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堂回想录》偶谈 被引量:3
1
作者 夏晓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9-66,共8页
来之不易的成书与出版 《知堂回想录》,初名《药堂谈往》,乃是周作人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其一生中篇幅最长的作品,包括《缘起》及《后记》、《后序》,总共208节,字数按照周作人的统计,大约为38万(《后记》)。
关键词 《后记》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堂回想录》的引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林松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3,共8页
周作人在创作《知堂回想录》时,旁征博引。通过对其引用数量、引用内容的考察,发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首先,通过对其引用的章节数量的考察,发现《知堂回想录》中"炒冷饭"和"搬运工"的内容远远大于"原创&qu... 周作人在创作《知堂回想录》时,旁征博引。通过对其引用数量、引用内容的考察,发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首先,通过对其引用的章节数量的考察,发现《知堂回想录》中"炒冷饭"和"搬运工"的内容远远大于"原创"的内容,从而推断,建国后,晚年的周作人创造力衰退;对引用来源数量的考察,可以窥见周作人的阅读史以及观念来源;对其引用类别数量的考察,可以大致看出周作人的性情趣味以及知识结构。其次,就引用的内容而言,通过对其重复引用、大篇幅引用、特殊引用的考察,可以发现周作人复杂的心理内涵,趣味,情感,"亲友圈"关系之亲疏,甚至史料的考证。《知堂回想录》看似平淡的引用,蕴涵着深刻的心理内涵与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周作人思想、趣味、情感的考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人们耐心咀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 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秋草园”到“百草园”:文本对话与经典生成 被引量:4
3
作者 丁文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7,89,共10页
表面看来,"百草园"的经典意象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家喻户晓的文章中由鲁迅创造的,但回复到鲁迅写作的具体语境,会发现这一意象其实是在周氏兄弟的系列对话中累积完成的。作为对话的起点,周作人《秋草闲吟序》对鲁... 表面看来,"百草园"的经典意象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家喻户晓的文章中由鲁迅创造的,但回复到鲁迅写作的具体语境,会发现这一意象其实是在周氏兄弟的系列对话中累积完成的。作为对话的起点,周作人《秋草闲吟序》对鲁迅"百草园"经典意象的建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鲁迅是在受《秋草闲吟序》的影响并在对其进行趋避的过程中创作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体现在浓缩在周作人"秋草园"意象中的家族变迁等历史内涵构成了"百草园"文本背后的丰富容量。梳理"百草园"经典意象的塑造过程,可以深化对于作为经典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历史内涵的认知,并为重新思考周氏兄弟研究中的既定思路提供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草闲吟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周作人日记 《鲁迅的故家》 《知堂回想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求心之所安”
4
作者 曹景行 曹臻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68,共3页
五十年前的1968年,新加坡《南洋商报》开始连载知堂老人周作人(启明)先生的《知堂回想录》,前后凡十个月。此前一年多,老人已在北京'文革'风暴中惨苦离世,但他这部最后的重要著作却能完整传世,其中的艰辛曲折实为外人难以想象... 五十年前的1968年,新加坡《南洋商报》开始连载知堂老人周作人(启明)先生的《知堂回想录》,前后凡十个月。此前一年多,老人已在北京'文革'风暴中惨苦离世,但他这部最后的重要著作却能完整传世,其中的艰辛曲折实为外人难以想象。最近我们整理了手中的所有相关资料,大致梳理清了整个写作与出版过程,以下面的文字来纪念《知堂回想录》刊发半个世纪,也是对知堂老人以及曹聚仁、罗孚两位前辈迟来的致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聚仁 《知堂回想录》 周作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