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喻经》中若干语法问题的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柳士镇 《中州学刊》 1985年第5期94-98,共5页
《百喻经》,全名《百句譬喻经》,是印度大乘法师僧加斯那抄集小乘《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书里的寓言编纂而成的。目的是以故事为喻,向初学的佛教徒说法。《百喻经》原为梵文,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僧加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客居南朝京都建康... 《百喻经》,全名《百句譬喻经》,是印度大乘法师僧加斯那抄集小乘《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书里的寓言编纂而成的。目的是以故事为喻,向初学的佛教徒说法。《百喻经》原为梵文,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僧加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客居南朝京都建康时将它译成汉语。《百喻经》译文的语言朴素简洁,接近口语;采用偶音节拍,一般四字一句,结构风格极为整齐;是研究中古初期汉语发展的一份有价值的资料。本文拟对《百喻经》中的几个语法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喻经》 谓语动词 “是”字 宾语 语法问题 判断句 “都”字 主语 “为”字 介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所收《百喻经》版本质疑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金顺 《河北学刊》 2000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印度 《百喻经》 版本 考证 佛经 鲁迅辑录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藏校之《百喻经》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76,共8页
据《鲁迅日记》载,自1914年捐刻《百喻经》至1929年从日本购得《佛说百喻经》,十五年间鲁迅涉及到的不同版本的《百喻经》共五种:金陵刻经处《百喻经》、日本翻刻高丽本《百喻经》、《百喻法句经》、《痴华矍》、
关键词 《百喻经》 《鲁迅日记》 金陵刻经处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喻经》散佚二喻考
4
作者 赵青山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1,共7页
今本四卷本《百喻经》仅仅收九十八则寓言故事,散佚的二喻,学术界已经有人进行了考察。本文通过进一步考察认为,现只能确认《大般涅槃经》中一则比喻故事属于《百喻经》散佚故事之一。
关键词 《百喻经》 《释氏六帖》 贪夫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刻经处本《百喻经》及其他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金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百喻经》 金陵 南北朝时期 古印度 93年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军与张春桥决斗纯属误传和伪造!
6
作者 纪维周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张春桥 伪造 决斗 萧军 《百喻经》 五十年代 宣传工作 生平事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佛教的探求及遗存的佛典 被引量:3
7
作者 姚锡佩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期49-57,共9页
鲁迅对佛教的探求及遗存的佛典姚锡佩一、初探梵音时期遗存的佛典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即景仰创于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佛教,赞美“佛教崇高,凡有识者所同可。”①他的兄弟周作人也曾回忆说,在日本时已读了《楞严经》和菩萨投... 鲁迅对佛教的探求及遗存的佛典姚锡佩一、初探梵音时期遗存的佛典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即景仰创于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佛教,赞美“佛教崇高,凡有识者所同可。”①他的兄弟周作人也曾回忆说,在日本时已读了《楞严经》和菩萨投身饲饿虎的佛经故事②。后来他们兄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出三藏记集》 原始佛教 《百喻经》 喻经 周作人 《弘明集》 说一切有部 三藏法师 佛所行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说“他”的来源 被引量:1
8
作者 金中歧 《汉语学习》 1984年第3期38-39,共2页
“他”在现代汉语中用为第三人称代词,这并非自古就如此,而是有一个形成过程的。 “他”本作“它”。《说文》:“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段注:“相问无它,犹后人之不恙、无恙也。语言转移,则... “他”在现代汉语中用为第三人称代词,这并非自古就如此,而是有一个形成过程的。 “他”本作“它”。《说文》:“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段注:“相问无它,犹后人之不恙、无恙也。语言转移,则以无别故当之。而其字或假‘佗’为之,又俗作‘他’,经典多作‘它’,……。” 可见,“它”的本义是虫,引申为“别故”。“他”是“它”的俗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 无它 语言转移 《晋书》 段注 驴乳 本义 现代汉语 《说文》 《百喻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