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石钟山记》中的“鹘”和“磔磔”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大威 《昌吉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通过对苏轼《石钟山记》一文的解读 ,参照有关文献 ,认为文中的“鹘”字是指猛禽 ,鹰的一种 ,而非有些人所说的“鹘鹘”,一种似山鹊的小鸟。而“磔磔”是双音重迭象声词 ,模拟禽鸟的叫声。
关键词 苏轼 古代文学 《石钟山记》 “鹘” “磔磔” 双音重达象声词 高中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真辨伪,求实慎取——《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石钟山记》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毓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3-46,49,共5页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和《石钟山记》分别属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却都传达了古人求真辨伪、求实慎取的精神。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选择性必修的教学要求,本文整合这两篇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情感...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和《石钟山记》分别属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却都传达了古人求真辨伪、求实慎取的精神。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选择性必修的教学要求,本文整合这两篇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情感体验,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先贤“求真求实”的精神,并由篇及类,探究自然科学论著与文学作品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阅读 求真求实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石钟山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文的关联开发何以成为可能?——以《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石钟山记》整合阅读设计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7-49,共3页
本文以张晓毓老师的《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石钟山记》整合阅读设计为例,探讨比较阅读的学理性,回答为什么比较阅读可以进行;通过分析课例发现,主要是可以探讨两篇课文的异同点,且相异点的讨论应该以相同点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分... 本文以张晓毓老师的《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石钟山记》整合阅读设计为例,探讨比较阅读的学理性,回答为什么比较阅读可以进行;通过分析课例发现,主要是可以探讨两篇课文的异同点,且相异点的讨论应该以相同点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如何作整合阅读,为此探讨了一主一次的教学策略、积极开发学习支架的学习路径等,为老师们提供教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石钟山记》 整合阅读 比较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钟山记》浅谈
4
作者 牛宝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石钟山记》(以下简称《石》文)是苏轼的一篇名文,历来选者、注者、论者甚众,各有千秋。拙文仅从以下六个方面,“详人之略,略人之详”,浅述己见而已。
关键词 《石钟山记》 苏拭 月夜 叙文 渔工 “乌台诗案” 歌钟 “之” 钟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5
作者 贾会彬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36,共3页
一、设计思想 《石钟山记》中,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并发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感慨。在第一课时已讲过字词的情况下,如何讲好第二课时并不太难的内容,是一个颇费脑筋的事。传统讲法... 一、设计思想 《石钟山记》中,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并发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感慨。在第一课时已讲过字词的情况下,如何讲好第二课时并不太难的内容,是一个颇费脑筋的事。传统讲法是一段接一段面面俱到地讲。但与其如此,还不如突破几点,并让学生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山记》 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学以致用 字词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之比较
6
作者 蔡生兰 《青海教育》 2008年第9期44-44,共1页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两篇游记作品和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的写法不同,它们名为“游记”,实际上并不是记游,而是通过记叙来阐发作者的见解。将两篇文章作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把握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也能加深...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两篇游记作品和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的写法不同,它们名为“游记”,实际上并不是记游,而是通过记叙来阐发作者的见解。将两篇文章作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把握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也能加深我们对这种“变体”游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叙议结合 比较阅读 王安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游言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7
作者 王茂恒 《写作》 2003年第8期23-24,共2页
如果说魏晋六朝时期的山水游记还仅仅是模山范水,那么到了尚情的唐代,便在游记中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与唐人尚情相比,宋人更尚理。正如宋诗出现过议论化的倾向一样,宋人也利用游记进行说理,从而开辟出游记创作... 如果说魏晋六朝时期的山水游记还仅仅是模山范水,那么到了尚情的唐代,便在游记中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与唐人尚情相比,宋人更尚理。正如宋诗出现过议论化的倾向一样,宋人也利用游记进行说理,从而开辟出游记创作的另一蹊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即为显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山水游 王安 苏轼 宋代 说理文 风格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叩响时代的苏轼——读《石钟山记》有感
8
作者 李俊贤 王科威(指导) 《作文(高中版)》 2023年第3期13-13,共1页
在我看来,苏轼是北宋词人,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文豪之一。其实我对文人墨客的印象大多止步于此,总认为他们搬弄华丽辞藻,惯于写些生活琐事,但《石钟山记》确确实实让我看到了苏轼的另一面,也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国文人的看法。文章开头毫不含... 在我看来,苏轼是北宋词人,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文豪之一。其实我对文人墨客的印象大多止步于此,总认为他们搬弄华丽辞藻,惯于写些生活琐事,但《石钟山记》确确实实让我看到了苏轼的另一面,也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国文人的看法。文章开头毫不含糊,引《水经注》中对石钟山的描述“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山 《水经注》 生活琐事 北宋词人 苏轼 毫不含糊 另一面 《石钟山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石钟山记》的结构特色
9
作者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七八级中文班古典文学兴趣小组 《高校教育管理》 1980年第2期20-21,共2页
《石钟山记》是苏武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旨在通过叙一件事(对石钟山命名原由的探究)来阐明一个理(事须亲历而不应臆断).它先叙述探察石钟山命名原由的前因后果,由生疑——查疑——解疑;然后缘事抒感,归结全文.文章的主题从叙事记游中自... 《石钟山记》是苏武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旨在通过叙一件事(对石钟山命名原由的探究)来阐明一个理(事须亲历而不应臆断).它先叙述探察石钟山命名原由的前因后果,由生疑——查疑——解疑;然后缘事抒感,归结全文.文章的主题从叙事记游中自然得出.文章一开头就在读者脑中造成一个悬念:“石钟山”究竟依据什么而得名?他交代了过去的两种说法.一是郦道元的说法,他认为此山因“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山记》 结构特色 相搏 说法 探察 钟鼓 声发 惊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坡误断石钟山
10
作者 陈跃春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25,共1页
东坡误断石钟山陈跃春读过《石钟山记》的人都知道,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躬身考察过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石钟山在江西湖口县境内。有一年六月间,东坡兴致勃勃地到石钟山附近的一座庙里住了下来。老和尚象对待其他来访者一样,命... 东坡误断石钟山陈跃春读过《石钟山记》的人都知道,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躬身考察过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石钟山在江西湖口县境内。有一年六月间,东坡兴致勃勃地到石钟山附近的一座庙里住了下来。老和尚象对待其他来访者一样,命小和尚拿着斧子,带着东坡上山敲石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 战士 误断 思想工作 《石钟山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生价值观 经济建设大局 作风建设 思想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钟山 缘何而名?
11
作者 关耳 《职业技术》 2005年第7期1-1,共1页
年轻的时候,喜欢苏轼的诗,潇洒豪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而散文,最欣赏的就是<石钟山记>了.琅琅上口的韵律,细致描写的场景,尤其是苏公学识的渊博和联想的机敏和那颇具神秘色彩的探寻为石钟山更增添了人文的魅力.
关键词 《石钟山记》 苏轼 散文 钟山 中学 语文 背景知识 备课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的古今义例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建明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10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义例 赤壁之战 文言文 燕昭王 语文教科书 《石钟山记》 中山狼传 智力发达 理解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名山得名原因探析》教学设计——基于WebQuest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
13
作者 曹金鑫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3年第4期9-12,共4页
《石钟山记》是中学语文的传统课文。教学本课时,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从石钟山得名的多种说法出发,借用WebQuest(网络专题调查)模式制作网页(http://www.qhsms.com.cn/szs/),引导学生进行“中国名山得名原因探析”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石钟山记》是中学语文的传统课文。教学本课时,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从石钟山得名的多种说法出发,借用WebQuest(网络专题调查)模式制作网页(http://www.qhsms.com.cn/szs/),引导学生进行“中国名山得名原因探析”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而“WebQuest”在汉语中则还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词汇。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与一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不同,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名山得名原因探析》 教学设计 WEBQUEST 研究性学习 中学 语文 《石钟山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漫谈
14
作者 翟小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I0024-I0024,共1页
打开这个话题,我想起三个人。一是苏轼,苏子有一篇《石钟山记》的文章,暖通行业很少有人没读过的,读过而又淡忘了,是很正常的事;像我这样,对待这些古董,像曾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常读常新,我相信应该是少有的... 打开这个话题,我想起三个人。一是苏轼,苏子有一篇《石钟山记》的文章,暖通行业很少有人没读过的,读过而又淡忘了,是很正常的事;像我这样,对待这些古董,像曾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常读常新,我相信应该是少有的,否则,真不知有多少本《玉笛飞声》在业内乱吹一气。苏轼在文中说:“事不目见耳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风量空调系统 控制策略 《石钟山记》 马克思主义 暖通行业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苏轼治学看“研究性学习”
15
作者 赵世康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3年第1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苏轼 研究性学习 课程改革 探究思想 《石钟山记》 科学态度 中学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组词语辨析
16
作者 王洪源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词语辨析 诸侯王 《石钟山记》 部首 屈原列传 历代帝王 成语 击乐器 大风浪 避免失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及其例外
17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6年第7期35-35,共1页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及其例外湖南省衡东一中陈新国文言文在表达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的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种特殊的句式叫做宾语前置。中学课本一般只提三种宾语前置的情况(见第四册P335“倒装”知识点),其实在中学课...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及其例外湖南省衡东一中陈新国文言文在表达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的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种特殊的句式叫做宾语前置。中学课本一般只提三种宾语前置的情况(见第四册P335“倒装”知识点),其实在中学课文中出现的并不止三种情况,现简述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前置 否定句 《孔雀东南飞》 “之” 《鸿门宴》 “是” 《石钟山记》 疑问代词 及物动词 《史·项羽本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正字(十三)
18
作者 王欣 许建国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9年第12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古文字 正字 《说文》 现代汉语 《核舟记》 名词属性 《石钟山记》 取胜之道 明确指示 延续至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文月历
19
作者 刘大勇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0年第6期2-2,共1页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礼·月令》 《石钟山记》 鄱阳湖 陶渊明 杨万里 深入调查 蟋蟀 苏轼 绝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条注释的异议
20
作者 陶金林 《高校教育管理》 1980年第4期31-31,共1页
(一)“敛容”.(《琵琶行》,226页注)注为:正容,显出严肃的样子.“正”表示动作或心理状态持续的过程,“敛”,收起.虽然“正”和“敛”在词意上有相交的地方,但“正”不能准确表达“敛”的意思,“敛容”,应改为“收起(悲怨的)神色,显出... (一)“敛容”.(《琵琶行》,226页注)注为:正容,显出严肃的样子.“正”表示动作或心理状态持续的过程,“敛”,收起.虽然“正”和“敛”在词意上有相交的地方,但“正”不能准确表达“敛”的意思,“敛容”,应改为“收起(悲怨的)神色,显出严肃的样子.四、“硿硿焉”.(《石钟山记》,231页,注)注为:这里指硿硿地(发出的响声).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对“焉”的解释没有异议,但联系上句,我以为注应改为”(发出)硿硿的响声”.因为“硿硿”是象声词摹写石头落地或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而不是修饰怎样发出声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 《石钟山记》 形容词词尾 “焉” 悲怨 《琵琶行》 发出声音 准确表达 词意 歌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