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悟透言中意 方见爱之深——《秋天的怀念》平中见奇的语言特色例析
1
作者 杨先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秋天的怀念》叙述了作者一段感人至深的经历。全文不足千字,既无华丽的辞藻,也未运用工巧的句式,但作者正是通过毫无矫饰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仔细品析文章朴实无华的语言,才能感受史铁生母亲那种真挚无私的爱,领悟作者怀... 《秋天的怀念》叙述了作者一段感人至深的经历。全文不足千字,既无华丽的辞藻,也未运用工巧的句式,但作者正是通过毫无矫饰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仔细品析文章朴实无华的语言,才能感受史铁生母亲那种真挚无私的爱,领悟作者怀念母亲而又蕴含内疚的复杂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特色 平中见奇 无私的爱 《秋天的怀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三点价值探微——兼评教学课例《秋天的怀念》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丽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Z期18-21,共4页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教育也随之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阅读教学的价值已成为教学研究者们探究的重点。毋庸置疑,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升学生阅读品质、培育其语文素养的主阵地。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秋天的怀念》 教学课例 价值 初中 基础教育阶段 学生思维 教学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悄悄”是理解的笙箫——《秋天的怀念》教学解读举隅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平 杨玉荭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6-59,共4页
《秋天的怀念》中有四处涉及母亲进出房间的情节,其中有三处采用了“悄悄”一词来形容母亲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行为,只有一处没有用,而是直接写“母亲进来了”。这一处,是“我”对母亲央求去看花一事态度的转变点,也是母亲艰难处境的... 《秋天的怀念》中有四处涉及母亲进出房间的情节,其中有三处采用了“悄悄”一词来形容母亲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行为,只有一处没有用,而是直接写“母亲进来了”。这一处,是“我”对母亲央求去看花一事态度的转变点,也是母亲艰难处境的爆发点。“悄悄”一词的反复使用以及突然消失,体现了作者言语表达的匠心,也是解读文本的语言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天的怀念》悄悄 文本形式 文本解读 语言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懂”与“不懂”:细节、视角与变奏--《秋天的怀念》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彭静 李永红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0-62,共3页
解读《秋天的怀念》,从思维原点追问题目关键词“怀念”,可以聚焦到文本的内容核心“懂”与“不懂”。围绕“懂”与“不懂”的文本内容,分析文本形式的细节描写、叙述视角、变奏结构等篇性特征,可以理解作者独特言语形式所表达的悔恨之情。
关键词 细节描写 叙述视角 变奏结构 《秋天的怀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几字下落,见满文真情--《秋天的怀念》文本细读及教学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1,共3页
文本细读需要对一些含义隽永深沉、耐人寻味的语句细细体会,但又不能过于死板机械,沉溺其中,失去文章的整体感和方向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甄别、发现文中最有价值的关键处(字、词、句),并在此处重点着力,咬文嚼字,与文本对话,与... 文本细读需要对一些含义隽永深沉、耐人寻味的语句细细体会,但又不能过于死板机械,沉溺其中,失去文章的整体感和方向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甄别、发现文中最有价值的关键处(字、词、句),并在此处重点着力,咬文嚼字,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教学由表层进入里层,由低处走向高处,于平淡处见真情、悟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天的怀念》 文本细读 主问题 关键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互文性文本中还原母爱——解读《秋天的怀念》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斗和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53,共3页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追忆母爱的散文。作者史铁生用极其朴实和凝练的文字,叙述了发生在双腿瘫痪后“我”和母亲如何面对苦难这一人生命题。
关键词 《秋天的怀念》 母爱 互文性 解读 还原 文本 史铁生 “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法面对的秋天——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被引量:2
7
作者 宋云茂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45,共4页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他所有的小说,都是写他自己的生活。他生命的体验,展现人生的另一种模式和可能。他在探究,在求索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他所有的小说,都是写他自己的生活。他生命的体验,展现人生的另一种模式和可能。他在探究,在求索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命题.并试图解答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等精神难题。《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最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最能让人窥见史铁生内在的心魂和精神的命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当代中国 生与死 生命 写作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立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66,共3页
【教学日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通过分析蕴含丰富情感的语句,理解“母爱”的内涵,感受“怀念”的思绪。 3.联系生活,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关键词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课时 朗读课文 “母爱” 联系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课堂提问提升阅读效率——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9
作者 赵新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X期24-26,共3页
《秋天的怀念》选自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部分。在这篇课文中,凸显母爱和感知母爱是课文的基本思想。阅读这篇课文,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在感知和回味母爱。
关键词 《秋天的怀念》 阅读效率 课堂提问 阅读部分 七年级 课文 母爱 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天的怀念》文本阅读教学反思
10
作者 王红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Z期25-27,共3页
文本阅读是最常见的学习方法之一,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搭建通往作者灵魂深处的桥梁,找到文章创作的情感历程,从而更好地把握其中蕴含的情感。《秋天的怀念》无疑是情感要素集大成者,有无私的母爱,有回忆的思念,有救赎的忏悔,有微笑的期待... 文本阅读是最常见的学习方法之一,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搭建通往作者灵魂深处的桥梁,找到文章创作的情感历程,从而更好地把握其中蕴含的情感。《秋天的怀念》无疑是情感要素集大成者,有无私的母爱,有回忆的思念,有救赎的忏悔,有微笑的期待。文中林林总总的情绪转折,既让人五味杂陈、情绪跌宕,又让人激动莫名、回味悠长。本文通过对体验、通感、融合、感悟、交流、回归等不同角度的解读,围绕《秋天的怀念》文本阅读进行教学反思,以期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天的怀念》 文本阅读 教学反思 情感历程 学习方法 集大成者 情绪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11
作者 侯红宝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3,共4页
【教学设想】“表达语文”倡导“依体教学”,这个“体”包括文体和语体两方面,文体研究谋篇布局,语体研究遣词造句。文体和语体是语言文字运用基本规律,它规范着人类的语言生活,也引领着语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秋天的怀念》充分体现... 【教学设想】“表达语文”倡导“依体教学”,这个“体”包括文体和语体两方面,文体研究谋篇布局,语体研究遣词造句。文体和语体是语言文字运用基本规律,它规范着人类的语言生活,也引领着语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秋天的怀念》充分体现了散文的文体和语体特征,本课教学力求让学生理解作者运用文体和语体表情达意的方法与技巧,体悟表达智慧,从而初步掌握阅读散文这一类文章的基本方法,积累写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谋篇布局 语言文字运用 《秋天的怀念》 语体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文体研究 语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铁生母爱作品教学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艳 董兴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28,共3页
在史铁生的众多散文作品中,母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话题,其中《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三篇被多次选入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不禁要问:在众多抒写母爱的文章中,为什么偏偏这三篇经过多次教材改革而仍被选入其中呢... 在史铁生的众多散文作品中,母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话题,其中《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三篇被多次选入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不禁要问:在众多抒写母爱的文章中,为什么偏偏这三篇经过多次教材改革而仍被选入其中呢?到底是什么使它们经久不衰,让教材编者如此难以割舍?我想,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母子情之外,它们一定还有更值得我们深思和感悟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作品 史铁生 教学思考 母爱 小学语文教材 《秋天的怀念》 《我与地坛》 《合欢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落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瑞芬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67,共2页
确定一篇课文教学的落脚点的依据应该是学情和文本体式。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落点放在哪儿比较合适呢?一点思考愿和冯老师商榷。教学起点应该依据学情来定,遗憾的是冯老师的这份教学设计中没有呈现出学情分析。
关键词 教学内容 落点 《秋天的怀念》 学情分析 课文教学 教学起点 教学设计 七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有深意的“活”,别具匠心的“教”
14
作者 孙婵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68,共2页
散文承载生活,饱含情感;散文中作者最想抒发的情感往往会凝聚在文章的某句话中。“好好儿活”位于《秋天的怀念》首段,出自母亲之口,它凝聚了母亲对儿子全部的恳求和期待;结尾句“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则是作者直面悲... 散文承载生活,饱含情感;散文中作者最想抒发的情感往往会凝聚在文章的某句话中。“好好儿活”位于《秋天的怀念》首段,出自母亲之口,它凝聚了母亲对儿子全部的恳求和期待;结尾句“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则是作者直面悲痛时的内心独白,是其生命意识苏醒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 “教” 《秋天的怀念》 内心独白 生命意识 结尾句 散文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辙与脚印——《史铁生作品选读》教学设计
15
作者 蒋兴超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65,共3页
【教学目标】1.体味母亲艰难的爱2.理解史铁生的精神变化及伟大品格【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手上拿到的资料,由《秋天的怀念》《合欢树(节选)》《我与地坛(节选)》组成,这三个文本都是写母亲的。在史铁生所有的作品中,只有这三篇是... 【教学目标】1.体味母亲艰难的爱2.理解史铁生的精神变化及伟大品格【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手上拿到的资料,由《秋天的怀念》《合欢树(节选)》《我与地坛(节选)》组成,这三个文本都是写母亲的。在史铁生所有的作品中,只有这三篇是集中写自己母亲的。他在一次访谈中说:“我母亲去世的时候,这家好像就是疲于应付了,哪儿都是窟隆的感觉,残缺不全的样子,我们十年没有谈起过母亲。不是不想她,而是不敢,她曾经对这个家太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合欢树 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作品选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