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为公孙龙正名——《白马论》新探
被引量:
4
1
作者
曾祥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4-21,共8页
认为《白马论》之中心论题“白马非马”的本意 ,既非“白马不是马”,亦非“白马不等于马”,而是“‘白马’不是‘马’”,它是一个表征名与名之间关系的符号学命题。在《白马论》中 ,公孙龙通过肯定名与指称对象的对应关系 ,揭举了作为...
认为《白马论》之中心论题“白马非马”的本意 ,既非“白马不是马”,亦非“白马不等于马”,而是“‘白马’不是‘马’”,它是一个表征名与名之间关系的符号学命题。在《白马论》中 ,公孙龙通过肯定名与指称对象的对应关系 ,揭举了作为词项符号的名的确定性以及名与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并严格区分了名的提及与使用。因此 ,从《白马论》的思想意蕴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符号
词项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马论》新解:非马之谜
2
作者
陈建中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31-37,共7页
"白马非马"有三种语义:白+马≠马,白马≠马,白马马。公孙龙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是形而上学的,他对于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的"知性"逻辑。"非马"是公孙龙的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公孙龙创造了"有马",成功地论证了...
"白马非马"有三种语义:白+马≠马,白马≠马,白马马。公孙龙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是形而上学的,他对于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的"知性"逻辑。"非马"是公孙龙的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公孙龙创造了"有马",成功地论证了白马=马之谬误,"以推是辩而化天下"。公孙龙的白马≠马和白马马是相通的,其基础是白+马≠马。从某种意义上,公孙龙是中国的巴门尼德和亚理士多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白马
非马
知性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马论》哲学思想之我见
3
作者
刘玉俊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66-70,共5页
公孙龙在《白马论》一文中既论证了白马有异于马,又指出白马也是马,从而揭示了“个别”和“一般”之间所存在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他还既肯定了黄马、黑马都是马,又指出不能把包括黄马、黑马在内的任何一个“个别”意义上的马和...
公孙龙在《白马论》一文中既论证了白马有异于马,又指出白马也是马,从而揭示了“个别”和“一般”之间所存在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他还既肯定了黄马、黑马都是马,又指出不能把包括黄马、黑马在内的任何一个“个别”意义上的马和“一般”意义上的马完全相等同,从而也同样揭示出了“个别”和“一般”之间所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当公孙龙揭示出了“个别”意义上的马和“一般”意义上的马之间所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时,他也就揭示出了对立统一这个普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白马
非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白马论》
4
作者
刘光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Z1期116-120,共5页
《白马论》的作者公孙龙,约公元前三二〇——前二五〇年间赵国人,他和比他稍早一些的魏国惠施都是战国末期名家的著名代表。名家是主要研究名实问题(即名称和实际的关系)的学派。 公孙龙在《白马论》中,通过论述马与白马的关系,提出了...
《白马论》的作者公孙龙,约公元前三二〇——前二五〇年间赵国人,他和比他稍早一些的魏国惠施都是战国末期名家的著名代表。名家是主要研究名实问题(即名称和实际的关系)的学派。 公孙龙在《白马论》中,通过论述马与白马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当时,孔老二的六世孙孔穿打着准备师事公孙龙的招牌,特地从鲁国跑到赵国,想叫公孙龙放弃自己的观点,遭到公孙龙的严辞拒绝。他说:我所以成为名家,就是由于有《白马论》。现在叫我放弃它,那我拿什么来教化人呢?这是不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论》
公孙龙子
“
白马
非马”
新兴地主阶级
名实论
“
白马
”
惠施
“实”
儒家
诡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议删去“白马非马”一例
5
作者
陈善钊
《课程.教材.教法》
1985年第2期77-78,共2页
现行高中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引用了“白马非马”一例。对这个论断,教科书中提出异议,认为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是没有看到白马和马之间的联系,所以是错误的。近读《公孙龙子》等文,觉得这样的引用...
现行高中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引用了“白马非马”一例。对这个论断,教科书中提出异议,认为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是没有看到白马和马之间的联系,所以是错误的。近读《公孙龙子》等文,觉得这样的引用有欠妥之处,因为: 一、“白马非马”是战国时代名辩学派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白马
非马”
公孙龙
名辩学派
《白马论》
《哲学笔记》
普遍性和特殊性
哲学教科书
公孙龙子
“
白马
”
战国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独立性思想
6
作者
曾祥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5,共6页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或字符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白马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兼名与构成它的单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或字符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白马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兼名与构成它的单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学思想,也是公孙龙对于符号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兼名
独立性
《白马论》
《通变论》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名家之学并非名学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孟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5-80,共6页
邓析、惠施、公孙龙是先秦有籍可考的名家代表人物.邓析可以认为是相对主义的先驱,不具逻辑思想。惠施的“历物十事”从形式逻辑看,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探讨相去甚远,学界一般认为公孙龙具有显明的逻辑思想,但经过认真考察可以发...
邓析、惠施、公孙龙是先秦有籍可考的名家代表人物.邓析可以认为是相对主义的先驱,不具逻辑思想。惠施的“历物十事”从形式逻辑看,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探讨相去甚远,学界一般认为公孙龙具有显明的逻辑思想,但经过认真考察可以发现,其学说与逻辑发生的可能性相背.所以先秦名家的学说并非名学,即逻辑学.先秦名家与古希腊智者学派极其相似,故先秦名家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智者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先秦名家
名家之学
《名实论》
逻辑思想
“
白马
非马”
《白马论》
逻辑学
黑格尔
同一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公孙龙正名——《白马论》新探
被引量:
4
1
作者
曾祥云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4-21,共8页
文摘
认为《白马论》之中心论题“白马非马”的本意 ,既非“白马不是马”,亦非“白马不等于马”,而是“‘白马’不是‘马’”,它是一个表征名与名之间关系的符号学命题。在《白马论》中 ,公孙龙通过肯定名与指称对象的对应关系 ,揭举了作为词项符号的名的确定性以及名与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并严格区分了名的提及与使用。因此 ,从《白马论》的思想意蕴来看 。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符号
词项符号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马论》新解:非马之谜
2
作者
陈建中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31-37,共7页
文摘
"白马非马"有三种语义:白+马≠马,白马≠马,白马马。公孙龙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是形而上学的,他对于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的"知性"逻辑。"非马"是公孙龙的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公孙龙创造了"有马",成功地论证了白马=马之谬误,"以推是辩而化天下"。公孙龙的白马≠马和白马马是相通的,其基础是白+马≠马。从某种意义上,公孙龙是中国的巴门尼德和亚理士多德。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白马
非马
知性逻辑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马论》哲学思想之我见
3
作者
刘玉俊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66-70,共5页
文摘
公孙龙在《白马论》一文中既论证了白马有异于马,又指出白马也是马,从而揭示了“个别”和“一般”之间所存在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他还既肯定了黄马、黑马都是马,又指出不能把包括黄马、黑马在内的任何一个“个别”意义上的马和“一般”意义上的马完全相等同,从而也同样揭示出了“个别”和“一般”之间所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当公孙龙揭示出了“个别”意义上的马和“一般”意义上的马之间所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时,他也就揭示出了对立统一这个普遍规律。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白马
非马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白马论》
4
作者
刘光祺
机构
四川师院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Z1期116-120,共5页
文摘
《白马论》的作者公孙龙,约公元前三二〇——前二五〇年间赵国人,他和比他稍早一些的魏国惠施都是战国末期名家的著名代表。名家是主要研究名实问题(即名称和实际的关系)的学派。 公孙龙在《白马论》中,通过论述马与白马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当时,孔老二的六世孙孔穿打着准备师事公孙龙的招牌,特地从鲁国跑到赵国,想叫公孙龙放弃自己的观点,遭到公孙龙的严辞拒绝。他说:我所以成为名家,就是由于有《白马论》。现在叫我放弃它,那我拿什么来教化人呢?这是不行的!
关键词
《白马论》
公孙龙子
“
白马
非马”
新兴地主阶级
名实论
“
白马
”
惠施
“实”
儒家
诡辩论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议删去“白马非马”一例
5
作者
陈善钊
机构
广西梧州市苍梧师范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1985年第2期77-78,共2页
文摘
现行高中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引用了“白马非马”一例。对这个论断,教科书中提出异议,认为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是没有看到白马和马之间的联系,所以是错误的。近读《公孙龙子》等文,觉得这样的引用有欠妥之处,因为: 一、“白马非马”是战国时代名辩学派的命题。
关键词
“
白马
非马”
公孙龙
名辩学派
《白马论》
《哲学笔记》
普遍性和特殊性
哲学教科书
公孙龙子
“
白马
”
战国时代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独立性思想
6
作者
曾祥云
机构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ZX048
文摘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或字符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白马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兼名与构成它的单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学思想,也是公孙龙对于符号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关键词
公孙龙
兼名
独立性
《白马论》
《通变论》
符号学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名家之学并非名学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孟麟
机构
山东经济学院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5-80,共6页
文摘
邓析、惠施、公孙龙是先秦有籍可考的名家代表人物.邓析可以认为是相对主义的先驱,不具逻辑思想。惠施的“历物十事”从形式逻辑看,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探讨相去甚远,学界一般认为公孙龙具有显明的逻辑思想,但经过认真考察可以发现,其学说与逻辑发生的可能性相背.所以先秦名家的学说并非名学,即逻辑学.先秦名家与古希腊智者学派极其相似,故先秦名家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智者学派。
关键词
公孙龙
先秦名家
名家之学
《名实论》
逻辑思想
“
白马
非马”
《白马论》
逻辑学
黑格尔
同一律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为公孙龙正名——《白马论》新探
曾祥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马论》新解:非马之谜
陈建中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白马论》哲学思想之我见
刘玉俊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读《白马论》
刘光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建议删去“白马非马”一例
陈善钊
《课程.教材.教法》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独立性思想
曾祥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先秦名家之学并非名学
陈孟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