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再现与传承:基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区域旅游开发——以龙镇《红灯记》文化旅游区为例 |
于崧
张翼飞
王崑
李刚
杜爽
于广治
|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2
|
文化认同与旅游者忠诚关系研究——以徽州文化旅游区为例 |
唐丽丽
朱定秀
齐先文
|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3
|
|
3
|
结合自然与文化景观的旅游区建筑设计探讨--以鄂尔多斯昆都伦川旅游区详规为例 |
汪芳
郁秀峰
严琳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4
|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刍议——兼议“攀西大裂谷”格萨拉旅游区旅游开发 |
赵丽丽
朱创业
|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5
|
水目山文化旅游区景观资源分析及评价 |
王有兵
杨建军
刘起斌
杨国斌
姜健发
|
《林业调查规划》
|
2020 |
3
|
|
6
|
民族文化旅游区的整合规划 |
车震宇
|
《规划师》
|
2003 |
10
|
|
7
|
试论英语语言对于打造国际茶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性 |
商利伟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8
|
刀郎文化旅游区开发构想——以喀什经济特区为背景 |
毕剑
|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9
|
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建设的文化战略 |
刘少和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4 |
1
|
|
10
|
论茶文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
李霞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1
|
创建太原佛光文化旅游区 打好佛教旅游特色牌 |
李冠瑶
徐恒岩
|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12
|
英语语言对于打造国际茶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性分析 |
肖凤姣
|
《福建茶叶》
|
2018 |
2
|
|
13
|
利用英德独特资源营建北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 |
徐颂
张毅
|
《热带地理》
|
2001 |
0 |
|
14
|
以文脉为导向的文化旅游区规划探析——以海南省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 |
吴小平
刘凌波
黄天其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5
|
济南市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体会 |
张德顺
潘大波
|
《山东林业科技》
|
2003 |
0 |
|
16
|
基于AHP的东山五祖禅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研究 |
陈默
陈方明
|
《农业与技术》
|
2016 |
3
|
|
17
|
构建多样性的城市文化旅游区--以江苏运河文化城整体规划为例 |
咎丽娟
疏良仁
颜剑英
李乐
陈宇听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8
|
汉正街商贸旅游区文化定位 |
刘亚玲
张敬梅
|
《学习与实践》
|
2004 |
2
|
|
19
|
从大岚、福泉、华顶和苍山顶看湖州建设茶文化旅游区的三个着力点 |
徐明生
何振中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20
|
茶文化旅游区品牌形象构建中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
王石峰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