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的差异性操持方式中的表意符号编码——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一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60,共11页
鲍德里亚提出,在社会学的语境中,物的效用功能并非真基于是其自身的有用性,而是某种特定社会符号编码的结果,与他的老师德波不同,他不是从物走向以视觉图景为中心的表象性景观,而是从物本身的操持方式内在地走向象征意义。在他看来,正... 鲍德里亚提出,在社会学的语境中,物的效用功能并非真基于是其自身的有用性,而是某种特定社会符号编码的结果,与他的老师德波不同,他不是从物走向以视觉图景为中心的表象性景观,而是从物本身的操持方式内在地走向象征意义。在他看来,正是符码构成了不同的表意话语,而话语的背后则是一定的阶级性的语法结构。于是,社会分层由此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差异性操持方式 表意符号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价值的形而上学批判--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一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6,共10页
鲍德里亚不满于马克思仅仅批判商品的"交换价值"颠倒,而提出使用价值也是资本主义交换体系的产物,甚至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经济拜物教的更重要的隐密理论构件,在他看来,使用价值拜物教才是更基础性的东西,它是政治经济学... 鲍德里亚不满于马克思仅仅批判商品的"交换价值"颠倒,而提出使用价值也是资本主义交换体系的产物,甚至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经济拜物教的更重要的隐密理论构件,在他看来,使用价值拜物教才是更基础性的东西,它是政治经济学真正的秘密,它是人类中心论和一切人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深深地根植于一个"自然化"的过程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使用价值 拜物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政治经济学的“革命”--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一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34,共9页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提出,必须打破仅仅通过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来说明政治经济学的观念,因为新的差异性符号生产生成了不同于经济价值的符号交换价值,这种符号政治经济学观念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基...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提出,必须打破仅仅通过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来说明政治经济学的观念,因为新的差异性符号生产生成了不同于经济价值的符号交换价值,这种符号政治经济学观念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基础,因而成为一场新的政治经济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差异性生产 符号交换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意识形态——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一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2,共7页
鲍德里亚提出,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步入"符号政治经济学"时代,今天的商品生产的实质是符号价值的生产,今天的商品都不再仅仅是通过某种单一的形式(经济"交换价值"或文化特性)实现出来,这是一种复合性的物,其中,使... 鲍德里亚提出,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步入"符号政治经济学"时代,今天的商品生产的实质是符号价值的生产,今天的商品都不再仅仅是通过某种单一的形式(经济"交换价值"或文化特性)实现出来,这是一种复合性的物,其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集中在一个复杂的模式中,这种模式描述了政治经济学最为一般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意识形态 符号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的“微观政治学”——《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对马克思使用价值的批判
5
作者 张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36,共6页
鲍德里亚继承了法国新左翼知识分子开启的微观政治学思想,指出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已经由马克思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关系演变为符码的策略性关系。他不满意马克思对使用价值拜物教的忽视,认为使用价值拜物教和交换价值拜物教的结合... 鲍德里亚继承了法国新左翼知识分子开启的微观政治学思想,指出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已经由马克思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关系演变为符码的策略性关系。他不满意马克思对使用价值拜物教的忽视,认为使用价值拜物教和交换价值拜物教的结合才真正构成了商品拜物教。鲍德里亚将符号逻辑引入商品价值理论,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补充,但他对马克思使用价值和拜物教的误读,也需要重新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微观政治学” 使用价值 能指拜物教 符号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申论
6
作者 张秀华 赵晶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与异化加剧的状况,列斐伏尔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将马克思基于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批判转向空间生产批判。通过对当代空间异质问题的发掘,他自觉地建构起以空间生产实践为理论根基、“抽象的具...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与异化加剧的状况,列斐伏尔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将马克思基于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批判转向空间生产批判。通过对当代空间异质问题的发掘,他自觉地建构起以空间生产实践为理论根基、“抽象的具体”为方法论原则的空间辩证法之三维图景:由“矛盾空间”衍生出来的乌托邦式的“差异空间”,对以“抽象空间”为表征的资本生产与再生产关系的终结;由此,既揭示了资本“抽象空间”的统治所导致的空间拜物教,又描绘出扬弃抽象空间迈向差异空间的可能性。从而,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开启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拓展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向度,对当代空间问题研究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他的空间辩证法过于强调空间维度与乌托邦构想,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辩证法的封闭,难以凸显辩证法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 资本 空间生产 空间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嬗变及其反思--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白虎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微观化操作,生命政治拓展了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当代视野,开创了生命政治微观权力模式,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内在资本权力的作用机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构成了福柯开展生命政治分析的前提,生命的资本... 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微观化操作,生命政治拓展了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当代视野,开创了生命政治微观权力模式,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内在资本权力的作用机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构成了福柯开展生命政治分析的前提,生命的资本化为当代生命政治提供了历史和理论支撑。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生命治理技术实现了从生命资本化到生命政治化的转向。今天,资本主义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其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又催生了新的生命治理技术。总体上,在资本权力主导的治理逻辑中,生命治理技术围绕着生命的资本化、生命的政治化和生命的数字化不断迭代。而对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反思与批判不能局限于治理技术本身,必须跳出资本主义治理体系,恢复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透析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隐秘性与虚假性,进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治理技术 生命政治 资本权力 生命权力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治理策略: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牛子牛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应当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下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治理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机器学习技术的高级形态,...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应当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下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治理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机器学习技术的高级形态,其演化路径受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塑造。其意识形态倾向是从互联网大数据中“学习”得来的,受到互联网舆论生态的决定性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为逻辑脱胎于商品流通逻辑,呈现出“有意义而无真值”的话语特征,有可能造成意识形态实践的“表演化”,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严肃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延续了平台资本的私有性与公共性、集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受制于“数据利润率下降”趋势,这为我国赢得新技术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斗争提供了契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形式,尽快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解决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意识形态 当代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情感消费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以虚拟“她消费”为例的考察
9
作者 杨嵘均 谢芷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2,共11页
“乙女游戏”“陪玩陪聊”等虚拟“她消费”已成为一股时新潮流,因其主要消费群体为女性,并且其消费场所主要是在网络虚拟空间,所以将其称为虚拟“她消费”。作为性别消费的一种社会表征,是女性通过符号展演表达情感需求的途径,在形式... “乙女游戏”“陪玩陪聊”等虚拟“她消费”已成为一股时新潮流,因其主要消费群体为女性,并且其消费场所主要是在网络虚拟空间,所以将其称为虚拟“她消费”。作为性别消费的一种社会表征,是女性通过符号展演表达情感需求的途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赛博格化的符号消费现象——它体现以提供情感服务为代表的虚拟化的、符号化的、商品化的虚拟情感消费,其在本质上则是受资本操控的、以生产“伪情感”为手段的情感资本化。如果从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看,虚拟“她消费”实际上是在资本操纵和裹挟下被作为情感消费的增殖手段,其极易加深消费异化和情感异化。为避免陷入情感乌托邦,必须在了解以虚拟“她消费”为典型消费特征的情况下,正确认识虚拟情感消费的本质。通过构建理性表达情感的社会渠道,让人们回到正常的、健康的、理性的而且是自我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生活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情感消费 虚拟“她消费” 符号展演 情感异化 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下数字化孤立的表征、归因与破解路径
10
作者 孟书敏 刘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立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面探讨数字化孤立的表象与本质,是对数字化消极结果的理性审视。从作为经验事实的数字化进程出发,观察劳动者的数字技术适应、社交适应以及文化适应的整体状态,系统呈现数字化孤立的... 立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面探讨数字化孤立的表象与本质,是对数字化消极结果的理性审视。从作为经验事实的数字化进程出发,观察劳动者的数字技术适应、社交适应以及文化适应的整体状态,系统呈现数字化孤立的现实表征。深入解析数字化劳动形式和就业形态,从数字“技术—资本”范式下的经济不平等、数字“交往—分化”结构中的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数字认同差异中的数字化抵抗三个方面探究数字化孤立的深层经济社会根源。在此基础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自觉,把数字劳动形态看作“技术一般”,提出通过数字技术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劳动者为中心的数字生产关系、重塑数字理性与人文价值相统一的数字认知等数字化孤立的消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孤立 政治经济学批判 数字劳动 数字生产关系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变革
11
作者 张婷婷 陶韶菁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7,共7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是一种具有原则高度的存在论变革。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永恒的经济范畴;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指明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把经济学范畴上升为存在论范畴。政治经济学以经济事实为研...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是一种具有原则高度的存在论变革。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永恒的经济范畴;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指明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把经济学范畴上升为存在论范畴。政治经济学以经济事实为研究对象,描述“物化了的世界及其规律”,完成并信奉的是“颠倒的世界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深入资本作为原则向导的层面来审视“现实生活”,确认“颠倒的世界观”根源于“颠倒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宣扬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非历史性;政治经济学批判则“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预示自由人联合体的降临,从根本上铲除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幻象产生的现实基础。通过经济术语的革命、思维方式的修正和意识形态的破除,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存在论的层面瓦解了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建构出一门具有批判和革命性质的历史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存在论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嵘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1,248,共14页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符号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符号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和社会现实以及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并探求其可能的超越路径。这就需要对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弊端进行技术解蔽与实践纠治,以调节收入分配为前提,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推进资本投资以及网络符号消费的正向化发展,同时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回归理性、回归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符号消费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 消费社会 阶层比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斯密政治经济学的三重超越
13
作者 那玉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对斯密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直接的着力点和思想来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抽象”从“形式”向“实践”的变革,把抽象从虚假的形式抽象拉回到以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的真实的实践抽象之中。二... 对斯密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直接的着力点和思想来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抽象”从“形式”向“实践”的变革,把抽象从虚假的形式抽象拉回到以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的真实的实践抽象之中。二是“劳动观点”从“劳动一般”向“劳动二重性”的革新,突破了斯密对劳动一般的消极理解,在“劳动二重性”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现实运动及其剥削真相。三是“文明内涵”从“资本的文明面”向“高度文明的人”的转换,拨开了资本文明悖论的迷雾,使文明的轴心从“资本”转向“人”,描绘和展现了一幅人之“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抽象观点 劳动观点 文明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基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文本讨论
14
作者 孙亮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讨论,完成了马克思关于考察俄国资本主义以补证《资本论》证据的愿望,丰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开端问题。列宁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农民的解体与小生产者的破产是其发展的必然环节,以及俄国不是因为没有国外市场而无法实现额外价值等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必然性与资本主义发展最终被社会主义替代的一致性,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 具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除“抽象统治”的双重逻辑进路——《资本论》的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建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理: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的“物”的存在,掩藏了存在背后的“形式规定”,亦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关系。在揭露这一机理的过程中,《资本论》贯穿着形而上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逻辑进路,且二者形成了互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现实历史的科学揭示,为在形而上学层面破解存在秘密奠定了实证基础;形而上学批判则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明确了前提、对象和方法。在这种高度统一中,马克思开辟了终结形而上学和资本逻辑双重“抽象统治”的“新唯物主义”道路,为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解放指明了历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 形而上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新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方法再研究——马克思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形而上学方法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天慧 张润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唯物辩证法,表明其是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而非形而上学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自觉,通过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演绎规律,论证资本主义必将终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表明《资本论》是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范式的典范之作,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需要从跨学科的研究空间对其进行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技术化、身份政治化与生命生产化——唐娜·哈拉维赛博格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雪红 闫金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唐娜·哈拉维在其经典文章《赛博格宣言》中提出了“赛博格”这一重要概念,描述了人和机器深度融合的未来社会景象,为批判资本主义和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应... 唐娜·哈拉维在其经典文章《赛博格宣言》中提出了“赛博格”这一重要概念,描述了人和机器深度融合的未来社会景象,为批判资本主义和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应关注身体技术化、身份政治化与生命生产化的多重博弈。首先,赛博格是技术与资本的融合,透视赛博格资本逻辑的扩张性本质,以实现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的跨越。其次,赛博格工人阶级的崛起实质上是赛博格与身份政治的共谋,把握赛博格政治的虚幻性表现,需寻找一种新的反抗资本主义的现实阶级主体,以抵抗父权制资本主义对女性的压迫。最后,赛博格形象体现了生命生产化与后现代的认同逻辑,重思赛博格生命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本质,尝试突破文化虚无主义,在马克思的“技术—社会”理论范式中思考人与机器的未来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娜·哈拉维 赛博格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逻辑 身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视差之见”——基于柄谷行人与齐泽克对《资本论》的视差性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明安 靳欢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2,共12页
顺应西方左翼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趋势,日本学者柄谷行人借助康德超越论式的“视差”概念解析了《资本论》,并提炼出“事前”与“事后”的视差逻辑。在对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察中,他揭示了价值形式论中商品与货币的非对称关... 顺应西方左翼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趋势,日本学者柄谷行人借助康德超越论式的“视差”概念解析了《资本论》,并提炼出“事前”与“事后”的视差逻辑。在对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察中,他揭示了价值形式论中商品与货币的非对称关系,进而从交换维度中发掘了生产与流通的双重视差,以此构建出一条“经济去政治化”的消费抵抗之路。受哺于柄谷行人“跨越性批判”的启示,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和《视差之见》两部著作中,构建了从“拜物教批判”到“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路径,借助形式分析阐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经济(商品逻辑)与政治(阶级斗争)的视差。总之,柄谷行人和齐泽克对《资本论》的解读具有不同的阐释路径。前者为“激进化”康德做出了努力,提出了阅读《资本论》的三条视差主义原则。后者的视差诉诸拉康意义上的无法被象征化的实在界,它是本体论的,不能用直观把握的范畴,只能在象征化失败中回溯性地追寻其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视差 价值形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柄谷行人 齐泽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走向“富裕”是文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文明的“近经济”阐释的理论空间中,“文明社会”史与私有制历史同期、“富裕”与“贫困”并存成了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经济悖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则把这一经济悖论推向了极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之下,不仅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体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破解了文明的经济悖论,实现了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变革,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美学意蕴及当代启示
20
作者 孙琳琼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共9页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力和客体条件的破坏,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通过追问审美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即自由时间的充分运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由活动的对抗性,寻找到现实政治经济活动与审美自由活动的可通达性和无产阶级自由解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更好地理解美的理想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更好地立足现实创造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审美 人的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