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者视角下历史事实的写实与浪漫——电影《红星照耀中国》的真实建构与诗化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峻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4-20,共7页
之于文本化的历史,历史事实是能够得到真实性的有效建构的。王冀邢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红星照耀中国》以埃德加·斯诺这一流动的他者视角,借题材、人物、环境等历史事实诸多方面的严肃纪实再现与浪漫诗意表达,建构了本文表... 之于文本化的历史,历史事实是能够得到真实性的有效建构的。王冀邢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红星照耀中国》以埃德加·斯诺这一流动的他者视角,借题材、人物、环境等历史事实诸多方面的严肃纪实再现与浪漫诗意表达,建构了本文表现对象的真实、时空的真实及话语表达的真实,确证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的纯洁性、高尚性与革命的正当性、必要性,暗示出这乃是中国的未来希望,进而使该片成为一部可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主旋律作品,尽管其在剧作、服装、化装等方面尚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照耀中国》 历史事实 他者视角 写实 浪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毛泽东生平篇的若干史实考略
2
作者 胡为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92,95,共3页
1936年,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寻求东方魅力走到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之滨的一小块红色根据地,在那里他采访了东方巨人毛泽东,并考察了这块根据地的整个情况。一年以后,斯诺根据采访写成的《红星照... 1936年,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寻求东方魅力走到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之滨的一小块红色根据地,在那里他采访了东方巨人毛泽东,并考察了这块根据地的整个情况。一年以后,斯诺根据采访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美国等地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它旋即被译成中文本(当时书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又轰动了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红星照耀中国》 史实考 国民党 《西行漫记》 赣西南 红四军 埃德加·斯诺 古田会议 农民自卫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项目化学习推进《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 被引量:4
3
作者 施牡丹 何亨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2-36,共5页
项目化学习是实施整本书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以项目化学习为依托,聚焦任务群的核心知识与核心素养,强化任务的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结构化,研制多元评价标准,可以有效推动深度阅读,有利于实现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的融合,真正培育学生的核... 项目化学习是实施整本书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以项目化学习为依托,聚焦任务群的核心知识与核心素养,强化任务的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结构化,研制多元评价标准,可以有效推动深度阅读,有利于实现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的融合,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红星照耀中国》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深度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征程,红星辉映 交响序曲《红星照耀中国》创作探析
4
作者 何怀兵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0,共8页
《红星照耀中国》是赵季平先生为交响套曲《延安》所做的序曲,该作品在整部交响套曲中起着引领和先导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交响序曲《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背景、情节发展、作品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艰辛,感悟先... 《红星照耀中国》是赵季平先生为交响套曲《延安》所做的序曲,该作品在整部交响套曲中起着引领和先导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交响序曲《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背景、情节发展、作品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艰辛,感悟先生创作理念及创作技法的巧妙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照耀中国》 赵季平 百年征程 觉醒 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长征书写与现代中国形象的构建
5
作者 吴琼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60,共9页
相较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赛珍珠创造的“传统乡土中国的风景”、法国左翼作家马尔罗塑造的“存在主义视域中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形象”,以埃德加·斯诺的非虚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为代表的中国革命书写让西方看见了以红军长征... 相较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赛珍珠创造的“传统乡土中国的风景”、法国左翼作家马尔罗塑造的“存在主义视域中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形象”,以埃德加·斯诺的非虚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为代表的中国革命书写让西方看见了以红军长征为开端的中国革命的现代历史内涵与世界性意义,也创造了讲述现代中国故事的全新范式。“长征”代表了现代革命精神以及人类突破自身极限的全新的现代中国形象,而长征书写则带给延安革命、西方的中国形象以现代革命传奇乃至人类史诗的光环。在此,西方人的“长征叙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精神危机提供了有别于西方启蒙主义思想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也成为西方讲述现代中国故事的全新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长征书写 现代中国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红军长征 被引量:4
6
作者 萧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52,共7页
由于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外学者在考察、研究中共党史时,都要或详或略地加以描述和评析。本文旨在回顾美国人考察、研究中国红军长征史的历史进程,并对其作一简要评析。
关键词 红军长征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红军 中共党史 共产党 国民党 美国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5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回顾 被引量:2
7
作者 丸山昇 吴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1-69,共9页
本文是作者在1995年10月6日的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集会”(通称“前夜祭”)上的报告记录稿。主要回顾和总结战后50年来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大致发展过程、历史面貌以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作者是这一全部历史的“当事人”,... 本文是作者在1995年10月6日的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集会”(通称“前夜祭”)上的报告记录稿。主要回顾和总结战后50年来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大致发展过程、历史面貌以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作者是这一全部历史的“当事人”,从而得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简明又不失扼要地从容描述与评价这一段研究历史,并对现状和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我在霞村的时候》 中国文学研究 日本共产党 毛泽东 丁玲 周作人 近代化 毕业论文 《红星照耀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行漫记》──跨越时空的划时代巨著──纪念《西行漫记》发表60周年 被引量:5
8
作者 尹均生 《理论月刊》 CSSCI 1998年第1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西行漫记》 毛泽东 《红星照耀中国》 报告文学 埃德加·斯诺 红军长征 20世纪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帝国主义 新闻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者斯诺的成功之路——纪念斯诺采访毛泽东60周年
9
作者 尹均生 《出版科学》 1996年第3期15-16,共2页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经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介绍,冒险来到中国陕北保安,采访毛泽东和中国红军。7月16日,受到毛泽东首次接见,此后连续作彻夜长谈。毛泽东指点江山,纵论中国革命...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经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介绍,冒险来到中国陕北保安,采访毛泽东和中国红军。7月16日,受到毛泽东首次接见,此后连续作彻夜长谈。毛泽东指点江山,纵论中国革命的时局和发展;斯诺口问手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成功之路 中国革命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新闻记者 国民党政府 《红星照耀中国》 新闻工作者 客观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记者斯诺笔下的独家新闻
10
作者 柳泽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名记者埃得加·斯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本文围绕这部作品,比较全面地分析研究了从中所体现出来的斯诺高超的采访技巧。这种技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了解采访对象,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和准确判断新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名记者埃得加·斯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本文围绕这部作品,比较全面地分析研究了从中所体现出来的斯诺高超的采访技巧。这种技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了解采访对象,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和准确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善于发现重大新闻线索,适时把握报道时机;其二,在采访中不畏艰险,深入实际的采访作风和采访方法的成功运用。并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 新闻敏感 采访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诺著作中的陕北体育见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增明 《体育文化导刊》 1985年第1期4-5,共2页
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即《西行漫记》)中,向全世界如实地介绍了中国革命的情况,其中记述了陕北根据地的体育活动。下面是斯诺在陕北采访期间对体育活动的见闻。
关键词 《红星照耀中国》 陕北 中国革命 体育活动 《西行漫记》 埃德加 红军大学 朋友 打乒乓球 兵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一九九六年总目录
12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研究综述 毛泽东 遵义会议 中共上海发起组 《红星照耀中国》 总目 共产党 西柏坡精神 中共党史研究 共产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庆龄给斯诺的一封信——要象鲁迅那样具有为真理奋斗的勇气
13
《鲁迅研究动态》 1987年第5期33-34,共2页
1960年6月28日至11月15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美国《展望》杂志社的记者访问新中国,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在北京期间,斯诺要求会见宋庆龄。当时宋庆龄正在上海养病,不能接见。斯诺又专程赶到上海,送了一只... 1960年6月28日至11月15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美国《展望》杂志社的记者访问新中国,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在北京期间,斯诺要求会见宋庆龄。当时宋庆龄正在上海养病,不能接见。斯诺又专程赶到上海,送了一只花篮和一封长信给宋庆龄,并等待着她的回音。斯诺于1931年秋冬季节在上海与宋庆龄、鲁迅等中国进步人士交往。他在中国最早受到宋庆龄的影响,对她怀着由衷的敬佩。1936年6月,斯诺通过宋庆龄等的安排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写成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被西方评论家赞誉为“中国问题的专家”。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美国麦卡锡集团的迫害,斯诺被迫移居瑞士。此行是他对新中国的第一次访问。宋庆龄在给他的复信中,以鲁迅精神鼓励他在重重压力下接受考验,勇于传播真理;反映出宋庆龄对鲁迅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评价。信的英文原稿由上海外事接待办公室译出,特在此表示感谢。(晓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庆龄 鲁迅 真理 《红星照耀中国》 陕北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周恩来 鲁迅精神 中国 中国领导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开课教学:我的成长之旅
14
作者 李洁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85,共3页
上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公开课,照例进入评课环节,此时的我,心里满是收获的喜悦和感动.我一边用心记下专家们中肯的建议,一边用微笑表示感激.“还记得你第一次上公开课吗?现在的你真的成长了,上出了自己课堂的风采……”主管... 上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公开课,照例进入评课环节,此时的我,心里满是收获的喜悦和感动.我一边用心记下专家们中肯的建议,一边用微笑表示感激.“还记得你第一次上公开课吗?现在的你真的成长了,上出了自己课堂的风采……”主管教学的黎校长一句不经意的肯定,让我的内心瞬间汹涌澎湃,那些上过的公开课仿佛历历在目,将我带入那一路成长的难忘时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课教学 《红星照耀中国》 评课 校长 课堂 内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