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主要内容和若干特点论析
1
作者 严书翰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1,共8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以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发展的六个时间段来谋篇布局,从这六个时间段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代表作中,可见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主题、历史脉络、历史规律。其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以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发展的六个时间段来谋篇布局,从这六个时间段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代表作中,可见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主题、历史脉络、历史规律。其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此书具有三个鲜明特点:史论结合、以史为主,古今中外、纵横比较,统揽全篇、突出重点。把握好《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点,就可以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辉煌成就并进入新时代,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壮丽日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历史规律 重大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逻辑 被引量:2
2
作者 姬超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0,160,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西方市场经济的渐进实现版本。新时代,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重在克服增量改革的局限性和过度市场化的风险,通过优化存量带动增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原则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与市场力量的相互增强;在改革面向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为全球市场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健康有序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在改革的具体着力点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要重点着眼于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协同联动机制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要义及推进路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忆天 朱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为深化认识和把握其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提供了崭新坐标。从核心要义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彰显了其独特价值优势、目标优势和调控优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落脚点在资本增殖不同,人民立场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价值之“高”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目标之“高”的核心内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手段之“高”的基础内容。从价值意蕴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激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生动力,是以增强内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策略,是以塑造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环境的重要思路。从推进路径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效兼顾新生产力和旧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协同融合落实法治思维和德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两种观察视角——兼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联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现代以来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内生性演化的成果,是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作出的一种回应,也是新征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理念,也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实践。从制度实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持续探索的实践结晶,代表了新时代以来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从重大理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得出的民主新认识,是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金卫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一百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发展了科学社...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一百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路,用一系列重大成就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篇章”。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蕴涵贯穿着极其深刻的理论创新逻辑、历史发展逻辑、实践探索逻辑、目标导向逻辑、价值追求逻辑,极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规律性认识,更加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价值旨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辉煌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逻辑 历史发展逻辑 实践探索逻辑 目标导向逻辑 价值追求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的源流考释与话语创新
6
作者 胡荣涛 彭一鸣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体制”相关构想,萌发于中国共产党早期“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是要富的”的经济体制构想,是在制度反思、理论创新和话语演进中生成的以基本经...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体制”相关构想,萌发于中国共产党早期“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是要富的”的经济体制构想,是在制度反思、理论创新和话语演进中生成的以基本经济制度成熟定型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标识性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澄明对待中西经济制度的正确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制度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计划经济”等话语锚定了自身经济体制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渐进调整为话语主线,指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与方向;新时代,习近平坚持守正创新,基于“两个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活力的历史性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系定位、“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高质量发展”语义结合中形塑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原创性概念。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系统完整地建构了中国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话语体系,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对经济发展模式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创新性表述,又在实践中建构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 政府与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探究
7
作者 王心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89-92,共4页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推进乡村制度创新,实现更加有效的乡村治理,在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建设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村 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发展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定位、发展指标与战略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昊光 李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8,共10页
从概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出发,按六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指标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围绕已有中等发达国家长期预测和现代化水平标准两条技术路线,通过科学测算,研判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 从概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出发,按六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指标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围绕已有中等发达国家长期预测和现代化水平标准两条技术路线,通过科学测算,研判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人的现代化上的具体体现,为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系统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和优势,在战略转型上提出三个创新路径: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第二次科技立国;二是促进国际安全发展,有效化解现代化风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着力提高全民基本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发展指标 标准 战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路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田兵兵 辜德宏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共7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提出新征程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提出新征程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路应对。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任务,要求改革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和格局,调整与优化竞技体育产品供给的内容、制度保障、主体间关系,推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建议,优化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体系,将竞技体育产品分为竞技争光类、竞技参与类和竞技表演类,科学规划我国竞技体育产品供给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构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围绕竞技争光、竞技参与和竞技表演3类产品建构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调谐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在竞技争光类产品、社会在竞技参与类产品、市场在竞技表演类产品中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竞技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及其经验析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绍勇 任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59,共11页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洞察时代大势科学研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坐标定位、聚焦本质规律辩证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导向、把握历史主动系统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举措,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新发展,以及所积累创造的经验,对于党在新征程上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进而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思想,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创新发展 宝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传播——兼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梦瑶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恩格斯晚年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留日学生自发地零星介绍,到无政府主义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等团体为启发民智和拯救国群进行的大量译介工作,而后随着共产党... 恩格斯晚年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留日学生自发地零星介绍,到无政府主义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等团体为启发民智和拯救国群进行的大量译介工作,而后随着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共产党逐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力量,其主要内容经历了从观点转译、文本摘译到完整翻译传播的三阶段。关注处于不同政治立场的译者的译文,以1912年无政府主义者施仁荣译本、1920年国民党员徐苏中译本和1925年共产党员柯柏年译本为研究对象,聚焦于译作本身,从译介背景、译者身份、译文特色三方面进行整体考察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历史需求和主体选择的耦合,译者翻译的时间先后、参考的文献版本以及译者自身翻译水平的高低和思想取向都会影响译文的呈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施仁荣 徐苏中 柯柏年 译者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茶文化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恺滢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1期6-8,共3页
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深刻理念,这些理念不仅深远地影响着国家进步,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明晰指引。茶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历经岁月沉淀而愈发璀璨。在核心... 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深刻理念,这些理念不仅深远地影响着国家进步,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明晰指引。茶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历经岁月沉淀而愈发璀璨。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茶文化既焕发出古老传统的生机,又展现出当代社会的多元内涵。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这一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承态势、文化意义及其推进路径,以期推动茶文化持续绽放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茶文化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叙事话语的体系建构: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润峰 梁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的唯一道路选择。以上基于不同维度分别表达出“中国道路”的基础轨道、文明形态、鲜明底色、发展动力、胸怀天下等核心要义,构成了研究和阐释“中国道路”命题的崭新视角。准确把握上述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有助于站在更宏大的视域中审视和理解“中国道路”命题的多维性、正确性、价值性,从而在有效应对和化解“中国改旗易帜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的基础上,推动“中国道路”的发展实践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源式发展道路
14
作者 李笑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内源式政治发展应当具备独立的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多元的挑战、选择改革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内源式政治发展应当具备独立的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多元的挑战、选择改革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出了一条内源式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总体逻辑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总揽现代化进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治理需要,通过宏观主导与微观调适的渐进改革路径推动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维系秩序的相对稳定。它确立了以政党力量为主导的领导主体,实行了以发展绩效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以统筹兼顾为核心的应变策略,选择了以渐进变革为原则的改革路径,实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政治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内源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5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共2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集体学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信息技术发展 文化强国战略 锚定 根本指导思想 文化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重要创新贡献
16
作者 高继文 常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3,共12页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作出重要创新贡献。把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作为改革的主要依据,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作出重要创新贡献。把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作为改革的主要依据,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把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坚持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全面深刻改革具体制度,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各方面体制,加快推进现代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的根本方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发展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原则,避免了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正确处理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探索和把握改革的规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改革 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探索
17
作者 平新乔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7-20,共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实现了重要突破,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实现了重要突破,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公有制经济的引领作用等措施,展现了我国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探索,旨在通过市场竞争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 公有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历史超越
18
作者 韩保江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经过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全部物质财富的总称。它与人类社会所经过的各种物质文明形态相比,呈现出“共享性”“和平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人民共富性“”人的全面发展性”,...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经过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全部物质财富的总称。它与人类社会所经过的各种物质文明形态相比,呈现出“共享性”“和平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人民共富性“”人的全面发展性”,从而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崭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可持续性 开放性 人民共富性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发展农村体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7
19
作者 李留东 张文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8,共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体育事业是农村全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体育事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以社会学的视角,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从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的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体育事业是农村全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体育事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以社会学的视角,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从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的五个方面入手,探讨农村体育与之配合、协调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农村体育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怀超 张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62,共5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按其经济成熟程度,可以区分为不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持续上百年,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按其经济成熟程度,可以区分为不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持续上百年,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探索时期;从1979年到2020年,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从2021年到21世纪中叶,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到21世纪中叶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我国将进入社会主义更高发展阶段(或中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