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以来乡村文化变迁的文学镜像--以贾平凹小说《浮躁》《秦腔》《河山传》为例
1
作者 周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所谓乡村文化,即是以中国农民为创造主体,以乡村为生存空间,在长期稳定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形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建构基质,乡村文化所包蕴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习俗观念,在历时性的嬗变与共时性的扩... 所谓乡村文化,即是以中国农民为创造主体,以乡村为生存空间,在长期稳定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形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建构基质,乡村文化所包蕴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习俗观念,在历时性的嬗变与共时性的扩散过程中,对乡土大众形成了多维度的影响。新时期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化进程,现代化所引领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胶合,形成了一股对乡村文化产生连续冲击的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以来 贾平凹小说 《浮躁》 文学镜像 《秦腔》 创造主体 道德观念 生存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痕与有声:风物的两种诉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比较阅读
2
作者 刘全欣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同的呈现方式,梳理以其为核心的散文创作的不同类型,展现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风物 比较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腔:一曲挽歌,一段情深——上海《秦腔》研讨会发言摘要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思和 杨剑龙 +8 位作者 王鸿生 罗岗 朱静宇 郜元宝 栾梅建 张生 刘志荣 倪文尖 程永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秦腔》 贾平凹 上海 研讨会 发言摘要 文学评论 长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叙事与现实还原——关于贾平凹长篇新作《秦腔》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鲁华 许娟丽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3,共6页
关键词 生活叙事 贾平凹 长篇小说 《秦腔》 意象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 被引量:68
5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7,共14页
关键词 《废都》 贾平凹 《秦腔》 中国当代文学史 本土 美学 阉割 文化 文学事件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腔》在乡土小说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朱静宇 栾梅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小说史 《秦腔》 乡土 《泰晤士报》 道德败坏 社会关注 大城市 恩格斯 无产者 德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经验与“中国之心”——《秦腔》论 被引量:31
7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82,共9页
关键词 《秦腔》 中国文坛 乡土 《废都》 现当代文学史 长篇小说 贾平凹 中国文学 文学创作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腔》的语言艺术——骨子里的乡土气息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剑平 向梦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127,共3页
贾平凹的《秦腔》以一位"农民"的立场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述,运用象征、隐喻的艺术手法,刻画出转型时期乡土传统文化与乡土社会的双重隐忧,其语言的运用极具民间乡土的独特审美艺术色彩。
关键词 《秦腔》 乡土 象征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不到历史——《秦腔》阅读札记 被引量:16
9
作者 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秦腔》 札记 阅读 历史 《后记》 生活本质 贾平凹 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生活原点的写作——贾平凹《秦腔》的叙事形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学昕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61,共9页
关键词 文学写作 叙事形态 《秦腔》 贾平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原点 生活 文学叙述 城市经验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怪胎女婴:解读《秦腔》作品的一把钥匙——重读《秦腔》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新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关键词 《秦腔》 女婴 重读 钥匙 作品 解读 茅盾文学奖 审美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家族文化的当代书写——以贾平凹的《秦腔》为个案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自娟 尚利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1-93,114,共4页
贾平凹小说《秦腔》描写的乡村家族文化在现实中的遭际。受社会、文化、道德等因素的制约,家族及家族文化体系从根本上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所以,当下的乡村家族文化处于一种历史性的消解过程中,最终导致了乡村家族文化精... 贾平凹小说《秦腔》描写的乡村家族文化在现实中的遭际。受社会、文化、道德等因素的制约,家族及家族文化体系从根本上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所以,当下的乡村家族文化处于一种历史性的消解过程中,最终导致了乡村家族文化精神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家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秦腔》获“红楼梦奖”看当下批评的混乱和危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鹏程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1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红楼梦》 《秦腔》 文学批评 危机 批评精神 贾平凹 评论家 讨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小月前本》《秦腔》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军芳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3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秦腔》 《高老庄》 当代文坛 人物形象 语言风格 叙述方式 艺术成就 生活方式 贾平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赫金视野下《秦腔》与《喧哗与骚动》复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玉洁 胡宗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9-,共1页
《喧哗与骚动》和《秦腔》虽诞生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却都具有"多声部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等"复调"特征。借助比较研究,探求了两部作品相似的"复调性"及其必然性。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秦腔》 复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腔》:乡土中国的现代性“挽歌”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军 吴义勤 《艺术广角》 2009年第2期12-17,共6页
一、阅读感受与叙事经验张丽军:《秦腔》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我们对这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的分析就从《秦腔》开始。如何评价这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我们想避免单一的感想性评价,力图通过细致缜密的分析来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 一、阅读感受与叙事经验张丽军:《秦腔》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我们对这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的分析就从《秦腔》开始。如何评价这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我们想避免单一的感想性评价,力图通过细致缜密的分析来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我们先谈一谈《秦腔》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我2005年就读了这部小说。这部作品开始读起来感觉很慢,后来视野越来越开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乡土中国 现代性 茅盾文学奖 挽歌 阅读感受 作品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腔一曲 绘画一帧——长篇小说《秦腔》与《我的名字叫红》之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蔓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关键词 《秦腔》 长篇小说 绘画 诺贝尔文学奖 贾平凹 阅读研究 似与不似 忧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野中的传统文化坚守者——关于《秦腔》中的夏氏兄弟形象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丽霁 杨沥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1-37,共7页
《秦腔》是贾平凹近年来创作的一部颇具影响力的乡土文学力作,它绵密而又真实地描述了中国农村在当代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变化与衰落态势,突出地反映了遭受市场经济及外来文化冲击和挟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与消逝问题。小说里的两个父... 《秦腔》是贾平凹近年来创作的一部颇具影响力的乡土文学力作,它绵密而又真实地描述了中国农村在当代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变化与衰落态势,突出地反映了遭受市场经济及外来文化冲击和挟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与消逝问题。小说里的两个父辈形象夏天义、夏天智,用一生守护着他们所热爱的土地、秦腔和儒家的道德、伦理,希图达成对以生产方式、民间艺术和价值观念等为表现形态的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正因为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使伴随广袤的乡间土地上因社会与文化的变迁而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得到了更为普遍的直面与关注,让人们在感受到焦虑和不安、痛苦与无奈的同时,真正开始思考、探讨中国农民乃至农村的现实处境和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夏氏兄弟 传统文化 坚守 农民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腔·秦声·秦韵 秦风·秦俗·秦情——由《秦腔》透视贾平凹作品中方言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麦巧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2期28-30,共3页
《秦腔》使用了具有“秦声·秦腔·秦韵”的乡土语言。其审美价值表现为:使用方言词语增加作品的地域特点,唤起读者的形象感,标示作品的风格特征——古朴典雅,记录民俗文化。
关键词 《秦腔》 贾平凹 方言 地域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子》与《秦腔》的叙事比较——兼谈乡土文学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刚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3-27,共5页
冯积岐创作的《村子》与贾平凹创作的《秦腔》都是陕西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立场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他们都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变化给予了集中关注,但由于叙事立场、叙述技巧等方面的主体性选择差异,... 冯积岐创作的《村子》与贾平凹创作的《秦腔》都是陕西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立场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他们都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变化给予了集中关注,但由于叙事立场、叙述技巧等方面的主体性选择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叙事伦理。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而对中国乡土文学的叙事伦理的新突破作出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子》 《秦腔》 乡土文学 叙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