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韵《红高梁》
1
作者 乡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0-80,共1页
寻觅着 茫茫的阳关三叠西北古韵
关键词 《红高梁》 西北 古韵 寻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新闻的平民化进程 被引量:26
2
作者 彭焕萍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4,共3页
平民化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从精英启蒙向大众文化的转型,这一转型最早在中国的影视界得到反映,张艺谋的'我爷爷和我奶奶'发生在<红高梁>里的故事成为了电影平民化诞生的标志.而<渴望>、<编辑部的故事... 平民化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从精英启蒙向大众文化的转型,这一转型最早在中国的影视界得到反映,张艺谋的'我爷爷和我奶奶'发生在<红高梁>里的故事成为了电影平民化诞生的标志.而<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电视剧则将这一风格一路延续下来构成了中国电视剧的'平民生活大合唱'.虽然讲故事的主体仍是所谓的社会精英,但是此时的社会精英已经开始注意对民间空间的关注,人们发现中国开始从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社会进入了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所谓的'俗世',俗世的出现预言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到来,也预言了传统文化接受者向消费者身份的倾斜,它所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中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平民化 电视新闻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电视剧 进程 《我爱我家》 《红高梁》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艺谋电影中女性意识的渐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从《红高粱》时代对自主、对抗的女性意识的张扬,到《秋菊打官司》之后女性魅力与欲望的缺失,再到《英雄》开启的奇观电影里对女性身体的"视觉消费",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存在着一个逐渐隐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背后,有着丰... 从《红高粱》时代对自主、对抗的女性意识的张扬,到《秋菊打官司》之后女性魅力与欲望的缺失,再到《英雄》开启的奇观电影里对女性身体的"视觉消费",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存在着一个逐渐隐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和电影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女性意识 身体 电影 《红高梁》 《秋菊打官司》 《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红高粱》的野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姚丕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86,共2页
从1907年2007年,中国电影走过了坎坷的100年。张艺谋,作为当代中国电影旗帜性人物,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其代表作《红高梁》作为模本来探寻张艺谋电影所呼唤的五千年华夏文明所欠表现的野性。
关键词 张艺谋 《红高梁》 文化中墉与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的色彩运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明霞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7期45-46,共2页
在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运用是一种艺术表现,一种深刻的内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张艺谋的电影之路就是他的色彩之路,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不仅冲击着观众的视觉,还影响了很多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倾向,更向世界展示了... 在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运用是一种艺术表现,一种深刻的内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张艺谋的电影之路就是他的色彩之路,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不仅冲击着观众的视觉,还影响了很多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倾向,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在他的力作《红高粱》中,色彩的巧妙运用不仅奠定了他的艺术风格,而且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色彩 《红高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红高粱》到《檀香刑》 被引量:150
6
作者 莫言 王尧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22,共13页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檀香刑》 《红高梁》 民间 真实 描写 历史 《红高粱》 状态 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观念忧思 被引量:2
7
作者 荒原 《电影文学》 1988年第9期73-74,共2页
审美观念,就其本身看,不应作为问题提出。但是,长期以来,腐朽的传统观念和陈旧思想意识一直影响着社会心理与人生心态的嬗变更新,由此带来的对艺术作晶的审美观照和价值筛选,便不能不在几千年封建文化积淀的重压下生长出愚昧意识... 审美观念,就其本身看,不应作为问题提出。但是,长期以来,腐朽的传统观念和陈旧思想意识一直影响着社会心理与人生心态的嬗变更新,由此带来的对艺术作晶的审美观照和价值筛选,便不能不在几千年封建文化积淀的重压下生长出愚昧意识。具体的说,围绕着《老井》和《红高梁》在国际上获大奖后引起的众说纷纭,就是很好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念 忧思 思想意识 《红高梁》 问题提出 人生心态 社会心理 传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与城市——论张艺谋电影的二元对立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吉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1,共3页
概而观之,张艺谋的电影明显存在着乡村与城市对立的二元结构。在这种二元对立结构中,乡村是朴实无华的天地,充满着自由、纯洁、温馨与浪漫;而城市则成了暴力的巢穴和淫荡的策源地,充满着凶杀、欺骗、喧哗与躁动。从价值取向上看,张艺谋... 概而观之,张艺谋的电影明显存在着乡村与城市对立的二元结构。在这种二元对立结构中,乡村是朴实无华的天地,充满着自由、纯洁、温馨与浪漫;而城市则成了暴力的巢穴和淫荡的策源地,充满着凶杀、欺骗、喧哗与躁动。从价值取向上看,张艺谋显然是褒乡村而贬城市。从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红高粱》开始,张艺谋就开始了他无穷无尽的乡村想象。这是一个洋溢着勃勃生命力的乡村、一个充满传奇和自由的乡村、一个令世界影坛刮目相看的乡村。影片所展现的十八里坡俨然没有经历现代文明的洗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电影评论 二元对立结构 《红高梁》 《秋菊打官司》 《大红灯笼高高挂》 《摇田摇 摇到外婆桥》 城市 乡村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外“影”谈
9
作者 陈新 《学习与实践》 1988年第11期63-64,共2页
本来,对一部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全是正常的,电影《红高梁》也不会例外。特别是它获得世所瞩目的金熊大奖之后,更会引起人们评论的兴趣。我不是评论家,只是看看而己,并无发挥一通的意思。然而,看了一些文章,觉得对《红... 本来,对一部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全是正常的,电影《红高梁》也不会例外。特别是它获得世所瞩目的金熊大奖之后,更会引起人们评论的兴趣。我不是评论家,只是看看而己,并无发挥一通的意思。然而,看了一些文章,觉得对《红高粱》的看法中流露出一些不正常的情绪,它所引起的思考远远超过《红高粱》本身,有说几句的必要,只好作门外“影”谈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 《红高梁》 评论家 仁者 智者 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红高粱》看电影美学观念和审美要求的新开拓
10
作者 王世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8-71,共4页
1988年,影片《红高梁》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赞誉称颂和批评谴责都很激烈,反响之大,范围之广,讨论时间延续之长,为我国电影史上所罕见。全国很多报刊从88年初发表讨论文章。《文艺报》88年8月6日还在发表争鸣文章,袋光明日报... 1988年,影片《红高梁》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赞誉称颂和批评谴责都很激烈,反响之大,范围之广,讨论时间延续之长,为我国电影史上所罕见。全国很多报刊从88年初发表讨论文章。《文艺报》88年8月6日还在发表争鸣文章,袋光明日报》9月2日还在发表《红高梁》触及电影文化多方面的问题的概述。在争论中,大家的意见分歧也很大,争论的问题涉及到美学、哲学.社会学,电影学等领域,已经并不只是对一部影片的评价和认识问题。我认为,《红高梁》的出现,对于我们电影美学有一个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启发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电影美学观念和对电影的审美要求应该有一个新的开拓,也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开拓,我们要自觉地认识这一变化,扩大这个变化,巩固和发展这一个电影美学观念和审美要求上新开拓所取得的成果,使之成为我们自觉的电影美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观念 审美要求 《红高粱》 《红高梁》 《文艺报》 巩固和发展 讨论时间 电影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深刻与真挚的珍视
11
《电影文学》 1988年第8期77-77,共1页
《文汇报》6月9日发表阳雨谈电影现状的文章,文中说,《老井》《红高梁》引起争论是意料中事。不过我不赞成批评这些电影是“售国人之陋、邀洋人之赏”,以至于批评奖了这些电影的洋人。写了、表现了落后就有辱尊严,这条逻辑未免过于... 《文汇报》6月9日发表阳雨谈电影现状的文章,文中说,《老井》《红高梁》引起争论是意料中事。不过我不赞成批评这些电影是“售国人之陋、邀洋人之赏”,以至于批评奖了这些电影的洋人。写了、表现了落后就有辱尊严,这条逻辑未免过于天真可爱了些。依照这种逻辑,各国的大作家各国的文学瑰宝就都会成为该国的国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挚 《文汇报》 《红高梁》 《老井》 电影 洋人 逻辑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电影的伦理包袱
12
作者 王肖麟 《电影文学》 1988年第8期71-73,共3页
时下,论者们有一种普遍的乐观情绪:中国当代电影正在出现蓬勃向上的趋势。《老井》《红高梁》的获奖,加强了这种舆论的势头。我为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进步高兴。然而,盲目乐观终究不是理智的表现,我们应当看到,目前的中国电影还普遍... 时下,论者们有一种普遍的乐观情绪:中国当代电影正在出现蓬勃向上的趋势。《老井》《红高梁》的获奖,加强了这种舆论的势头。我为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进步高兴。然而,盲目乐观终究不是理智的表现,我们应当看到,目前的中国电影还普遍存在诸多创作上的偏差。本文即试图从伦理包袱的角度对中国当代的电影艺术家进行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当代电影 包袱 伦理 乐观情绪 《红高梁》 电影艺术家 《老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不信,由你去琢磨
13
作者 杜述铭 赵光远 《电影文学》 1988年第9期72-72,共1页
一天,一位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来电话说,张艺谋的《红高梁》在西柏林大出了风头,荣获了国际电影节上最高奖,抱回来一尊“金熊”,并询问我们有什么看法。三十多年来,除日本今井正、土耳其伊斯马尔·梅丁、印度萨蒂亚特·雷... 一天,一位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来电话说,张艺谋的《红高梁》在西柏林大出了风头,荣获了国际电影节上最高奖,抱回来一尊“金熊”,并询问我们有什么看法。三十多年来,除日本今井正、土耳其伊斯马尔·梅丁、印度萨蒂亚特·雷伊导演的影片抱过“金熊”外,其他亚洲国家尚没有电影艺术家获得过此项殊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梁》 国际电影节 电影艺术家 亚洲国家 研究生 中文系 张艺谋 土耳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拍《红高粱》
14
《电影文学》 1988年第6期76-76,共1页
《电影艺术》四月号刊载张艺谋文章,谈《红高梁》的拍摄:“《老井》未完,就开始忙活这《红高粱》……拍这电影,得先去种地,所需百十亩。丈迅、选种、施肥,浇水,样样马虎不得。
关键词 《红高粱》 《电影艺术》 《红高梁》 《老井》 张艺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的极限——论莫言 被引量:125
15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9-74,共16页
关键词 莫言 文学评论 小说 《红高梁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文化与人性探险的深处——作为“新历史小说”一支的“匪行小说”论评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清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3-87,共5页
一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作品,往往以某些土匪或类似土匪的人物行为为描写内容,写他们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我把它们总称为“匪行小说”。在近几年的小说创作中,它的确形成了某种不大不小的“热度”,成为一些具有“新历史主义”倾向的... 一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作品,往往以某些土匪或类似土匪的人物行为为描写内容,写他们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我把它们总称为“匪行小说”。在近几年的小说创作中,它的确形成了某种不大不小的“热度”,成为一些具有“新历史主义”倾向的小说家对人性与文化进行深入探求的一个特殊的视角,它所负载的文化意识、审美趣味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匪行小说”在新时期的产生基本上可以说是从莫言1986年的《红高梁家族》开始的。作家对其中主人公“爷爷”徐占鳌的匪行事迹的描述不但没有导致一个传统的故事模式,而且在其美学特质与价值评判上也把人们引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余占鳌身上,“匪性”成为其人性和生命力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表达,其出生入死、纵身于红高粱密林“杀人越货、精忠报国”的英雄行为与匪行特质已经完全以二元复合的形式重叠于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匪行小说 新历史小说 人性丑恶 人性与文化 文化模式 《红高梁家族》 贾平凹 土匪 世情小说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自己的旗帜 走自己的道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在前进
17
作者 黄国荣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9-30,共2页
提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人们便会想到那尊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雕塑《前进》。她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象征,他们一起走过了近45年的历程。 人们也许不会忘记,她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初创时期,出版机构尚未健全的时候,就编辑并在《解放军文艺... 提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人们便会想到那尊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雕塑《前进》。她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象征,他们一起走过了近45年的历程。 人们也许不会忘记,她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初创时期,出版机构尚未健全的时候,就编辑并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选载连载名重一时的《保卫延安》、《铁道游击队》、《我们播种爱情》、《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军 文艺 中国抗日战争 出版社 军事题材 军事文学创作 军营文化 唐山大地震 新时期 《红高梁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的生命回归与复原
18
作者 张洪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生命回归 小说创作 新时期 作家 人的生命 《红高梁家族》 人的自然属性 生存状态 郁达夫 个人化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