阵子》 封建礼教 “庙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心研究 填补空白─—《古籍异文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9
作者 管锡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151-154,160,共5页
潜心研究填补空白─—《古籍异文研究》评介管锡华古籍异文是汉语古代文献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指由同书的不同版本、同一事的不同记载和引用异词所形成的古籍问的文字差异。对异文有所认识并予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至迟可以追溯到... 潜心研究填补空白─—《古籍异文研究》评介管锡华古籍异文是汉语古代文献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指由同书的不同版本、同一事的不同记载和引用异词所形成的古籍问的文字差异。对异文有所认识并予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至迟可以追溯到周末。《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补空白 古籍整理与研究 辩证法 方法论 学术研究 理论体系 对立统一 语文学科 《经典释文》 《韩诗外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不容”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子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3-,共1页
《论语·乡党篇》:“寝不尸,居不容”。《经典释文》曰:“居不客,苦百反,本或作容,羊凶反,唐石经亦作客”。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据此将“容”改为“客”。余案:此句“容”为“颂”的假借字。《说文》:“颂,貌也”,“容,盛也”。《... 《论语·乡党篇》:“寝不尸,居不容”。《经典释文》曰:“居不客,苦百反,本或作容,羊凶反,唐石经亦作客”。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据此将“容”改为“客”。余案:此句“容”为“颂”的假借字。《说文》:“颂,貌也”,“容,盛也”。《汉书·儒林传》:“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领”,颜师古注曰:“颂读与容同”。《史记·儒林传》作“容”。《汉书》用本字,《史记》用假借字。《论语》在记述朝聘祭祀时,都言容仪之盛,而在记述平常家居时,则说“申申如也”(安祥舒适貌),“夭夭如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传 高堂生 师古注 寝不尸 假借字 汉兴 《论语译注》 士礼 《经典释文》 石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