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公孙龙正名——《白马论》新探 被引量:4
1
作者 曾祥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4-21,共8页
认为《白马论》之中心论题“白马非马”的本意 ,既非“白马不是马”,亦非“白马不等于马”,而是“‘白马’不是‘马’”,它是一个表征名与名之间关系的符号学命题。在《白马论》中 ,公孙龙通过肯定名与指称对象的对应关系 ,揭举了作为... 认为《白马论》之中心论题“白马非马”的本意 ,既非“白马不是马”,亦非“白马不等于马”,而是“‘白马’不是‘马’”,它是一个表征名与名之间关系的符号学命题。在《白马论》中 ,公孙龙通过肯定名与指称对象的对应关系 ,揭举了作为词项符号的名的确定性以及名与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并严格区分了名的提及与使用。因此 ,从《白马论》的思想意蕴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符号 词项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论》新解:非马之谜
2
作者 陈建中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31-37,共7页
"白马非马"有三种语义:白+马≠马,白马≠马,白马马。公孙龙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是形而上学的,他对于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的"知性"逻辑。"非马"是公孙龙的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公孙龙创造了"有马",成功地论证了... "白马非马"有三种语义:白+马≠马,白马≠马,白马马。公孙龙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是形而上学的,他对于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的"知性"逻辑。"非马"是公孙龙的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公孙龙创造了"有马",成功地论证了白马=马之谬误,"以推是辩而化天下"。公孙龙的白马≠马和白马马是相通的,其基础是白+马≠马。从某种意义上,公孙龙是中国的巴门尼德和亚理士多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白马非马 知性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论》哲学思想之我见
3
作者 刘玉俊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66-70,共5页
公孙龙在《白马论》一文中既论证了白马有异于马,又指出白马也是马,从而揭示了“个别”和“一般”之间所存在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他还既肯定了黄马、黑马都是马,又指出不能把包括黄马、黑马在内的任何一个“个别”意义上的马和... 公孙龙在《白马论》一文中既论证了白马有异于马,又指出白马也是马,从而揭示了“个别”和“一般”之间所存在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他还既肯定了黄马、黑马都是马,又指出不能把包括黄马、黑马在内的任何一个“个别”意义上的马和“一般”意义上的马完全相等同,从而也同样揭示出了“个别”和“一般”之间所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当公孙龙揭示出了“个别”意义上的马和“一般”意义上的马之间所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时,他也就揭示出了对立统一这个普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白马非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白马论》
4
作者 刘光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Z1期116-120,共5页
《白马论》的作者公孙龙,约公元前三二〇——前二五〇年间赵国人,他和比他稍早一些的魏国惠施都是战国末期名家的著名代表。名家是主要研究名实问题(即名称和实际的关系)的学派。 公孙龙在《白马论》中,通过论述马与白马的关系,提出了... 《白马论》的作者公孙龙,约公元前三二〇——前二五〇年间赵国人,他和比他稍早一些的魏国惠施都是战国末期名家的著名代表。名家是主要研究名实问题(即名称和实际的关系)的学派。 公孙龙在《白马论》中,通过论述马与白马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当时,孔老二的六世孙孔穿打着准备师事公孙龙的招牌,特地从鲁国跑到赵国,想叫公孙龙放弃自己的观点,遭到公孙龙的严辞拒绝。他说:我所以成为名家,就是由于有《白马论》。现在叫我放弃它,那我拿什么来教化人呢?这是不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论》 公孙龙子 白马非马” 新兴地主阶级 名实论 白马 惠施 “实” 儒家 诡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议删去“白马非马”一例
5
作者 陈善钊 《课程.教材.教法》 1985年第2期77-78,共2页
现行高中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引用了“白马非马”一例。对这个论断,教科书中提出异议,认为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是没有看到白马和马之间的联系,所以是错误的。近读《公孙龙子》等文,觉得这样的引用... 现行高中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引用了“白马非马”一例。对这个论断,教科书中提出异议,认为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是没有看到白马和马之间的联系,所以是错误的。近读《公孙龙子》等文,觉得这样的引用有欠妥之处,因为: 一、“白马非马”是战国时代名辩学派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非马” 公孙龙 名辩学派 《白马论》 《哲学笔记》 普遍性和特殊性 哲学教科书 公孙龙子 白马 战国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独立性思想
6
作者 曾祥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5,共6页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或字符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白马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兼名与构成它的单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或字符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白马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兼名与构成它的单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学思想,也是公孙龙对于符号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兼名 独立性 《白马论》 《通变论》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名家之学并非名学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孟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5-80,共6页
邓析、惠施、公孙龙是先秦有籍可考的名家代表人物.邓析可以认为是相对主义的先驱,不具逻辑思想。惠施的“历物十事”从形式逻辑看,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探讨相去甚远,学界一般认为公孙龙具有显明的逻辑思想,但经过认真考察可以发... 邓析、惠施、公孙龙是先秦有籍可考的名家代表人物.邓析可以认为是相对主义的先驱,不具逻辑思想。惠施的“历物十事”从形式逻辑看,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探讨相去甚远,学界一般认为公孙龙具有显明的逻辑思想,但经过认真考察可以发现,其学说与逻辑发生的可能性相背.所以先秦名家的学说并非名学,即逻辑学.先秦名家与古希腊智者学派极其相似,故先秦名家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智者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先秦名家 名家之学 《名实论》 逻辑思想 白马非马” 《白马论》 逻辑学 黑格尔 同一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