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浪漫主义因素 |
黄珊珊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
2
|
“狂喜”与“热情”——希曼诺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征 |
马海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4 |
0 |
|
|
3
|
古筝与小提琴的协奏曲——麦家文学作品走向海外的启示 |
时贵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
4
|
论《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演奏 |
宋比多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
5
|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人文阐释 |
赵鹏程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6
|
罗德小提琴协奏曲的风格特征及艺术价值 |
樊海伦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7
|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色 |
赵鹏程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8
|
从《小提琴协奏曲》探索后简约主义音乐 |
肖慧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7 |
1
|
|
|
9
|
变形的红线 潘德雷茨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音乐结构力分析 |
黄珊珊
|
《音乐创作》
|
2007 |
0 |
|
|
10
|
论巴伯《小提琴协奏曲》的歌唱风格 |
彭松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11
|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颤音技巧运用 |
樊海伦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12
|
不应被“遗忘”的康努斯《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
张瑛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13
|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古典与民族音乐思维的融合 |
何怡文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4
|
论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结构及其演奏 |
唐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15
|
古典形式与浪漫气息的交融——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浅析与演奏版本对比 |
宗晏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16
|
敖昌群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祖国》创作探析 |
黄梦蝶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
17
|
浅析J.S.巴赫《d小调双簧管与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及演奏技巧 |
刘治国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18
|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纪念阿尔班·贝尔格诞辰100周年 |
郑英烈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1987 |
2
|
|
|
19
|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主题分析及其演奏 |
唐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
20
|
方石小提琴协奏曲《龙船调》的指法运用与设计思路 |
刘梦恬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