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登鹳雀楼》及其黄河意象分析——评《黄河文化概说》
1
作者 邱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06-I0006,共1页
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唐朝作为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名垂千古的优秀诗人,他们写尽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自然也包括对黄河的描写。黄河在唐朝诗人的诗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诸多对黄河进行描... 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唐朝作为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名垂千古的优秀诗人,他们写尽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自然也包括对黄河的描写。黄河在唐朝诗人的诗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诸多对黄河进行描写的诗篇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由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一首《登鹳雀楼》写出了黄河奔腾向前、流归大海的雄壮,千古流传。《黄河文化概说》一书对黄河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现结合本书,对《登鹳雀楼》及其黄河意象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鹳雀楼》 王之涣 意象分析 千古流传 优秀诗人 文人墨客 鼎盛时期 概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古名篇《登鹳雀楼》的作者真相
2
作者 李定广 裘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5,共9页
"白日依山尽"一诗的作者问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过争论。主要有三说:"朱斌说""朱佐日说"和"王之涣说"。近几年来,唐诗学界多位代表性学者主张"朱斌说"。本文经过文献调查和逻辑... "白日依山尽"一诗的作者问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过争论。主要有三说:"朱斌说""朱佐日说"和"王之涣说"。近几年来,唐诗学界多位代表性学者主张"朱斌说"。本文经过文献调查和逻辑论证后发现:"朱斌说"疑点重重,因《国秀集》编纂粗陋,有内容自相矛盾、作者张冠李戴等严重问题。"朱佐日说"乃"小说家言",实不可信。"王之涣说"有文物实录为"确证",宋人司马光、沈括等从鹳雀楼漫漶不清的题诗中辨认此诗的作者为五个不同的名字:"王之涣""王之美""王文奂""王之奠""王文涣",可知此诗的作者一定姓"王",不姓"朱",再结合王之涣墓志所确认的籍贯,以及历代文献对此诗归属的记载,可以判定这五个名字中"王之涣"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鹳雀楼》 作者 真相 王之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人之[目]--多维立体析《登鹳雀楼》
3
作者 时广郑 文志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50,共3页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流传历代的五言绝句,其中“目”字是全诗的核心。
关键词 《登鹳雀楼》 诗人 立体 五言绝句 “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环联动,助力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以《登鹳雀楼》为例
4
作者 石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6-68,共3页
本文认为,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可以将“吟诵古诗”“展开想象”“情感生发”这三个环节联动,逐步深入,将“诵读”“想象”“生发”的理念渗透到学生古诗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节奏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多重美感。
关键词 古诗吟诵 古诗教学 《登鹳雀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之涣与《登鹳雀楼》
5
作者 乔长阜 黄志洪 《高校教育管理》 1979年第1期60-62,共3页
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人中,王之涣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一) 关于王之涣的生平,新旧唐书均无传,历来治文学史者也都“语焉不详”。
关键词 王之涣 《登鹳雀楼》 黄河 “欲” 蒲州 王昌龄 海流 盛唐诗人 中府 山西永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望鹳雀楼
6
作者 柳辉 《绿色中国》 2020年第19期78-79,共2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最富盛名的不朽诗篇可以说大家都耳熟能详,也使得人们对鹳雀楼十分向往。鹳雀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最富盛名的不朽诗篇可以说大家都耳熟能详,也使得人们对鹳雀楼十分向往。鹳雀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然而,很多人只是从诗篇里知道鹳雀楼,对其历史背景及地理坐标并不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鹳雀楼》 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王之涣 洞庭湖畔 不朽诗篇 地理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晓丹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69,共4页
[教学目标]1.运用反复诵读、斟词酌句和结合背景等方法,赏析这两首登高诗.2.比较这两首登高诗所承载的诗人情志,把握它们的不同之处和共同动因,理解中国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课前准备]1.朗读《登飞来峰》和《登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1.运用反复诵读、斟词酌句和结合背景等方法,赏析这两首登高诗.2.比较这两首登高诗所承载的诗人情志,把握它们的不同之处和共同动因,理解中国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课前准备]1.朗读《登飞来峰》和《登幽州台歌》两首诗歌,疏通词义.2.自主阅读《望岳》《登鹳雀楼》《登金陵凤凰台》《登岳阳楼》,熟悉内容,了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幽州台歌》 《登鹳雀楼》 自主阅读 中国古代文人 反复诵读 课前准备 高诗 飞来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漫话(上)
8
作者 邓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34-40,共7页
年青的朋友:你曾读过我国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我们吟咏这历史名句的时候,又怎能不联想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呢?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 年青的朋友:你曾读过我国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我们吟咏这历史名句的时候,又怎能不联想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呢?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于社会就更有效果。我把这点当作真理。这真理是经过我全部的生活经验,即我的观察、阅渎、比较和深思熟虑过的一切所确定下来的。”这些活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真理 经说 唐代诗人 个人努力 学习生活 海流 生活经验 朋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