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离骚传》的文化走向及其历史成因 被引量:3
1
作者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65-73,共9页
以屈原辞赋为代表的楚辞作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中,表现出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阐释,并从中构建出一套儒家文化的价值模式。探讨其中的原因,固然决定于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思想,而它的发生机制,却是直接导... 以屈原辞赋为代表的楚辞作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中,表现出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阐释,并从中构建出一套儒家文化的价值模式。探讨其中的原因,固然决定于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思想,而它的发生机制,却是直接导源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下的历史文化背景,并由刘安奉诏作《离骚传》所形成的文化走向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离骚传》 文化走向 价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题名古传二义考辨──从《楚辞章句》到《屈原列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铮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5-70,共6页
关键词 《离骚 《楚辞章句》 王逸 二义 屈辞 《屈原列传》 《离骚经》 《离骚传》 《章句》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称“经”时间新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大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5-59,共5页
屈原及其以《离骚》为代表的伟大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离骚》甚至被尊称为“经”。但是,《离骚》称“经”始于何时,古今楚辞学者的意见是很分歧的。我在研习楚辞学史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有了不同于历代学者观... 屈原及其以《离骚》为代表的伟大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离骚》甚至被尊称为“经”。但是,《离骚》称“经”始于何时,古今楚辞学者的意见是很分歧的。我在研习楚辞学史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有了不同于历代学者观点的新的认识。我认为,对《离骚》称“经”时间的讨论,不只是为了澄清学术界长期争论乃至失误的一个老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开展屈原及楚辞的研究。故撰为本文,请专家同行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屈原 王逸 评屈 刘安 《离骚经》 《离骚传》 东汉前期 楚辞学史 王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刘安作《离骚》”论的始作俑者?——评许笃仁的《楚辞识疑》
4
作者 黄中模 《中州学刊》 1984年第4期71-75,共5页
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孤岛出版的《楚辞研究》,收入了卫聚贤的《〈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何天行的《楚辞新考》与丁迪豪的《离骚的时代及其他》等文章,集中宣扬了所谓的“刘安作《离骚》”论。1948年,何天行之书又由中华书局再版,... 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孤岛出版的《楚辞研究》,收入了卫聚贤的《〈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何天行的《楚辞新考》与丁迪豪的《离骚的时代及其他》等文章,集中宣扬了所谓的“刘安作《离骚》”论。1948年,何天行之书又由中华书局再版,改名为《楚辞作于汉代考》。此书流行于海外,近些年来被有的外国汉学家,称为“最周密、最系统”的“屈原否定论”,是何“提出‘屈原=淮南王刘安’的见解”。我想,这果真是何天行提出来的吗?经过一些时间,在查其它资料的同时,终于查到一九三五年的《浙江省图书馆馆刊》第四卷第四期,上面刊登有一篇署名为许笃仁写的文章——《楚辞识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离骚 楚辞 高诱 《淮南子》 “屈原否定论” 《离骚序》 始作俑者 《离骚传》 伯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安释《离骚》“有娀佚女”
5
作者 大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6-66,共1页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弍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关于“五子”等人名,今不细论:单言“有娀佚女”,则可辨其得失。《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淮南子·地形》云:“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则刘安释《离骚》,当用此说。案:“简翟”,《楚辞·天问》作“简狄”,《大戴礼·帝系》、《史记·殷本纪》同(《索隐》言旧本“狄”作“易”,又作“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离骚 《离骚传》 《史记·殷本纪》 帝喾 班固 “易” 《离骚序》 偃蹇 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辞赋悬日月——屈原作《离骚》的否定之否定
6
作者 周东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2-29,共8页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素无否定屈原之说,也素无否定屈原《离骚》之说。只是到了“五四”运动前后,谢无量在《楚辞新论》中透露了其师廖季平否定屈原及其作品的议论。此后,又有胡适、何天行、卫聚贤扬其说,其中何天行走得最远。也最...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素无否定屈原之说,也素无否定屈原《离骚》之说。只是到了“五四”运动前后,谢无量在《楚辞新论》中透露了其师廖季平否定屈原及其作品的议论。此后,又有胡适、何天行、卫聚贤扬其说,其中何天行走得最远。也最为彻底。他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始皇 屈原辞赋 刘安 《离骚传》 苗裔 楚辞 否定之否定 高阳 廖季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诗学的泛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梁道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8,共16页
儒家诗学是儒家先贤把"诗三百"放到政治教化中考量,从礼乐意识中伸展出来的思想智慧。经验的单薄性,决定了儒家诗学有精神旨趣单一、思想结构单调的先天不足。在"独尊儒术"的大背景中,儒家诗学被经典化为一套以&qu... 儒家诗学是儒家先贤把"诗三百"放到政治教化中考量,从礼乐意识中伸展出来的思想智慧。经验的单薄性,决定了儒家诗学有精神旨趣单一、思想结构单调的先天不足。在"独尊儒术"的大背景中,儒家诗学被经典化为一套以"讽"(风刺、风教、风化)为价值核心、号称"诗教"的相对完整的理论话语,并开始了它"泛化"的历程。"泛化"并不是因为儒家诗学结构中有可供拓展的理论空间,而是出于把儒家诗学以"讽"为核心价值的价值观树立为一切文学的"原教旨"的意识形态动机。"泛化"儒家诗学有两大类型:一有"守道护教"般的凝重,一如"梨园扮戏"样轻松。"泛化"儒家诗学的结果,不仅仅表现为涣散了儒家诗学的思想智慧,更为重要的是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制造了额外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诗学 孔子 淮南《离骚传》 扬雄 白居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9-57,共9页
屈原和楚辞的研究 ,在两汉时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自刘安作《离骚传》 ,遭到班固《离骚序》的批评 ,变换视角 ,反映了文学发展与传统学术分道扬镳形势下的价值转换 ,后又引起王逸的批驳 ,从而进一步建立起一套道德本位的价值模式 ... 屈原和楚辞的研究 ,在两汉时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自刘安作《离骚传》 ,遭到班固《离骚序》的批评 ,变换视角 ,反映了文学发展与传统学术分道扬镳形势下的价值转换 ,后又引起王逸的批驳 ,从而进一步建立起一套道德本位的价值模式 ,更明确地体现了意识形态所发挥的导向社会共同行动的主要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研究 《离骚传》 《离骚序》 《楚辞章句》 批评模式 价值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楚辞学重要论著及版本述评
9
作者 张磊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8-80,68,共4页
对西汉至清代研究《楚辞》的重要论著及版本进行述评。
关键词 楚辞学 著作 版本 述评 古代 《离骚传》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人对楚辞的整理和编纂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建勋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2期62-66,共5页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宗悬案:汉以前的文献中,找不到关于屈原事迹及其作品的任何记载。据《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曾以“左徒”之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作为楚怀王的重臣,先秦有关文献理应有所...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宗悬案:汉以前的文献中,找不到关于屈原事迹及其作品的任何记载。据《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曾以“左徒”之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作为楚怀王的重臣,先秦有关文献理应有所提及,而不见者,或是因为他“暴显君过”的行为不容于楚国当时的统治者,故史书不载;或是有关文献遭秦火散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章句 刘安 刘向 屈原赋 王逸 《离骚传》 “楚辞” 汉人 《离骚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心目中的屈原
11
作者 曹毓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1期67-68,共2页
汉淮南王刘安《离骚传》曰:屈原之志可与日月争光。尔后两千多年的士大夫文人,除少数几个,如班固,从封建伦理道德的另一视角着眼,嫌其露才扬己,竞于群小,忿怼沉江,悖于明哲(《离骚序》)以外,几乎全都认同刘安之见。解放以来,许多学者,... 汉淮南王刘安《离骚传》曰:屈原之志可与日月争光。尔后两千多年的士大夫文人,除少数几个,如班固,从封建伦理道德的另一视角着眼,嫌其露才扬己,竞于群小,忿怼沉江,悖于明哲(《离骚序》)以外,几乎全都认同刘安之见。解放以来,许多学者,亦步武刘安后尘,不过换上新的术语,尊屈原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直到前几年才有人表示了某些异议。而鲁迅早就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屈原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他称赞屈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鲁迅 士大夫文人 《离骚传》 封建伦理道德 历史主义 刘安 爱国主义 《离骚序》 班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