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现与传承:基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区域旅游开发——以龙镇《红灯记》文化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崧 张翼飞 +3 位作者 王崑 李刚 杜爽 于广治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3-140,共8页
随着目前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旅游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重视和青睐。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对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基于... 随着目前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旅游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重视和青睐。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对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基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区域旅游发展尤为重要。以龙镇《红灯记》文化旅游区为例,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客源市场的分析结果,结合旅游规划"AVC"三力理论——即吸引力(A)、生命力(V)、承载力(C),分别从开发建设理念、产品体系的打造、意境流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规划的方案和实施建议,为基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区域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景观 区域旅游开发 龙镇 《红灯记》文化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同与旅游者忠诚关系研究——以徽州文化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唐丽丽 朱定秀 齐先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4-58,共5页
学术界从文化认同和地方依恋的视角探讨旅游者忠诚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关系脉络,以地方依恋为中介,构建了文化认同与旅游者忠诚之间的关系模型,选择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文... 学术界从文化认同和地方依恋的视角探讨旅游者忠诚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关系脉络,以地方依恋为中介,构建了文化认同与旅游者忠诚之间的关系模型,选择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文化认同在地方依恋和旅游者忠诚的形成路径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地方依恋对旅游者忠诚两个维度均有影响;旅游者忠诚的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递进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徽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地方依恋 旅游者忠诚 徽州文化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自然与文化景观的旅游区建筑设计探讨--以鄂尔多斯昆都伦川旅游区详规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汪芳 郁秀峰 严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3-76,共4页
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景观为旅游区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思想源泉。实践中,自然和文化因素常常相辅相成,以体现地域特色,满足游客求异需求,同时影响着规划设计。通过对结合当地自然与文化特色的旅游区建筑设计的梳理,将此思路应用于鄂尔多斯... 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景观为旅游区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思想源泉。实践中,自然和文化因素常常相辅相成,以体现地域特色,满足游客求异需求,同时影响着规划设计。通过对结合当地自然与文化特色的旅游区建筑设计的梳理,将此思路应用于鄂尔多斯昆都伦川旅游区建筑设计中。首先对昆都伦川旅游区所处的半干旱自然景观特征以及蒙古草原游牧文化景观元素进行分析归纳,然后通过对具有类似自然与文化景观特征的建筑进行剖析借鉴,最后提出昆都伦川旅游区中主要建筑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旅游区建筑 半干旱自然条件 蒙古草原游牧文化 昆都伦川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刍议——兼议“攀西大裂谷”格萨拉旅游区旅游开发 被引量:8
4
作者 赵丽丽 朱创业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5,共3页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最后将理论加以应用,以格萨拉旅游区为例,提出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并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区 旅游可持续发展 攀西 民族地区经济 民族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保护 生态旅游开发 文化生态旅游 地区旅游 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 借鉴作用 社会 发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目山文化旅游区景观资源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有兵 杨建军 +2 位作者 刘起斌 杨国斌 姜健发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6期87-91,共5页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水目山文化旅游区的景观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水目山旅游资源类型为自然文化综合体,以林地景观为主,面积比例达94.5%,主要为针叶林和经济果林;景观资源类型涉及7个主类、14个亚类、37个基本类型、9...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水目山文化旅游区的景观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水目山旅游资源类型为自然文化综合体,以林地景观为主,面积比例达94.5%,主要为针叶林和经济果林;景观资源类型涉及7个主类、14个亚类、37个基本类型、92个资源单体,其中优良级景观资源单体数量达19个,包含3个特品级;景观资源质量评价分值为39.39分,达二级标准。总体上水目山文化旅游区景观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但应重视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资源 质量等级评价 自然文化综合体 风景资源分类 生态敏感性 水目山文化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旅游区的整合规划 被引量:10
6
作者 车震宇 《规划师》 2003年第8期42-45,共4页
民族文化旅游区规划应考虑规划方法和规划内容的整合,地方性的塑造是其规划成败的关键。规划师可通过对规划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把握,分析客源市场,策划出一个“构想空间”,并且从物、人及节庆活动等方面进行整合规划,对重点区... 民族文化旅游区规划应考虑规划方法和规划内容的整合,地方性的塑造是其规划成败的关键。规划师可通过对规划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把握,分析客源市场,策划出一个“构想空间”,并且从物、人及节庆活动等方面进行整合规划,对重点区域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区 人文环境 规划设计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英语语言对于打造国际茶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商利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203,共2页
在茶文化资源朝着国际化路径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英语语言对于提升我国国际茶文化旅游区的品牌价值、市场认可度、社会美誉度、市场营销等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当前国际茶文化旅游资源营销发展的基本趋势强调茶文化... 在茶文化资源朝着国际化路径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英语语言对于提升我国国际茶文化旅游区的品牌价值、市场认可度、社会美誉度、市场营销等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当前国际茶文化旅游资源营销发展的基本趋势强调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强调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对话与包容、强调茶文化资源的共生营销。英语语言在打造国际茶文化旅游区中可以为国际茶文化旅游区的核心竞争力提供软实力、为茶文化资源的国际交流提供助力、为我国茶文化资源的国外共生营销提供语言支持。基于国际茶文化旅游区定位的英语语言应用策略包括以英语语言为表达方式,开展国际化的整合营销传播;以英语语言为写作语言,开展国际化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学术研讨;以英语语言人才的合作培养为入手,开展国际化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共生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语言 国际茶文化旅游区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郎文化旅游区开发构想——以喀什经济特区为背景 被引量:1
8
作者 毕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112,117,共4页
随着我国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及喀什经济特区设立,地处喀什和阿克苏等地区的刀郎文化逐渐成为关注的重要内容。刀郎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融合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逐步发展成为维吾尔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我国目前大力发展文... 随着我国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及喀什经济特区设立,地处喀什和阿克苏等地区的刀郎文化逐渐成为关注的重要内容。刀郎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融合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逐步发展成为维吾尔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我国目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背景下,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刀郎文化旅游区建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机遇、知名度和基础3个角度探讨了刀郎文化旅游区建立的可行性。在喀什经济特区背景下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运用前台-帷幕-后台理论,设立三级支撑系统,彰显刀郎文化特色,突出民族和谐,并使刀郎文化旅游区与喀什经济特区进行整合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郎文化 旅游区 喀什经济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建设的文化战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少和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1期74-77,共4页
从地脉与文脉两方面看,粤港澳大三角既浑然一体,又各具风情。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粤港澳政治与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推动三地旅游资源、产业、交通、市场、信息、管理与生态的一体化,形成三地旅游合力,打造粤港澳大三角旅... 从地脉与文脉两方面看,粤港澳大三角既浑然一体,又各具风情。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粤港澳政治与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推动三地旅游资源、产业、交通、市场、信息、管理与生态的一体化,形成三地旅游合力,打造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以便凭借旅游人流推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已经成为业界与学界共识。在缺乏世界遗产资源的条件下,依靠区域文化特色,在区域旅游开发、管理、营销和传播中形成正确的文化战略将有助于取得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 文化战略 区域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茶文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霞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127,共2页
茶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具有很深的联系。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这也就使得我国越发注意到茶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这就需要对茶文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加以保证。本文主要通过对茶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意义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 茶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具有很深的联系。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这也就使得我国越发注意到茶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这就需要对茶文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加以保证。本文主要通过对茶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意义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旅游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太原佛光文化旅游区 打好佛教旅游特色牌
11
作者 李冠瑶 徐恒岩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9-61,共3页
旅游资源众多的山西应把旅游业作为 2 1世纪山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 ,并且鉴于山西有丰富多彩且文物价值极高的庙资源 ,而这些庙宇绝大多数系佛教建筑 ,庙资源实际上就是佛教文化资源 ,故山西旅游业理所当然地应以佛教文化为标识向高层... 旅游资源众多的山西应把旅游业作为 2 1世纪山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 ,并且鉴于山西有丰富多彩且文物价值极高的庙资源 ,而这些庙宇绝大多数系佛教建筑 ,庙资源实际上就是佛教文化资源 ,故山西旅游业理所当然地应以佛教文化为标识向高层次、全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太原市 旅游资源 佛光文化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语言对于打造国际茶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凤姣 《福建茶叶》 2018年第6期292-292,共1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语言作为世界上的通用语,对于国际交流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茶文化是中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交融下的产物。茶文化旅游区的合理发展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促进了国内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语言作为世界上的通用语,对于国际交流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茶文化是中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交融下的产物。茶文化旅游区的合理发展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促进了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为了让茶文化走向国际舞台,英语语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就介绍英语语言对世界的重要性,分析英语语言对茶文化旅游区国际化的意义,并提出几点打造国际茶文化旅游区的建议,为开展国际茶文化旅游区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语言 国际茶文化旅游区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英德独特资源营建北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
13
作者 徐颂 张毅 《热带地理》 2001年第4期338-341,345,共5页
在分析营建英德北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 ,对英德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提出营建北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三大主题区域的方案 ,即“英城旅游区 (含南中国茶叶城、名城文化艺术墙、南山风景区 )”... 在分析营建英德北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 ,对英德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提出营建北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三大主题区域的方案 ,即“英城旅游区 (含南中国茶叶城、名城文化艺术墙、南山风景区 )”、“英石文化走廊” ,“碧落洞宝晶宫文化旅游区” ,形成“一江串三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德 历史文化资源 旅游区 历史文化名城 广东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脉为导向的文化旅游区规划探析——以海南省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小平 刘凌波 黄天其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4-71,共8页
文脉是旅游区的文化主题和文化精神,是旅游区实体形象的文化补充,是旅游形象的内在文化精神。赋予旅游区独特、鲜明的文化主题,形成内在的文化脉络,不仅能提升旅游产品的定位,还能以差别性的文化特征与其他旅游区相识别,从而在日益增多... 文脉是旅游区的文化主题和文化精神,是旅游区实体形象的文化补充,是旅游形象的内在文化精神。赋予旅游区独特、鲜明的文化主题,形成内在的文化脉络,不仅能提升旅游产品的定位,还能以差别性的文化特征与其他旅游区相识别,从而在日益增多的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海南省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以文脉为导向、以东坡文化为文脉核心、以历史古迹为依托,结合地方独特的民俗风情,力争通过合理的文化旅游区规划,打造具有独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旅游项目,将东坡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一个集食宿、商业、娱乐、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脉 东坡文化 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 儋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体会
15
作者 张德顺 潘大波 《山东林业科技》 2003年第6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济南市 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 规划 建设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默 陈方明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期90-94,共5页
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佛教禅宗文化底蕴深厚,佛事活动传承千年,区内生态资源丰富,乡村意境淳朴,特色鲜明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本文在调查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 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佛教禅宗文化底蕴深厚,佛事活动传承千年,区内生态资源丰富,乡村意境淳朴,特色鲜明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本文在调查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历史文化价值所占权重最大,自然生态、观赏游憩价值紧随其后,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旅游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 旅游资源评价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多样性的城市文化旅游区--以江苏运河文化城整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咎丽娟 疏良仁 +2 位作者 颜剑英 李乐 陈宇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2-58,共7页
文化旅游区以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以文化主题作为旅游品牌,通过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体验的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江苏运河文化城整体规划采取多样性的设计手法,构建一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空间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特... 文化旅游区以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以文化主题作为旅游品牌,通过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体验的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江苏运河文化城整体规划采取多样性的设计手法,构建一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空间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的文化旅游区,从而增强地区活力与魅力,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区 多样性设计 江苏运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正街商贸旅游区文化定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亚玲 张敬梅 《学习与实践》 2004年第1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汉正街 商贸旅游区 文化定位 历史文化 伦理文化 建筑文化 景观设计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岚、福泉、华顶和苍山顶看湖州建设茶文化旅游区的三个着力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明生 何振中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文化 着力点 旅游区 山顶 湖州 高山茶园 文化遗迹 200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旅游区品牌形象构建中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石峰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1-272,共2页
品牌形象是茶文化旅游区的标志和生命,视觉传达设计则是品牌形象的核心与推力,关乎着品牌形象的完善与推广,并与旅游区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与品牌形象的基本概念,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从市场调研... 品牌形象是茶文化旅游区的标志和生命,视觉传达设计则是品牌形象的核心与推力,关乎着品牌形象的完善与推广,并与旅游区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与品牌形象的基本概念,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从市场调研、三大视觉元素之间的有机组合、挖掘创意灵感等三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如何通过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与品牌形象的整合效果来提高茶文化旅游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继而实现旅游区的长足发展,以期为我国茶文化旅游区的品牌形象构建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区 品牌形象 视觉传达设计 概念 构建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