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歌行》的审美意蕴——基于李泽厚“三层次”理论的解读
1
作者 万辉霞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49,共4页
《短歌行》凭借形式、形象、意味三个层面的独特审美塑造,成为经典之作,对读者感悟人生、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以往运用现代美学理论从审美视角解读该诗的不是很多。运用李泽厚的“形式层—形象层—意味层”三层次理论,则能解析... 《短歌行》凭借形式、形象、意味三个层面的独特审美塑造,成为经典之作,对读者感悟人生、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以往运用现代美学理论从审美视角解读该诗的不是很多。运用李泽厚的“形式层—形象层—意味层”三层次理论,则能解析出该诗丰厚的审美意蕴。形式层通过声韵变化(如韵脚交替)表现情感起伏,强化忧思与豪志的交织;形象层以“朝露”“乌鹊”等意象融合自然感知与社会历史内涵,将个体生命焦虑升华为士人群体的政治理想;意味层则以“忧思难忘”到“天下归心”的哲思跃迁,依托儒家抗争精神,实现人生有限性与命运悲剧性的审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层次”理论 《短歌行》 审美 李泽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人生的不同选择——《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教学设计
2
作者 程丽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两首诗歌,领会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与志向。2.比较两首诗歌的语言形式,赏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3.借助罗曼·罗兰名言探究两位诗人不同人生选择背后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PPT展示“横槊赋诗”...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两首诗歌,领会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与志向。2.比较两首诗歌的语言形式,赏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3.借助罗曼·罗兰名言探究两位诗人不同人生选择背后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PPT展示“横槊赋诗”“采菊东篱”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歌行》 情境导入 诗意人生 人生选择 反复诵读 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 罗曼·罗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千古的“劝降”诗——曹操《短歌行》教学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平 何夕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0-44,共5页
《短歌行》诗句背后闪耀着曹操的政治智慧、军事智慧、文学智慧的光芒,但是语文教学中对其的解读往往只能看到文字表面的壮志抱负与渴慕人才之情。我们在遵循“一体两翼”文本解读观、文本教学解读三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运用还原法和比... 《短歌行》诗句背后闪耀着曹操的政治智慧、军事智慧、文学智慧的光芒,但是语文教学中对其的解读往往只能看到文字表面的壮志抱负与渴慕人才之情。我们在遵循“一体两翼”文本解读观、文本教学解读三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运用还原法和比较法解读此诗,并获得不同于前人的结论——曹操以诗歌的方式劝降,以瓦解敌方阵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歌行》 文本解读观 文本解读原则 还原法 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中《短歌行》主旨的偏离与悖误
4
作者 冯传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76,共2页
《短歌行》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意境深邃优美,风格别致多姿,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本身是现代人拍摄的影视艺术,和作为文学诗歌的《短歌行》所蕴涵的主旨存在着明显的迥异。... 《短歌行》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意境深邃优美,风格别致多姿,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本身是现代人拍摄的影视艺术,和作为文学诗歌的《短歌行》所蕴涵的主旨存在着明显的迥异。《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中偏离与悖误了《短歌行》的原旨,致使观众混淆了影视和文学《短歌行》的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歌行》 影视和文学 偏离与悖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操《短歌行》用典补释
5
作者 何绍明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5期101-102,共2页
曹操《短歌行》中,运用《鹿鸣》诗句乃以周文王自喻,表达礼贤修德而欲孙、刘输心来归之意;“乌鹊”句亦是化用《诗经》语意,乃以周武王自喻,暗示以力征实现统一;末以周公忧勤为比,昭示辅治天下情怀。
关键词 曹操 《短歌行》 用典 疏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操《短歌行》情感脉络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婷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Z期37-39,共3页
曹操是《诗经》后第一位重振四言诗的诗人。他的《短歌行》本身也属于“汉旧歌”中的一种。从时代背景来看,东汉末年是一个“世事离析”的战乱年代,也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短歌行》的内容深沉慷慨,气韵雄浑,融合了诗人对人生苦... 曹操是《诗经》后第一位重振四言诗的诗人。他的《短歌行》本身也属于“汉旧歌”中的一种。从时代背景来看,东汉末年是一个“世事离析”的战乱年代,也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短歌行》的内容深沉慷慨,气韵雄浑,融合了诗人对人生苦短和功业未成的感慨。求贤若渴的曹操将一首《短歌行》酿成了一杯香醇的酒。全诗只有三十二句,但是诗中的情绪连绵而起伏,内容也充满了变化。正在这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短歌行》的情感脉络进行全面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歌行》 曹操 脉络 情感 《诗经》 东汉末年 诗人 四言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静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68,共4页
【教学目标】1.通过涵泳诵读,比较两首诗歌的创作手法及表达效果。2.感受诗歌意境,理解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及原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蕴含着历代先贤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志趣,千百年后的我们再诵读这些作... 【教学目标】1.通过涵泳诵读,比较两首诗歌的创作手法及表达效果。2.感受诗歌意境,理解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及原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蕴含着历代先贤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志趣,千百年后的我们再诵读这些作品,依然会被感动。近期,校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我来讲》栏目想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诗词之美,征稿要求如下(PPT):主题:人生选择与诗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歌行》 情境导入 中国古典诗词 人生选择 诗歌意境 诗意表达 归园田居 诵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歌行》教学设计
8
作者 谭文淼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6-68,共3页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2.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3.学习本诗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2.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3.学习本诗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歌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积极进取 艺术手法 建功立业 教学重点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中”何以遭冷遇?
9
作者 姜鸿德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1-51,共1页
“热中”何以遭冷遇?姜鸿德近日,见一位年轻讲师校对清样时,将"对当时热中功名的人士"的"热中"改为"热衷",问其故,则理直气壮地答:"现在的报刊上多用'热衷',不见'热中"了……""热中"真的不热了吗?翻看近日的报刊... “热中”何以遭冷遇?姜鸿德近日,见一位年轻讲师校对清样时,将"对当时热中功名的人士"的"热中"改为"热衷",问其故,则理直气壮地答:"现在的报刊上多用'热衷',不见'热中"了……""热中"真的不热了吗?翻看近日的报刊,果然"热衷"拍面而来:199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阅微草堂笔记 山东临沂 辞书出版 《短歌行》 郭沫若 教育学院 康有为 王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声词,声不像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敬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3,共1页
象声词是摹拟事物声音的词。虽然人们尽力摹拟,但也不能做到与客观事物的声音完全相同。同是摹拟一种枪响的,就有“呼、啪、镗”等好几个词,哪一个也不能说完全再现了枪声。重物落地声和跳水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我们却可以用同一... 象声词是摹拟事物声音的词。虽然人们尽力摹拟,但也不能做到与客观事物的声音完全相同。同是摹拟一种枪响的,就有“呼、啪、镗”等好几个词,哪一个也不能说完全再现了枪声。重物落地声和跳水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我们却可以用同一个象声词来形容。比如“他从树上扑通一声摔下来”“青蛙扑通一声跳到水里”,都用“扑通”一词,当然“扑通”也不可能真实地再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碗 《短歌行》 在河之洲 诗歌总集 伐檀 鸟叫 二字 奇异的 兵车行 《故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度深度:少教多学以智激趣的关键 被引量:1
11
作者 楚爱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9-70,共2页
谭老师的《短歌行》教学设计,以“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为教学原则,从整体感知、以学激思、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流畅。亮点如下:
关键词 激趣 教学设计 《短歌行》 以学定教 教学原则 整体感知 合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不祥之言吗
12
作者 强光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58,共2页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于赤壁大战前夕大宴宾客,横槊赋诗《短歌行》。小说中人物刘馥认为诗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是“不吉之言也”。曹操盛怒之下刺死刘馥。
关键词 明星 《三国演义》 《短歌行》 曹操 赋诗 赤壁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标灿烂的伟大——石壶论艺片说
13
作者 张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7-57,共1页
《石壶论画语要》是艺术大师陈子庄先生的谈艺录,生前由其门人记录,曾经大师手裁,身后多年方得付梓出版。因为本意不在公开发表,大师只当门内随谈传观,用以启发门人智慧,故而谈锋刚健,精神矍铄,性情率真,指示峻切。无论偏颇与否,其孤标... 《石壶论画语要》是艺术大师陈子庄先生的谈艺录,生前由其门人记录,曾经大师手裁,身后多年方得付梓出版。因为本意不在公开发表,大师只当门内随谈传观,用以启发门人智慧,故而谈锋刚健,精神矍铄,性情率真,指示峻切。无论偏颇与否,其孤标灿烂,都是艺苑长河星夜其空的北斗。于今观玩,消灭尘浊,照烛灵府,仍有其焕仑不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庄 武侠小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青城山 谈艺录 艺术大师 人之心 《短歌行》 公开发表 领异标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曹操四言诗的异彩
14
作者 汤效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S1期8-12,共5页
曹操是个具有大略雄才的人。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演出过许多威武雄壮的剧,也在诗苑中写作过不少悲凉苍劲的诗。陈寿《三国志》说他“息鞍披览,投戈咏吟”,而且“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 曹操是个具有大略雄才的人。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演出过许多威武雄壮的剧,也在诗苑中写作过不少悲凉苍劲的诗。陈寿《三国志》说他“息鞍披览,投戈咏吟”,而且“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更称许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这些都可说明,曹操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曹操的诗歌现存二十余首,其中四言共六首。四言诗,至《三百篇》已臻成熟。用清人宋湘的话说,“都成绝唱沁心脾”,自然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了。因为四言的句式短促,艺术容量较小,难于表现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所以自汉初以来,的确很少有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一代之雄曹操,却在戎马倥偬中写出了不少传世的名篇,在《三百篇》之后独放异彩,真不愧为诗坛上一大怪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四言诗 求贤 贤才 褐石 贤士 《短歌行》 对酒当歌 相和歌 歌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校活校源流得失考(续)
15
作者 孙培镜 《出版科学》 1994年第2期20-21,共2页
(二) 明代的古书和新书的出版,在品种上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前代。其中确也出现了一些校刻俱佳的好版本。但从整体上看,编校者擅改古书和出版者为射利而忽视校雠的现象特别严重。一些人抛弃了死校多闻阙疑的好传统,把活校引向无知妄改、... (二) 明代的古书和新书的出版,在品种上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前代。其中确也出现了一些校刻俱佳的好版本。但从整体上看,编校者擅改古书和出版者为射利而忽视校雠的现象特别严重。一些人抛弃了死校多闻阙疑的好传统,把活校引向无知妄改、肆意更张的歧途。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列举了大量明人妄改古书的例子。如把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檄》中的第一句“伪临朝武氏者”,妄改为“伪周武氏”。不知骆氏作此檄文时,武则天尚未称制改周。又如,把曹丕《短歌行》中“长吟永叹,思我圣考”的“圣考”,妄改为“圣老”。犹评赞曰:“圣老字奇”。不知考者亡父也,圣考者丕亡父操也。明代赵用贤校刻的《韩非子》,算是明版中有名的善本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对人员 妄改 顾炎武 失考 源流 编辑工作 《韩非子》 清代学者 《短歌行》 王念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评曹操
16
作者 张贻玖 《人民论坛》 1997年第2期56-57,共2页
毛泽东爱读史书。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绝不囿于史学家已有的观点,而是在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独到视角,形成独到的见解。他对曹操的评注就是一例。曹操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旧史学家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好雄”。随... 毛泽东爱读史书。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绝不囿于史学家已有的观点,而是在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独到视角,形成独到的见解。他对曹操的评注就是一例。曹操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旧史学家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好雄”。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和戏剧舞台上人物造型脸落化,曹操被视为”旷世奸雄”。毛泽东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三国演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曹操 《三国演义》 《让县自明本志令》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短歌行》 人物造型 历史观 裴松之 历史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偏爱曹操诗文
17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9-49,共1页
毛泽东偏爱曹操诗文曹操博学多才,长于书法,精于围棋,特别是在文学上造诣很深。他转战南北,“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诗人。今存诗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余篇。毛泽东非常欣赏曹操的... 毛泽东偏爱曹操诗文曹操博学多才,长于书法,精于围棋,特别是在文学上造诣很深。他转战南北,“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诗人。今存诗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余篇。毛泽东非常欣赏曹操的诗文,并对他的才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曹操诗 《短歌行》 慷慨悲凉 转战南北 对酒当歌 魏武帝 大诗人 诗集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赤壁怀古》词的脉络
18
作者 周懋昌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1期22-23,共2页
东坡赤壁词以"人物"为经,"多情"为纬,"大江"为纽带,精心编织了一幅"多情"的"大江"人物"图。词所写的时间是流动的,歌咏的人物是跳动的,诗人的情绪是波动的,全词的纽带是飞动的... 东坡赤壁词以"人物"为经,"多情"为纬,"大江"为纽带,精心编织了一幅"多情"的"大江"人物"图。词所写的时间是流动的,歌咏的人物是跳动的,诗人的情绪是波动的,全词的纽带是飞动的,充满动感,撼人心魄。现逐项解说如下。时间。神宗元丰五年(1082)八月,诗人贬赴黄州已经整整两年半了。诗人乘着月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怀古 赤壁词 飞动 东坡赤壁 宗元 《短歌行》 咏月诗 江城子 无边风月 临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直·清新·华茂——浅析三曹诗歌的不同特色
19
作者 张培红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4期8-9,共2页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化时期,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文学——建安文学。而推动、促进这一文学繁荣的倡导者正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远胜于他作为诗人的名声。但...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化时期,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文学——建安文学。而推动、促进这一文学繁荣的倡导者正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远胜于他作为诗人的名声。但从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我们却又分明看见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凡气魄。他所追求的正是如"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繁荣 曹丕 《短歌行》 乐府诗 乐府民歌 变化时期 却东西门行 建安文学 歌行 牵牛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秋荷露
20
作者 紫慕 《内蒙古林业》 2015年第12期45-45,共1页
晚秋天,一夜细雨。黎明,窗外雀儿呼晴。抬眼望,庭院梧桐孤寂,枯叶零落,篱墙下,残菊几丛。不免感时伤怀,心绪颇为惆怅,不由得去了山前的湖边。到底是北国的秋色,湖上风来,烟波浩淼,荷叶老,莲子随风飘摇。岸边孤舟,寂寞横陈,闲拾木桨,荡... 晚秋天,一夜细雨。黎明,窗外雀儿呼晴。抬眼望,庭院梧桐孤寂,枯叶零落,篱墙下,残菊几丛。不免感时伤怀,心绪颇为惆怅,不由得去了山前的湖边。到底是北国的秋色,湖上风来,烟波浩淼,荷叶老,莲子随风飘摇。岸边孤舟,寂寞横陈,闲拾木桨,荡向湖心。秋风清凉,湖面银光妖娆,桨声欸乃,倒有一些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上 残菊 感时 孤舟 接天莲叶无穷碧 《短歌行》 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莲花 汉乐府 晚秋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