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分析现代社会转型的逻辑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席成孝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0,共5页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分析,既沿着社会历史结构→人和社会关系的路径对其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又从人→社会历史结构→人的路径对其进行了主体性的分析,并且将这两种分析统一起来,使现代社会转型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获得了符合人性与人...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分析,既沿着社会历史结构→人和社会关系的路径对其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又从人→社会历史结构→人的路径对其进行了主体性的分析,并且将这两种分析统一起来,使现代社会转型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获得了符合人性与人类本质的诠释。从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分析框架出发,当代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基本内涵和根本任务是:在同一时空里,既要实现结构意义上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双重转型;又要实现社会主体形态意义上的“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人的自由个性”的双重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代社会转型 结构性分析 主体性分析 逻辑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风险中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构逻辑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欢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8,共7页
社会转型既催生了一系列不可多获的历史机遇,也产生了一系列风险问题。就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而言,在改革开放政策所开启的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转型带来了相应的风险问题。其内在逻辑是社... 社会转型既催生了一系列不可多获的历史机遇,也产生了一系列风险问题。就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而言,在改革开放政策所开启的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转型带来了相应的风险问题。其内在逻辑是社会秩序的革命性变迁提出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性创新要求;其关键在于实现有效的治理需要建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而正确认识和剖析社会转型风险中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的认知逻辑和行动逻辑,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也具有实践层面上的操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能力现代 社会转型 风险治理 认知逻辑 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社会儒学”怎样进行现代转换
3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6-246,共1页
韩星撰文《社会儒学的逻辑展开与现代转型》指出,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所依托的整个社会基础都发生了动摇和坍塌,从经济基础到生产方式,从政治组织到人际关系,从个人修身到社团组织,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革。同时,很多... 韩星撰文《社会儒学的逻辑展开与现代转型》指出,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所依托的整个社会基础都发生了动摇和坍塌,从经济基础到生产方式,从政治组织到人际关系,从个人修身到社团组织,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革。同时,很多人以简单的直线进化论来看中国历史和儒家,认为儒学是农耕社会的产物,现在我们进入了工商社会,儒学已经过时了;还有人说儒学不能适应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不能适用于现代工商社会,等等,不一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儒学的逻辑展开与现代转型》 书评 书介绍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4
作者 景海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1,89,共7页
新世纪以来的"国学热"彰显出民间的热情与活力,自下而上的传递路径也大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运动。伴随着国学的热潮,草根性的儒学呼声和日常生活形态的实践活动也方兴未艾、势头强劲,民间性、民间社会和民间儒学一时成为学界热... 新世纪以来的"国学热"彰显出民间的热情与活力,自下而上的传递路径也大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运动。伴随着国学的热潮,草根性的儒学呼声和日常生活形态的实践活动也方兴未艾、势头强劲,民间性、民间社会和民间儒学一时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如何理解体系化的知识儒学和实践性的生活儒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民间社会的传统记忆与现代性的社会变革之间的张力,如何恰当处理返本与开新的内在矛盾,成为新时期儒学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儒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思想学说的体系化及其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方式一直是儒家能够居于中国文化之核心的关键因素,同时,其下化于民间社会、落实在日常生活状态中的弥散效应,又有效地保证了理论的实践性和思想的穿透力,所以,无论是"大传统"还是"小传统",于儒家而言均不缺乏。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传统的儒学形态已不复存在,其上下交融的情形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所谓"民间"的意味已经大不同于以往。所以,儒学的当代转化所面对的不是要回到传统意义上的民间社会去,而是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来重新理解与培植现代性的公共土壤,以期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扎下根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转型 民间社会 现代 公共空间 传统复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产权逻辑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必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5,共3页
无论从先秦到近代,还是1949年以来的不同时期,中国的乡村治理都是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线索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型,其中,农村土地制度作为基础性经济制度,由它的变革所激发的经济社会活力发挥了中坚作用。中国... 无论从先秦到近代,还是1949年以来的不同时期,中国的乡村治理都是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线索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型,其中,农村土地制度作为基础性经济制度,由它的变革所激发的经济社会活力发挥了中坚作用。中国的乡村治理以地权制度为主线,由此实现“因地而治”“因治而序”的模式,生动地彰显了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权制度 现代转型 农村土地制度 中坚作用 产权逻辑 乡村治理 核心线索 经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学的现代性 被引量:56
6
作者 黄玉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目前学界、包括儒学界充斥着对儒学的种种误读,其中之一就是将儒学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以至用所谓"儒家传统"来抗拒现代文明价值。其实,儒学本然地蕴涵着现代性。儒学的现代性不仅源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而且基于儒学自身的基... 目前学界、包括儒学界充斥着对儒学的种种误读,其中之一就是将儒学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以至用所谓"儒家传统"来抗拒现代文明价值。其实,儒学本然地蕴涵着现代性。儒学的现代性不仅源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而且基于儒学自身的基本原理,即"仁→义→礼"的理论建构。这个原理要求根据正义原则(义),包括超越差等之爱而追求一体之仁的正当性原则、顺应特定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的适宜性原则,来"损益"即变革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礼)。因此,在现代性的生活方式下,儒学原理要求儒学自身现代化。儒学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儒学的现代性的展开过程。儒学的现代化已经不仅是一种理论设想,而是一种历史事实;但同时,这个历史进程尚未结束,而且往往误入迷途而陷入原教旨主义,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现代 儒学原理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 儒学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新著──评《新加坡与儒家文化》
7
作者 李建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134-135,共2页
研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新著──评《新加坡与儒家文化》李建秋苏州大学管理学院王文钦副教授的新著《新加坡与儒家文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通过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的研究,探讨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发展经济、... 研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新著──评《新加坡与儒家文化》李建秋苏州大学管理学院王文钦副教授的新著《新加坡与儒家文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通过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的研究,探讨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论述了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现代转型 新加坡 研究传统 儒家伦理 政治文化 儒家传统文化 东西方文化 社会管理模式 当代新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公众传统一现代性观念调查
8
作者 刘春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1,共6页
重要发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制度相互适应的过程即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用现代替代传统,而是一个由传统性主导向现代性主导过渡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在新的情景中不断丰富内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 重要发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制度相互适应的过程即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用现代替代传统,而是一个由传统性主导向现代性主导过渡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在新的情景中不断丰富内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众传统—现代性观念的结构、内容既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心态调适,也体现了市场逻辑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融合,更是我们寻找政治经济平衡点、预判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观念 相互适应 市场逻辑 心态调适 新兴产业发展 社会转型 传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总目录
9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1-166,共6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内在逻辑 《浙江社会科学》 五四运动 集体土地征收补偿 现代转型 刘宗周 朱子学 具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政治经济学视域下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婧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联动性负面影响渐次显现,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降低了农村生活的幸福感,还严重掣肘了现代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阻力,不利于现实“三农”问题的解决。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从梳理农...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联动性负面影响渐次显现,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降低了农村生活的幸福感,还严重掣肘了现代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阻力,不利于现实“三农”问题的解决。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从梳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内在机理层面下功夫。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尽管牵涉因素甚多,但归根结底仍属于社会经济问题,因此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将其套入恰当的分析逻辑,并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结论的实证检验,进而为农村生态环境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经济 政治经济学 转型发展 联动性 社会经济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 可行性对策 分析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韩愈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11
作者 鲁庆中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124-125,共2页
“98’韩愈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鲁庆中1998年10月12日至16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孟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韩愈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韩愈故里孟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 “98’韩愈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鲁庆中1998年10月12日至16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孟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韩愈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韩愈故里孟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58人,提交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研究 国际学术讨论会 韩学 研究走向 陈寅恪 道统 现代儒学 社会转型时期 外交思想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学人
12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0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史 北学 湖北省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社会 现代转型 中国思想文化 中国现代 优秀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