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元历》定朔算法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滕艳辉 王鹏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5-858,共4页
目的用数学公式将《纪元历》定朔推步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方法数学建模与算法分析。结果《纪元历》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历法,其推朔模型及精度可以代表宋代历法的整体水平;从中国古代定朔算法模型入手,将《纪元历》的定朔算法公式化,并... 目的用数学公式将《纪元历》定朔推步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方法数学建模与算法分析。结果《纪元历》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历法,其推朔模型及精度可以代表宋代历法的整体水平;从中国古代定朔算法模型入手,将《纪元历》的定朔算法公式化,并给出在计算机上实现定朔算法的基本思路。结论根据《纪元历》的定朔算法编写的计算机程序,为进一步的考证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元历》 定朔 中心差 定朔算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元历》日食算法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滕艳辉 唐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55,共16页
将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历法《纪元历》的日食预报方法公式化,并完全按照《纪元历》推算方法编写计算机程序,利用程序计算了宋代的全部日食,并与现代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纪元历》推算日食的精度是:食甚的最大误差为1.2588小... 将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历法《纪元历》的日食预报方法公式化,并完全按照《纪元历》推算方法编写计算机程序,利用程序计算了宋代的全部日食,并与现代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纪元历》推算日食的精度是:食甚的最大误差为1.2588小时,平均误差为0.4033小时;食分的最大误差为6.2分,平均误差为1.3分。结合《纪元历》推算定朔的精度,得出其时差的计算精度在0.5小时以上,这个值比重建模型估算值稍大一些。最后指出虽然《纪元历》日食算法的方法不够优化,且时差精度较低,但就日食的最终推算结果来看,其日食数值算法系统仍是很合理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元历》 日食 精度 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对行星盈缩历起点黄经及其进动值的测算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70,共25页
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在《大衍历》中,首次用行星变差来刻画行星盈缩历起点每年相对于冬至点的进动,此后的历法或者沿袭《大衍历》的做法直接给出行星变差,或者将行星变差隐含在相关算法中。本文全面考察了《大衍历》类历法中的行星变差常... 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在《大衍历》中,首次用行星变差来刻画行星盈缩历起点每年相对于冬至点的进动,此后的历法或者沿袭《大衍历》的做法直接给出行星变差,或者将行星变差隐含在相关算法中。本文全面考察了《大衍历》类历法中的行星变差常数及其含义,对于未直接给出行星变差的历法,则根据历法中的相关术文,重新构建了这些历法中行星盈缩历起点平均每年进动数值的表达式,并总结了行星盈缩历起点的进动规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行星盈缩历起点并非行星近日点,但是由于外行星盈缩历起点黄经与其近日点黄经相差较小,因此可以将外行星盈缩历起点视为近日点。与此相应,行星变差或盈缩历起点进动并非行星近日点进动,由于各部历法中的行星变差或盈缩历起点进动值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因此历法家很有可能已经具备了通过实测确定行星盈缩历起点的能力,而行星变差或盈缩历起点进动值应该是历法家确定行星盈缩历起点之后,配合上元积年而调整出来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变差 盈缩 进动 大衍 纪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历法中的交食算法及其计算精度 被引量:3
4
作者 滕艳辉 王鹏云 刘娅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1-316,共6页
南宋的历法多是根据北宋历法修订而来的。正史仅记载了它们的历法常数,而对历法的具体推算术文则略去不记。分析现存的部分历法术文和史载的历法推算日月交食的记录,并进行回推计算和比较,得出《统元历》、《乾道历》、《淳熙历》和《... 南宋的历法多是根据北宋历法修订而来的。正史仅记载了它们的历法常数,而对历法的具体推算术文则略去不记。分析现存的部分历法术文和史载的历法推算日月交食的记录,并进行回推计算和比较,得出《统元历》、《乾道历》、《淳熙历》和《会元历》使用《崇天历》的交食推算方法,而《统天历》、《开禧历》和《成天历》可能使用了《纪元历》的交食推算方法。使用南宋的七部历法的算法分别计算了它们各自行用前后100年间的所有可见日食,并与真实的天象作比较,得到这些历法的推算精度。结论是:历法推算日食食甚的平均误差大约是0.5小时,食分误差是1.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精度 《纪元历》 《崇天历》 交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腊、印度、阿拉伯与中国传统视差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唐泉 曲安京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50,共20页
作为传统日食理论中的核心算法,视差算法历来受到天文学家的高度重视。系统全面地研究古代希腊、印度、阿拉伯和中国等文明的视差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客观评价这些文明的日食计算和预报水平。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选择各个文... 作为传统日食理论中的核心算法,视差算法历来受到天文学家的高度重视。系统全面地研究古代希腊、印度、阿拉伯和中国等文明的视差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客观评价这些文明的日食计算和预报水平。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选择各个文明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历法,对不同文明的视差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包括视差算法的造术原理、精度、模型和历史沿革,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和优缺点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差 《至大论》 《苏利亚历》 《回回法》 《纪元历》 《授时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