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信札”传统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华宝
杨莉馨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0-215,共6页
"东方信札"是随着东方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而在欧洲文学中衍生出的一种特殊文类。其中,"中国信札"更是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一种突出现象。霍拉斯·沃尔波尔的《叔和信札》开创了英国文学中以中国人作为观察者...
"东方信札"是随着东方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而在欧洲文学中衍生出的一种特殊文类。其中,"中国信札"更是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一种突出现象。霍拉斯·沃尔波尔的《叔和信札》开创了英国文学中以中国人作为观察者兼批评家,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的传统;哥尔德斯密斯的《世界公民》集中体现了18世纪欧洲启蒙学者汲取中国文化的特点,即一方面受到耶稣会士尊儒排佛斥道倾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出于反抗宗教蒙昧和推翻君主专制的需要,而突出了儒家学说中的理性精神和伦理意识。G.L.迪金森的《约翰中国佬的来信》则堪称"中国信札"传统在20世纪最出色的余响。通过考察"中国信札",可以在思想史的背景中揭示西方知识分子汲取中国文化的阶段性特征,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呈现中国文化在西方社会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独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中国
信札”
哥尔德斯密斯
《世界公民》
《约翰中国佬的来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信札”传统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华宝
杨莉馨
机构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古文献学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0-21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运动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研究"(项目号:16BWW01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东方信札"是随着东方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而在欧洲文学中衍生出的一种特殊文类。其中,"中国信札"更是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一种突出现象。霍拉斯·沃尔波尔的《叔和信札》开创了英国文学中以中国人作为观察者兼批评家,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的传统;哥尔德斯密斯的《世界公民》集中体现了18世纪欧洲启蒙学者汲取中国文化的特点,即一方面受到耶稣会士尊儒排佛斥道倾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出于反抗宗教蒙昧和推翻君主专制的需要,而突出了儒家学说中的理性精神和伦理意识。G.L.迪金森的《约翰中国佬的来信》则堪称"中国信札"传统在20世纪最出色的余响。通过考察"中国信札",可以在思想史的背景中揭示西方知识分子汲取中国文化的阶段性特征,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呈现中国文化在西方社会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独到作用。
关键词
“
中国
信札”
哥尔德斯密斯
《世界公民》
《约翰中国佬的来信》
分类号
I561.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信札”传统
王华宝
杨莉馨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