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红旗谱》:每一页都是虚假和拙劣的——“十七年文学”艺术分析之一 |
王彬彬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8
|
|
2
|
《红旗谱》:本原历史与阶级话语的龃龉 |
罗执廷
朱寿桐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3
|
《红旗谱》与《白鹿原》两个时代的两种历史叙事 |
朱水涌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8
|
|
4
|
“红色经典”《红旗谱》的影视改编 |
滕朝军
母华敏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5
|
经济描写:《红旗谱》的立篇之本 |
王之望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6
|
“红色经典”民间主题原型与当代意识形态的融通--以《红旗谱》、《林海雪原》为例 |
段友文
樊晋希子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7
|
《红旗谱》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 |
田英宣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农民革命”历史叙述的精神向度——再谈《红旗谱》 |
王平
周悦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9
|
媒介转化中的文学形象流变--以《红旗谱》中的春兰为例 |
李染澄
凌晨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0
|
革命与乡土的变奏--以《红旗谱》及其电影改编为中心的考察 |
闫东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1
|
《红旗谱》的语言艺术 |
李保均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2
|
|
12
|
《红旗谱》的辉煌艺术成就 |
J·C·黄
包振南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1985 |
0 |
|
13
|
中国青年出版社与“红色经典” |
黄发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4
|
“革命历史”叙述与史传传统 |
郭冰茹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6 |
6
|
|
15
|
红色影视资源的德育意义探析——以《建国大业》为例 |
石瑾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6
|
梁斌小说的文学意义 |
杨鼎川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1
|
|
17
|
论秦岭乡土小说的历史内涵与反思 |
张慎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张羽与“十七年”红色文学生产 |
肖文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9
|
论梁斌的日常化土地革命书写 |
阎浩岗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20
|
红色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张小玲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