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逻辑”与解放区长篇小说的文本裂隙——以《种谷记》和《高干大》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思广 廖海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在"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下,"突击文化"与"经济逻辑"间产生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在长篇小说《种谷记》和《高干大》中却因作者在冲突中确立小说主题的努力使两部作品出现文本... 在"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下,"突击文化"与"经济逻辑"间产生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在长篇小说《种谷记》和《高干大》中却因作者在冲突中确立小说主题的努力使两部作品出现文本上的裂隙:《种谷记》拖沓、结构松散、主题含混;《高干大》中段情节急转,主次情节混乱,小说的整体性大受影响。这使得二者刚跻身解放区文学的经典序列边缘就退了出来。不过,也正因此,《种谷记》和《高干大》保存了那个正走向全面体制化、同一化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在文化、观念上的演变痕迹,使其以鲜明的过渡性特征成为历史转折期的文学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逻辑 解放区长篇小说 《种谷记》 《高干大》 文本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助合作实践的理想建构柳青小说《种谷记》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5
2
作者 罗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0-216,共37页
本研究试图通过有关农民互助合作的意识形态表达来探讨这样一个社会观念史问题:合作化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革命语境中究竟是如何被理解的,它们体现着什么思想观念,遵循了怎样的逻辑,其理念化的构想具体是如何展开的,且在乡村社会中造成... 本研究试图通过有关农民互助合作的意识形态表达来探讨这样一个社会观念史问题:合作化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革命语境中究竟是如何被理解的,它们体现着什么思想观念,遵循了怎样的逻辑,其理念化的构想具体是如何展开的,且在乡村社会中造成了什么样的局面,结果发生了怎样的转换并形成了哪些悖论?笔者选择以描写中国农村合作化历程而著名的当代作家柳青的小说《种谷记》作为分析对象,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来透析在其作品中所建构的当时行动主体有关互助合作的理想追求及其实践,从而分析这一理想建构发生转换的逻辑和机制。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有以下两点:(1)在政治和阶级分析话语的主导下,原本旨在为提高生产效率而进行的"组织起来"的努力却贬损了乡村中的重要生产主体——中农,同时也使得向来对乡村劳动者的生产活动发挥着"激励劳动的因素"功能的乡村经济伦理开始式微;(2)在以"为公"取代"为私"的理想道德实践中,隐含着以"公家"取代"众人"的逻辑转换;进而形成了以"公家-代理人"为中心的新"差序格局",由此阻碍了团体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柳青 《种谷记》 互助合作理想 乡村经 济伦理 乡村社会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阐释的疆域与文本接受的向度——关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接受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思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92,共5页
张江教授针对文学本体研究的弱化与文学阐释的无边化提出强制阐释论,固然抓住了当今文学阐释的一些乱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批评者脱离文本实际所滋生的教条化、僵化的症候,但其所提出的"场外征用"、"抹煞文学理论及... 张江教授针对文学本体研究的弱化与文学阐释的无边化提出强制阐释论,固然抓住了当今文学阐释的一些乱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批评者脱离文本实际所滋生的教条化、僵化的症候,但其所提出的"场外征用"、"抹煞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文学",只是一种可能性,另外的可能性或许是给文学阐释带来新的路径,带来新的启迪,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刷新我们的认知。在现代长篇小说接受研究上,"征用"经济学理论与存在主义理论就可以解决并刷新学界有关《种谷记》《高干大》及《围城》等的艺术问题,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论 场外征用 经济学 存在主义 《种谷记》 《高干大》 《围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青的生活与创作道路
4
作者 牛运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53-61,共9页
柳青是我们党的优秀著名作家。全国作协副主席刘白羽同志在柳青追悼会上致的悼词中说:'他的作品丰富了我国文学的宝库,他的创作和生活道路也为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研究柳青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总结正反两方... 柳青是我们党的优秀著名作家。全国作协副主席刘白羽同志在柳青追悼会上致的悼词中说:'他的作品丰富了我国文学的宝库,他的创作和生活道路也为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研究柳青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于加深理解生活对创作的决定作用,坚持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批判林彪、'四人帮'鼓吹的反动文艺思潮,正本清源,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文艺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史》 社会主义革命 《种谷记》 创作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