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剧《百岁挂帅》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134,共7页
扬州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其独特的地位,扬剧是在花鼓戏、苏北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20世纪30年代两者在上海逐渐合并演出,以"小开口"为主,称为"维扬戏",1950年正式定名为"扬剧&qu... 扬州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其独特的地位,扬剧是在花鼓戏、苏北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20世纪30年代两者在上海逐渐合并演出,以"小开口"为主,称为"维扬戏",1950年正式定名为"扬剧"。扬剧在20世纪有两次兴盛,一次是30、40年代,二是50、60年代扬剧进入鼎盛期,先后成立了一批扬剧团,出现一批优秀的剧目,在江苏省、华东区或进京演出产生较好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根据传统剧目改编的《百岁挂帅》。《百岁挂帅》使扬剧发展达到一个高峰,也使扬剧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京剧及各剧种这一题材的发展都受到扬剧直接的启示,甚至影响超过了扬剧。本文关于扬剧《百岁挂帅》研究的论述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扬剧《十二寡妇征西》到《百岁挂帅》改编,二是京剧改编与对扬剧《百岁挂帅》的评价、地位。如果我们对扬剧《百岁挂帅》的认识和评价不囿于"典型化",不囿于那个年代对作品思想"提高"的要求的话,就会发现扬剧《百岁挂帅》的成功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对它的评价和地位还应该重新审视。定稿前《百岁挂帅》的不足亦显而易见,这种显而易见加之京剧改编本《杨门女将》随之上演及影响扩大,遮掩了扬剧改编的光芒,影响了对它的评价。定稿后的《百岁挂帅》形成了扬剧完整的一个整体。从戏曲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扬剧改编本所具有的原创性,决定它的价值和意义更大。20世纪50、60年代扬剧《百岁挂帅》与京剧《杨门女将》是戏曲改编值得深入研究的两部优秀作品,它们并蒂绽放于上个世纪,也会永存于戏曲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发展 扬剧 《杨门女将》 《百岁挂帅》 戏曲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