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被引量:4
1
作者 梁保尔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59,共3页
王引之、刘淇潜心研究,独力著述,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和独立观点,不约而同地推动了虚词研究的历史进程,他们之间并无学术渊源关系。《经传释词》对于汉语语言学具有独特魁力。
关键词 三引之 王氏父子 《经传释词》 《助字辨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经传释词》
2
作者 廖海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53-55,共3页
(一)维惟有及义,维即逮。《经传释词》卷三云:“惟犹‘与’也。‘及也’。《诗、无羊》曰:‘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笺》曰:‘牧人乃梦见人众相与捕鱼,又梦见旐与旟。’是下‘维’字训为‘与‘,与上‘维’字异义也。《灵台》... (一)维惟有及义,维即逮。《经传释词》卷三云:“惟犹‘与’也。‘及也’。《诗、无羊》曰:‘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笺》曰:‘牧人乃梦见人众相与捕鱼,又梦见旐与旟。’是下‘维’字训为‘与‘,与上‘维’字异义也。《灵台》曰:‘虞业维枞,贲鼓维镛。’下‘维’字亦当训为‘与’,谓贲鼓与镛也。又《书·禹贡》曰:‘齿革羽旄惟木。’《多方》曰:‘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鲁语》曰:‘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惟’字并与‘与同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作” 叠韵 “爱” “于” “将” 云土 “与” 庶邦 “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传释词》正误二则
3
作者 常青 《中州学刊》 1986年第3期66-66,共1页
《经传释词》卷九“之,犹与也”条下,列有数例,其中最后“潘尪之党”和“申鲜虞之傅挚”两例不妥。 “潘尪”句见于《左传》成公十六年:“癸巳,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射之,彻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於战?’”这里,潘尪之... 《经传释词》卷九“之,犹与也”条下,列有数例,其中最后“潘尪之党”和“申鲜虞之傅挚”两例不妥。 “潘尪”句见于《左传》成公十六年:“癸巳,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射之,彻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於战?’”这里,潘尪之党,系指潘尪的儿子潘党。所以后面说“二臣”,即潘党和养由基。如“之”作“与”解,就成了潘尪与潘党与养由基,岂不该说“三臣”才是? “申鲜虞”句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秋,齐侯伐卫。先驱,穀荣御王孙挥,召扬为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之” 战车 “与” 王孙 《左传》 癸巳 十三年 “的” 王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粤)+时间词语”释义商兑
4
作者 邝永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0-51,共2页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彭端淑《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这种“越(粤)+时间词语”的结构,作用是用在句首,引进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越(粤)”是介词。关于“越”的意义,学术界有...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彭端淑《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这种“越(粤)+时间词语”的结构,作用是用在句首,引进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越(粤)”是介词。关于“越”的意义,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过”,如《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尚书》 《召诰》 《武成》 《经传释词》 《岳阳楼记》 《古书虚字集 《汉语大字典》 六十甲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大字典》虚词训释辨正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有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汉语大字典》虚词训释辨正方有国新编《汉语大字典》集数百人之力,精心编纂,历十年而成,是目前最好的大型汉语字典,为汉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此字典字多义广,工程浩大,疵瑕也在所难免。今不揣冒昧... 《汉语大字典》虚词训释辨正方有国新编《汉语大字典》集数百人之力,精心编纂,历十年而成,是目前最好的大型汉语字典,为汉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此字典字多义广,工程浩大,疵瑕也在所难免。今不揣冒昧,试就几个常用文言虚词(字)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之” “以” “焉” 无定代 语气 王引之 现代汉语 《经传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所”字词义误增论词义研究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瑞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42-47,共6页
从“所”字词义误增论词义研究方法刘瑞明从汉代到当代二千多年中,语言学家有为“所”字续增新义的明显趋势。郑玄、何休、王先谦、王念孙、王引之、刘淇、吴昌莹、张相、杨树达、黄侃、杨伯峻、裴学海、徐仁甫、日本太田辰夫及其他一... 从“所”字词义误增论词义研究方法刘瑞明从汉代到当代二千多年中,语言学家有为“所”字续增新义的明显趋势。郑玄、何休、王先谦、王念孙、王引之、刘淇、吴昌莹、张相、杨树达、黄侃、杨伯峻、裴学海、徐仁甫、日本太田辰夫及其他一些学者,在有关的论著中所增的新义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字结构 “所”字 义研究 “何” 直接论证 研究方法 语言符号 《经传释词》 “所以” 同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中的复音词凝固现象(二)
7
作者 张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33-33,共1页
《孟子》中的复音词凝固现象(二)张觉以为:“以为”原来也是一个词组,相当于“以……,为…”,如:1)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梁惠王下》)“以为大”即“以寡人之圃为大”。只不过“以”的宾语因与上文相同之... 《孟子》中的复音词凝固现象(二)张觉以为:“以为”原来也是一个词组,相当于“以……,为…”,如:1)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梁惠王下》)“以为大”即“以寡人之圃为大”。只不过“以”的宾语因与上文相同之故而省去了。“以为”既与“以…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凝固现象 复音 “以为” 行业平均利润率 “以” 杠杆作用 合音 利率政策 《经传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如有”
8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6-,41,共2页
释“如有”高中《语文》第一册《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则宜图之,以济大事。”其中的“如有”,课本未注,一般都把它们当作两个词,释为“如果有”,我以为未为允当。这个“如有”... 释“如有”高中《语文》第一册《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则宜图之,以济大事。”其中的“如有”,课本未注,一般都把它们当作两个词,释为“如果有”,我以为未为允当。这个“如有”,实是两个假设连词的同义连用,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连 同义连用 《古书虚字集 “有” 孟尝君 《赤壁之战》 短语 初中《语文》 《经传释词》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编中学语文若干注释商兑
9
作者 陈斌 何世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翔集"即"时飞时停","游泳"即"时浮时沉","讥"应释为"批评、指责";"或"即"有";"拂士"当释为"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贤士";... "翔集"即"时飞时停","游泳"即"时浮时沉","讥"应释为"批评、指责";"或"即"有";"拂士"当释为"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贤士";"必"即"如果、果真";"随"即"轻易、随便";"植"通"置","放下"之意;"葛",古代用来织布的一种植物;"诟病"属同义并列,"耻辱"之意;"岂遽"属同义连用,同"岂讵"、"庸讵","难道"的意思,"进平技"即"进于技";"结发"当释为"成婚、结婚";"愁思"乃同义复词,即"悲伤、忧愁";"过"即"探望、看望"之意;"冷袖"当释为"罢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岳阳楼记》 课本注 《说文解字》 同义复 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 《经传释词》 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大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位点号”之我见——读《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问题》
10
作者 王灿龙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2,共2页
“零位点号”之我见———读《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问题》□王灿龙在科学论文或研究报告中,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这四种标号和点号的连用可以说是各行其是,没有相对统一的规范格式。王大新先生的《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 “零位点号”之我见———读《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问题》□王灿龙在科学论文或研究报告中,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这四种标号和点号的连用可以说是各行其是,没有相对统一的规范格式。王大新先生的《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问题》(载《语文建设》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位点 邓云乡 句法结构 引号 《经传释词》 语言单位 规范格式 逗号 括号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谓短语表时句──从“大阉之乱”的注译说起
11
作者 马茂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38,共2页
主谓短语表时句从﹃大阉之乱﹄的注译说起安徽枞阳中学马茂书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对于“大阉之乱”,课本注为:“魏忠贤这场祸乱”,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译之为:“在魏阉乱政的时... 主谓短语表时句从﹃大阉之乱﹄的注译说起安徽枞阳中学马茂书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对于“大阉之乱”,课本注为:“魏忠贤这场祸乱”,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译之为:“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孰是孰非?笔者以为《教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语表 主谓短语 主语 “之” 注译 教学参考书 “也” “其” 《五人墓碑记》 《经传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不十,法不立”的来历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钰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0-41,共2页
“例不十,法不立”的来历及意义唐钰明孙良明先生《“例不十,则法不立”的出处》(刊《语文建设》1995年第6期)虽然只是一篇短文,但所涉及的问题颇关重要,本文拟作进一步的考辨和阐发。孙文强调“例不十.不立法”这句话出自... “例不十,法不立”的来历及意义唐钰明孙良明先生《“例不十,则法不立”的出处》(刊《语文建设》1995年第6期)虽然只是一篇短文,但所涉及的问题颇关重要,本文拟作进一步的考辨和阐发。孙文强调“例不十.不立法”这句话出自黎锦熙先生.无疑是正确的。王力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方法 中国语言学 治学原则 研究 《马氏文通》 方法论 《助字辨略》 优良传统 《经传释词》 汉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氏父子“因声求义”述评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小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85-92,共8页
有声语言一出现,就是音义结合体.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然而古人对这个音义同源的道理长期缺乏认识,往往在文字和概念之间划等号,以为概念是由意符决定的.到了汉代,人们才开始以声音为线索推求语源,但未建立起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直... 有声语言一出现,就是音义结合体.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然而古人对这个音义同源的道理长期缺乏认识,往往在文字和概念之间划等号,以为概念是由意符决定的.到了汉代,人们才开始以声音为线索推求语源,但未建立起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直到清代,随着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对词的音义关系的认识方有了质的突破.戴震首倡“因声求义”理论及“音义互求”的原则,段玉裁、阮元、陈澧、郝懿行等为之继响,而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则是其中之佼佼者.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中说:“怀祖氏能以三者(形、音、义)互相求,以六者(古形、今形、古音、今音、古义、今义)互相求,尤能以古音得经义,盖天下一人而已矣.”王力先生将乾嘉时代的训诂称之为“训诂学上的革命”,“中国语言学走上科学道路的里程碑”(王力:《中国语言学史》,以下所引均同).应当说,在推动语言学研究走向崭新历史阶段的重要转折中,王氏父子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的.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以下简称《疏证》《杂志》《述闻》《释词》,或总称为高邮王氏四种),是王氏父子校读经史书,探索古语词形音义关系的研究成果的记录.“以声音通训诂之本原”,是王氏撰著四书的意旨所在.“因声求义”“音义互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声求义 《广雅疏证》 王念孙 中国语言学史 段玉裁 《经传释词》 述评 形音义关系 语言学研究 乾嘉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招魂”与“掌梦”之官 被引量:3
14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35-36,共2页
“招魂”与“掌梦”之官《招魂》中还有一处疑难,同样是历来人言人殊,而迄今仍无定论者。这就是开头部分,特别是其中的“掌梦”一词。现将《招魂》的开头部分录之如下: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 “招魂”与“掌梦”之官《招魂》中还有一处疑难,同样是历来人言人殊,而迄今仍无定论者。这就是开头部分,特别是其中的“掌梦”一词。现将《招魂》的开头部分录之如下: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帝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魂》 《屈原列传》 “梦” 西北师范大学 《周礼》 王逸注 牵于俗而芜秽 第二人称代 原国家 《经传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大辞典》月部字小议
15
作者 锐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月部”是汉语众多部首中颇具特色的一个部首.历来大型字词书对于“月部”字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它们各自的长处和局限.本文仅就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以下简称《中文》)“月部”字的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以从中找出一些可资学习... “月部”是汉语众多部首中颇具特色的一个部首.历来大型字词书对于“月部”字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它们各自的长处和局限.本文仅就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以下简称《中文》)“月部”字的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以从中找出一些可资学习与借鉴的东西.“月部”字在楷化之后,与“肉部”字偏旁的字形相同,两个部首的许多字容易纠缠在一起,混淆不清,给训释造成很多麻烦,以至常常张冠李戴.《中文》的“脁”字,在字形处理上,虽然误以小篆“(?)”归了“月部”,但义项的训释却能吸取前人的教训,归纳得比较清楚.对于从月与从肉的两个部首中的字形相同者,《中文》也探本泝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部 部首 小议 字头 形相 语助 《经传释词》 引例 王引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具书简介
16
作者 叶英铨 《远程教育杂志》 1987年第3期26-26,共1页
《经传释词》 它是一部比《助字辨略》更出名,内容也更值得重视的文言虚词专著,共十卷,清代王引之著。收录文言虚词一百六十个,按喉、牙、舌、齿,唇五音部位,用三十六字母顺序列字,着重解释各词语在古书中的特殊用法,分析细致... 《经传释词》 它是一部比《助字辨略》更出名,内容也更值得重视的文言虚词专著,共十卷,清代王引之著。收录文言虚词一百六十个,按喉、牙、舌、齿,唇五音部位,用三十六字母顺序列字,着重解释各词语在古书中的特殊用法,分析细致,考释精确,富有创见。又指出虚词的用字通假。引例都举最初出处。是研究上古虚词和阅读古书的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书 文言虚 简介 《经传释词》 《助字辨略》 参考资料 王引之 古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文通》对我国古代语言学的引用
17
作者 谭世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5-80,共6页
《马氏文通》是受西洋语法学影响而写成的我国第一部语法书.90年以来,人们在肯定其开创之功时,对它批评最多的是它模仿西洋语法学.但《文通》跟我国古代语言学的关系如何?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究竟哪些是模仿西方的,哪些是继承我... 《马氏文通》是受西洋语法学影响而写成的我国第一部语法书.90年以来,人们在肯定其开创之功时,对它批评最多的是它模仿西洋语法学.但《文通》跟我国古代语言学的关系如何?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究竟哪些是模仿西方的,哪些是继承我国古代的,“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文通》的内容,然后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文通》研究古代汉语,是十分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无论对某个语法问题的探讨,还是对某种语言现象的解释,它常常引用古人的有关论述加以讨论,或肯定,或补充,或批评.《文通》对古代语言学的引用,可以归纳为下面三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古代语言 《文通》 语法学 古代汉语 语言现象 研究成果 语法问题 西洋 《经传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文通》对中国古代语法学的继承与发展──纪念《马氏文通》出版一百周年
18
作者 孙良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86-90,共5页
《马氏文通》通书有对古人关于语法学说的引用,是本书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书中也有对古人说法的批评,则是对古人关于语法学说的发展。
关键词 《马氏文通》 中国古代语法学 《经传释词》 继承与发展 《助字辨略》 《说文》 《论语》 《古汉语研究》 《虚字说》 王念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有国有家者”之“有”
19
作者 李苏丽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35-35,共1页
说“有国有家者”之“有”西宁市昆仑中学李苏丽“有国有家者”语见《〈论语〉两章·季氏将伐颛臾》(人教社版高中语文第三册,1997年6月印刷),课本对该句有注释,为:“指国君和大夫。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其中对“有”... 说“有国有家者”之“有”西宁市昆仑中学李苏丽“有国有家者”语见《〈论语〉两章·季氏将伐颛臾》(人教社版高中语文第三册,1997年6月印刷),课本对该句有注释,为:“指国君和大夫。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其中对“有”字未单独加注。学生去翻释这句话时,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国有家者 “有”字 《经传释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马氏文通》 课本注 季氏将伐颛臾 《古代汉语》 形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文通》对清代经学家语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
作者 白兆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3,共6页
马建忠撰写《文通》,既吸收了清代经学家四种训诂著作有关语法思想的有益解说,也批评了其中他认为不合理的分析。这既反映《文通》与古代训诂学的渊源关系,又表明了文法学家与经学家的不同眼光。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助字辨略》 《虚字说》 《经传释词》 《古书疑义举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