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答司马谏议书》中称谓的动态转换与话语逻辑探析
- 1
-
-
作者
杨晓琦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7,共4页
-
文摘
基于福柯话语理论,聚焦《答司马谏议书》称谓表达的动态转换,建构“私谊—制度—理念”三重论证维度:私谊维度以“君实”强化情感联结,软化对立;制度维度以“某”“窃”的自我称谓来泛化主体,以“朝廷”“人主”“上”等称谓消解个体责任,依托皇权与制度权威消解批评;理念维度通过省略“如曰”前面主语的方式,模糊“谁说”,消除异见,从而将具体争议升维为意识形态排斥。王安石通过称谓表达构建了“隐匿—转移—重构”的逻辑闭环,既维护变法正当性,又揭示了语言作为权力隐蔽载体的本质。
-
关键词
称谓表达
福柯话语理论
话语建构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答司马谏议书》驳论逻辑靶点的提炼与选择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郭传斌
-
机构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66,共3页
-
文摘
《答司马谏议书》的批判性阅读还需深入文本做具体分析,“义利之辩”并非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的立论基础,王安石的“名实之辩”也不是对阵“义利之辩”的核心论题,而是指明一种反驳策略的选择。王安石选定四个概念作为靶点展开反驳有其现实考量与学理依据,其针对性与反驳力殊难否定。
-
关键词
立论基础
名实之辩
驳论
靶点选择
《答司马谏议书》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壬人”“邪说”辩——重读《答司马谏议书》
- 3
-
-
作者
宫红英
-
机构
邯郸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06-107,共2页
-
文摘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自从明代《八大家文钞》入选以来,为以后各种选本推崇,建国后又是语文传统的教材。单就文体形式看,短小精悍,言简意达,显示了王安石政论的特色。但从内容上,从哲学和其社会作用上,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尤其是就"壬人"和"邪说"之见,应该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壬人'
'邪说'
-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答司马谏议书》简析
- 4
-
-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材料》编写组
-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6年第2期78-82,共5页
-
文摘
一、题解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第七十三卷。作者王安石(公元一0二——一0八六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清江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出身于小官僚地主家庭,博览诸子百家,接受法家进步思想的影响。
-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书》
诸子百家
进步思想
王安石
江西省
政治家
文学家
哲学家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投向顽固派的锋利匕首——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5
-
-
作者
赵继颜
张培义
-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4年第5期56-58,共3页
-
文摘
《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一封书信,全文只有几百字,但它象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敌人心脏,戳穿了司马光对新法的种种诬蔑和攻击,煞住了顽固派所掀起的一股复古,倒退妖风.
-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顽固派
锋利
司马光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