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离骚传》的文化走向及其历史成因 |
熊良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3
|
|
2
|
《离骚》题名古传二义考辨──从《楚辞章句》到《屈原列传》 |
王铮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3
|
《离骚》称“经”时间新论 |
李大明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4
|
谁是“刘安作《离骚》”论的始作俑者?——评许笃仁的《楚辞识疑》 |
黄中模
|
《中州学刊》
|
1984 |
0 |
|
5
|
刘安释《离骚》“有娀佚女” |
大明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6
|
屈原辞赋悬日月——屈原作《离骚》的否定之否定 |
周东晖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7
|
论儒家诗学的泛化 |
梁道礼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8
|
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 |
熊良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2
|
|
9
|
古代楚辞学重要论著及版本述评 |
张磊
|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0
|
汉人对楚辞的整理和编纂 |
郭建勋
|
《中国文学研究》
|
1989 |
2
|
|
11
|
鲁迅心目中的屈原 |
曹毓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