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初论聊斋俚曲《禳妒咒》
- 1
-
-
作者
巩武威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
文摘
初论聊斋俚曲《禳妒咒》巩武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又是社会各个不同时期的聚焦点,家庭可以真实情感化地展现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将伦理、道德、善恶、美丑等抽象的理念演化成一个个可触摸的血肉之躯。文学作品往往就从这里契入,以小见大,以虚见实,以男女之间的恩...
-
关键词
《禳妒咒》
聊斋俚曲
蒲松龄
李翠莲
封建社会
《醒世姻缘传》
女子
《清平山堂话本》
王道士
《聊斋志异》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禳妒咒》的明意与隐意
- 2
-
-
作者
朱纪敦
-
机构
广州暨南大学学报
-
出处
《阴山学刊》
1992年第1期41-47,共7页
-
文摘
《禳妒咒》的明意是写夫妻关系,其中着重描写女主人公的嫉妒和泼悍。其隐意是表现作者对明室的怀恋,反思明亡的历史教训,暴露清初统治者的残暴。所谓“禳妒”,就是祈祷消除嫉恨,呼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所谓“咒”,就是诅咒造成国家、民族遭难严重后果的嫉妒心理。
-
关键词
《禳妒咒》
明意
隐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续)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车振华
-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08年第3期79-84,160,共7页
-
文摘
[续2008年第2期]
三
研究者已经证实,张元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的“通俗俚曲十四种”的排列顺序并非是按照写作时间的早晚。我们发现在俚曲中排在前五位的《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和《寒森曲》都是有关伦理教化的作品,除了这五部作品外,《快曲》、《俊夜叉》、《禳妒咒》等也都鲜明地表现出儒家的伦理规范,可见有关伦理教化的作品是蒲松龄最为重视也创作最多的作品。
-
关键词
聊斋俚曲
道德教化
下层社会
伦理教化
《禳妒咒》
写作时间
排列顺序
伦理规范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关于聊斋俚曲的格律(续)
- 4
-
-
作者
张鸿魁
-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06年第4期89-97,共9页
-
-
关键词
聊斋俚曲
格律
《禳妒咒》
团圆
脱文
韵
俗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俚曲》格律和校勘注释(续)
- 5
-
-
作者
张鸿魁
-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03年第3期111-119,共9页
-
-
关键词
《聊斋俚曲》
格律
《增补幸云曲》
《禳妒咒》
《磨难曲》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蒲氏碑阴俚曲十四种顺序考
被引量:6
- 6
-
-
作者
盛伟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7年第4期39-55,共17页
-
文摘
蒲氏碑阴俚曲十四种顺序考盛伟蒲氏《墓表》碑阴“通俗俚曲十四种”顺序为:《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后变磨难曲》、《增补幸...
-
关键词
《琴瑟乐》
蒲松龄
《聊斋志异》
聊斋俚曲集
写作时间
《墙头记》
《水浒传》
《禳妒咒》
《金瓶梅》
《三国演义》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补说
被引量:3
- 7
-
-
作者
肖维琪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
文摘
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是一部近一百万言整一百回的大书,描写的是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徐志摩先生推崇这部书“是我们五名内的一部大小说”、“是一部以‘怕老婆’作主干的一部大书”、“是一幅大气磅礴一气到底的《长江万里图》。”①黄肃秋先生...
-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蒲松龄
《聊斋志异》
西周生
非蒲松龄
徐志摩
白话小说
《禳妒咒》
胡适
《金瓶梅》
-
分类号
G256.2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俚曲通论
被引量:3
- 8
-
-
作者
陈玉琛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7年第4期126-147,共16页
-
文摘
聊斋俚曲通论陈玉琛(编者按:此系《山东省志·蒲松龄志》中的“聊斋俚曲”部分的书稿,共分创作情况、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三节。经作者同意,兹刊布前两节,以飨读者。)第一节创作情况聊斋俚曲(以下简称俚曲),是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填词创作的长篇讲唱叙...
-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俚曲
《禳妒咒》
《聊斋志异》
科举制度
蒲松龄研究
知识分子
封建礼教
《墙头记》
社会矛盾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俚曲中民间谚语、歌谣、故事辑录
被引量:2
- 9
-
-
作者
汪玢玲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7年第4期148-179,共16页
-
文摘
聊斋俚曲中民间谚语、歌谣、故事辑录汪玢玲辑这里摘录的是聊斋俚曲中来自民间语言、文艺的部分资料(其中有二例分别引自《农桑经》和《聊斋志异》)。当然这部分作品除谚语外,已不是民间文学原始形态,如四季歌、五更调、俚曲等大多是蒲松龄根据民间曲牌在民间歌词基础...
-
关键词
聊斋俚曲
民间谚语
《禳妒咒》
五更调
叠断桥
《墙头记》
民间文学
败柳残花
银纽丝
西江月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俚曲通论(续)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陈玉琛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8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
文摘
聊斋俚曲通论(续)陈玉琛第三节艺术特点《聊斋志异》以其精美形象的文言,把短篇小说推到了艺术的高峰,而聊斋俚曲则是以白话方言构筑起了通俗艺术之最。《聊斋志异》匠心独运,一书兼二体,它继承了笔记、传奇二体而有所创新发展,集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之大成而融会贯通...
-
关键词
聊斋俚曲
歇后语
蒲松龄
方言土语
《禳妒咒》
白话口语
语言
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
地方特色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聊斋“俚曲”的幽默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李永祥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7年第4期28-38,共11页
-
文摘
论聊斋“俚曲”的幽默李永祥幽默,是蒲松龄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聊斋志异》诚然是一部寄托“孤愤”之书,论者已多有评述,然而却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作者的“孤愤”是以幽默的形式表现的。青林黑塞,谈鬼说狐,作者以幽默的精神,去观照社会、窥视人生、寄托情愫...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聊斋俚曲
《墙头记》
幽默特色
《禳妒咒》
“孤愤”
契诃夫
人物语言
喜剧性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述聊斋俚曲的思想成就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李博生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8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
文摘
试述聊斋俚曲的思想成就李博生蒲松龄所著俚曲共十四种,另一说共十五种,原因是目前对《闺艳秦声》与《琴瑟乐》是否视为同一曲种,尚缺定论。下面只就十四种俚曲所反映的思想成就作一剖析。蒲松龄的俚曲,虽然与《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如俚曲反映男...
-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俚曲
《聊斋志异》
农民起义军
思想内容
作品
社会问题
封建社会末期
《禳妒咒》
思想成就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俚曲的谐趣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丁龙涧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
文摘
聊斋俚曲的谐趣丁龙涧《聊斋志异》中有《狐谐》一篇,描写一狐诙谐无比,才智出众。“狐谐甚,每一语,即颠倒宾客,滑稽者不能屈也。”读者也不免捧腹大笑。由此,我想到了《聊斋俚曲》的谐趣。《聊斋俚曲》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典喜剧艺术的优良传统,十四部俚曲几乎跟《...
-
关键词
《聊斋俚曲》
蒲松龄
《禳妒咒》
《墙头记》
歇后语
《聊斋志异》
寓教于趣
科举制度
《闲情偶寄》
科诨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俚曲通论(续)
- 14
-
-
作者
陈玉琛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8年第3期100-105,共6页
-
文摘
(续本刊1998年第1期)(五)浓郁的民间风格。俚曲是在继承传统说唱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依据明清俗曲为主要唱腔填制唱词,它在运用白话口语写作,善用俚俗方言等方面,使那浓郁的民间性、通俗性、诙谐幽默感及地方特色独具魅力,散发着清新诱人的芳香。前面对此已做...
-
关键词
聊斋俚曲
衬字衬词
民间风格
白话口语
《禳妒咒》
银纽丝
自由诗与格律诗
口语化
儿化韵
莲花落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聊斋俚曲看蒲松龄的艺术创新精神
- 15
-
-
作者
陈玉琛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7年第1期94-99,103,共7页
-
文摘
从聊斋俚曲看蒲松龄的艺术创新精神陈玉琛蒲松龄的《聊斋俚曲》是一部惩恶扬善、醒世救世的通俗演唱之奇书。三百余年来,或传抄于民间,或传唱于市井,深得人民大众之喜爱。它不仅在针砭朝政、鞭挞贪官虐吏、抨击科举弊端、批判封建礼教等方面承袭于《聊斋志异》,更在庶...
-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俚曲》
艺术创新
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南北曲
叠断桥
曲牌联套
俗曲
《禳妒咒》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俚曲通论(续)
- 16
-
-
作者
陈玉琛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9年第2期93-100,共8页
-
文摘
(三)情节提炼上的艺术匠心艺术上的故事情节是生活中矛盾冲突的提炼。俚曲故事有的来自现实生活,有的取材于《聊斋志异》,诸如儿子不孝、婆媳不和、恶棍霸道、贪官肆虐等,却都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即便是取材于传说故事,也都是依照人间生活为基础再加以想象夸张罢...
-
关键词
《聊斋俚曲》
《琴瑟乐》
《墙头记》
《聊斋志异》
诸宫调
喜剧风格
蒲松龄研究
《禳妒咒》
艺术匠心
反转处理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