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画皮》:女性情爱的困境与男性权利的消解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军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1,共2页
影片《画皮》虽然是一部古装片,不过因折射了婚外恋这一社会现实而受到关注。其中的人妖恋引起了观众的热议,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受社会、时代、受众心理等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女性面对婚姻和爱情一片迷茫,她... 影片《画皮》虽然是一部古装片,不过因折射了婚外恋这一社会现实而受到关注。其中的人妖恋引起了观众的热议,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受社会、时代、受众心理等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女性面对婚姻和爱情一片迷茫,她们在积极的寻找出路却没有出路,永远走不出情爱的困境;而男性所主宰一切的权力土崩瓦解,男权意识进一步退却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女性情爱 困境 男性权利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画皮》为例论电影对文学的再创作 被引量:1
2
作者 贾知洵 张志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3-64,共2页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成为电影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电影则是通过银幕影像化的手段把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语言加工创作后,在电影银幕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的、具象的表现艺术。电影是对文学的再一次创作,拓展了...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成为电影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电影则是通过银幕影像化的手段把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语言加工创作后,在电影银幕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的、具象的表现艺术。电影是对文学的再一次创作,拓展了文学形象的内涵和外延,使之获得新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画皮》为对象,解析电影对文学的再创作过程,以期文学形象在文本与电影之间的转变中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电影 文学 再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画皮》对其同名小说的解构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利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1,共3页
电影《画皮》对其同名小说进行解构的同时也是在进行新的结构,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理解、意义、道德与美学价值。相对于小说而言,它有了更为具体丰富的背景、更为复杂曲折的情节,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在对真爱进行一番探寻之后,最终做出... 电影《画皮》对其同名小说进行解构的同时也是在进行新的结构,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理解、意义、道德与美学价值。相对于小说而言,它有了更为具体丰富的背景、更为复杂曲折的情节,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在对真爱进行一番探寻之后,最终做出了悲剧性的阐释与解答。同时,电影《画皮》也使得原本一篇简单的神异小说演变成了命运悲剧、道德悲剧、性格悲剧三重悲剧的大合唱,比小说原作更为波澜壮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小说 电影 解构 结构 三重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皮》的传播与意义转换 被引量:3
4
作者 段宗社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从文学传播角度看,《画皮》从清代妻妾对比意味,到20世纪善恶斗争主题,再到2008年陈嘉上浪漫传奇式演绎,经历了相对完整的传播流程,其意义也相应发生着转换。那么对《画皮》的主旨以及现代电影改编中所发生的意义转换,应从文学传播角度... 从文学传播角度看,《画皮》从清代妻妾对比意味,到20世纪善恶斗争主题,再到2008年陈嘉上浪漫传奇式演绎,经历了相对完整的传播流程,其意义也相应发生着转换。那么对《画皮》的主旨以及现代电影改编中所发生的意义转换,应从文学传播角度做动态理解。这样才能避免从本质主义思路对《画皮》的电影形态强加社会批判使命,从而正确处理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本质主义 意义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皮下的人性思考——浅谈电影《画皮》中人物性格典型性的突破 被引量:3
5
作者 余翠萍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期26-26,30,共2页
通过对比小说《画皮》和电影《画皮》中共有的三个人物,即王生、王生之妻和女鬼(妖),探究电影《画皮》对小说《画皮》中人物性格典型性的突破,可以看出陈嘉上独特的电影创作理念及体现在电影中的对爱和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 《画皮》 人物性格 突破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画皮》三度改编看IP发展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国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75,共3页
作为《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目,《画皮》以其曲折离奇的情节、深入人心的形象塑造和对封建社会中两性关系的讽喻广为人知,并颇具当代文本作品的气质。也许正因于此,在1966年、2008年与2012年,《画皮》被三度改编为电影,搬上大银幕。尽... 作为《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目,《画皮》以其曲折离奇的情节、深入人心的形象塑造和对封建社会中两性关系的讽喻广为人知,并颇具当代文本作品的气质。也许正因于此,在1966年、2008年与2012年,《画皮》被三度改编为电影,搬上大银幕。尽管三部影片皆以《画皮》为名,但它们的影像内容却相差甚远。在1966年的最初版本中,影片基本遵循了原著中的大部分内容,颇具志怪小说的风范,贴近于借古讽今的小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形象塑造 两性关系 借古讽今 志怪小说 《聊斋志异》 三度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皮》主人公的人格面具和暗影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卫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59,共2页
《画皮》是一部情感大戏。本文借用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分析剧中情节和其中细腻的心理描写,走进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深刻剖析和认识主人公的人格特性。《画皮》中的王生表面上是一位受人尊敬、对妻子忠诚的人,但内心充满着难以... 《画皮》是一部情感大戏。本文借用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分析剧中情节和其中细腻的心理描写,走进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深刻剖析和认识主人公的人格特性。《画皮》中的王生表面上是一位受人尊敬、对妻子忠诚的人,但内心充满着难以言表的对小唯的欲望 小唯为了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戴着一副美丽善良的面具,但心里却隐藏着妖的狠毒和阴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人格 人格面具 暗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画皮》看现代夫妻关系的文化诉求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唯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65-66,共2页
旧有的夫妻伦理评判,是通过束缚妻子的精神自由达到婚姻的和睦,丈夫在夫妻关系中掌控着绝对优势。改革开放后,女性的家庭地位大大加强,张扬着文明、平等的道德诉求。不过,有些时候,难免会发生矫枉过正的情形。在电影《画皮》中,夫妻伦... 旧有的夫妻伦理评判,是通过束缚妻子的精神自由达到婚姻的和睦,丈夫在夫妻关系中掌控着绝对优势。改革开放后,女性的家庭地位大大加强,张扬着文明、平等的道德诉求。不过,有些时候,难免会发生矫枉过正的情形。在电影《画皮》中,夫妻伦理道德的审判,发生在丈夫王生对自己忠诚婚姻的质疑上,并最终用生命向妻子证明自己的爱。这种夫妻关系的文化诉求,是对丈夫精神自由的束缚。从现代文明的夫妻关系看,无论对于妻子还是对于丈夫,凭借婚姻的名义,对"人"的精神压抑都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夫妻 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版电影《画皮》的爱情元素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彭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89,共2页
2008年版电影《画皮》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其中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折射出现代人的爱情、婚姻状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小唯为了追求真爱,成了遭人唾弃的"第三者"。然而,爱与罪、自由与道德、婚姻与伦理的矛盾使她的爱情处于尴... 2008年版电影《画皮》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其中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折射出现代人的爱情、婚姻状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小唯为了追求真爱,成了遭人唾弃的"第三者"。然而,爱与罪、自由与道德、婚姻与伦理的矛盾使她的爱情处于尴尬的境地;王生是一个站在平淡的婚姻城堡里渴望激情的男人,但是,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使他理性地坚守了自己的婚姻;佩蓉在影片中是一个理想的妻子形象,在面对婚姻的重重危机时,她用自己的宽容、大度、无私和智慧赢得了爱情的回归和家庭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爱情元素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画皮》对小说《画皮》的改编 被引量:2
10
作者 裴争 《电影评介》 2009年第4期30-31,共2页
电影《画皮》从时空背景、人物设置、主题意蕴等方面对小说《聊斋志异?画皮》都做出了创新性的改编,这种改编既是基于视觉艺术和时代特色的需要,也是针对不同文化传统所做出的恰当选择。
关键词 《画皮》改编 文化传统 设置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新魔幻电影类型探索——以电影《画皮》和《倩女幽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婕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2期9-10,共2页
从《画皮》到新版《倩女幽魂》都使用了"东方新魔幻"电影这一类型概念。它们虽然故事不同,但影像表现形式、故事线发展和人物设计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实在东、西方电影作品中都能大量觅得魔幻类型电影的身影,随着中国内地... 从《画皮》到新版《倩女幽魂》都使用了"东方新魔幻"电影这一类型概念。它们虽然故事不同,但影像表现形式、故事线发展和人物设计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实在东、西方电影作品中都能大量觅得魔幻类型电影的身影,随着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不断开放,南北电影人力资源融合和创作观念整合,曾在香港影坛盛极一时的东方魔幻类型片也在不断适应内地市场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诠释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是传统"东方魔幻"类型片创作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新魔幻 经典改写 《画皮》 《倩女幽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故事的现代阐释——浅析电影《画皮》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春枝 《电影评介》 2009年第3期32-,共1页
电影《画皮》成为名副其实的票房大片,这与制作方刷新了目前电影票房的"吸金格局"等因素密不可分,但更要归功于影片对聊斋故事的现代阐释——设置观众能够认同接受的情感体系,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舍弃了非此即彼的二... 电影《画皮》成为名副其实的票房大片,这与制作方刷新了目前电影票房的"吸金格局"等因素密不可分,但更要归功于影片对聊斋故事的现代阐释——设置观众能够认同接受的情感体系,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舍弃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从内在的力量出发,把人性的复杂、悲与喜糅合在一起。在人性挣扎的具体表现之外,又以悲喜的糅合给观众带来双重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冲击,使观众既得到情感的净化,又获得心灵的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现代阐释 情感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画皮》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右英 《电影评介》 2009年第7期29-30,34,共3页
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呈现的是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主要的女性被分割成对立的"天使"与"魔鬼"两极。在形式上表现为小唯的"画皮"身体、佩蓉的疯癫、夏冰的易装。这些女性形象... 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呈现的是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主要的女性被分割成对立的"天使"与"魔鬼"两极。在形式上表现为小唯的"画皮"身体、佩蓉的疯癫、夏冰的易装。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以及女性自我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天使 魔鬼 男权话语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圆玉润的电影《画皮》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叶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3,49,共2页
电影《画皮》中的女鬼形象温柔善良、美丽多情。这一形象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影片的思想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聊斋精神的神韵。可用珠圆玉润来概括这部影视作品的特质,表现为人物设置的环环相扣、情节的循环升级、主旨的两极悖反和审美特... 电影《画皮》中的女鬼形象温柔善良、美丽多情。这一形象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影片的思想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聊斋精神的神韵。可用珠圆玉润来概括这部影视作品的特质,表现为人物设置的环环相扣、情节的循环升级、主旨的两极悖反和审美特质的诗情画意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聊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画皮》人与妖之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增芳 《电影评介》 2009年第5期30-31,共2页
新旧《画皮》人与妖的形象迥异。旧版电影《画皮》虽然较为恐怖,但比蒲松龄的原著更富于聊斋的神韵,揭示出了有善良可耻之心,妖能变成人;没有善良可耻之心,人会变成妖的道理。新版电影《画皮》虽然更具感官观赏性,但与蒲松龄原著精神相... 新旧《画皮》人与妖的形象迥异。旧版电影《画皮》虽然较为恐怖,但比蒲松龄的原著更富于聊斋的神韵,揭示出了有善良可耻之心,妖能变成人;没有善良可耻之心,人会变成妖的道理。新版电影《画皮》虽然更具感官观赏性,但与蒲松龄原著精神相去甚远,对人性与妖性的诠释值得商榷,一些情节过于虚假而经不起理性的推敲,并有误导人们对真善美理性价值追求的嫌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聊斋志异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意义结构角度解读2008电影《画皮》对古典原著的超越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朝蓉 《电影评介》 2009年第8期26-27,共2页
《画皮》在流传的过程中,离蒲松龄的愿意越来越远,2008年电影《画皮》变化尤甚。除了画皮依旧,人、物、主题都已不再。从意义结构角度比较蒲氏原著与2008电影《画皮》,将发现:剧中小唯的真爱与王生的人格是两大震撼力,由此而启发了当代... 《画皮》在流传的过程中,离蒲松龄的愿意越来越远,2008年电影《画皮》变化尤甚。除了画皮依旧,人、物、主题都已不再。从意义结构角度比较蒲氏原著与2008电影《画皮》,将发现:剧中小唯的真爱与王生的人格是两大震撼力,由此而启发了当代人对现代婚姻家庭的思考,其成功就在于它借古典著作展现了当代的精神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王生 小唯 意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是我一首唱不完的歌——评电影《画皮》 被引量:1
17
作者 单辉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期24-24,46,共2页
陈嘉上新版的《画皮》大大削弱了以前原生态的暴戾,将重点转移到人心、欲望、情爱的纠缠之上。人妖之间、人伦之间、妖魔之间情感纠葛错综复杂,一时间,情欲与道德、背叛与忠贞、诱惑与挣扎、陷害与抗争轮番上演,无所谓好坏对错,有的只... 陈嘉上新版的《画皮》大大削弱了以前原生态的暴戾,将重点转移到人心、欲望、情爱的纠缠之上。人妖之间、人伦之间、妖魔之间情感纠葛错综复杂,一时间,情欲与道德、背叛与忠贞、诱惑与挣扎、陷害与抗争轮番上演,无所谓好坏对错,有的只是对欲望的解读以及人性的拷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割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真爱--试评电影《画皮》中的凄美爱情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晓蕴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5期32-32,共1页
《画皮》讲述了人妖之间、人伦之间、妖魔之间情感纠葛、情欲与道德、背叛与忠贞、诱惑与挣扎、陷害与抗争的轮番上演,无所谓好坏对错,有的只是对欲望的解读以及人性的拷问。
关键词 《画皮》 爱情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的心被什么蛊惑——电影《画皮》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红 《电影评介》 2009年第3期29-30,共2页
《画皮》超出了观众的审美想象。影片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皮》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改编。《画皮》以男性视角演绎了一场凄婉的现代爱情故事,对"妖"和"挖心"做了全新的诠释,表现了真与假、爱与恨、灵与肉激... 《画皮》超出了观众的审美想象。影片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皮》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改编。《画皮》以男性视角演绎了一场凄婉的现代爱情故事,对"妖"和"挖心"做了全新的诠释,表现了真与假、爱与恨、灵与肉激烈冲突,反映了现代人深层次的情感困惑与社会心理。指涉了在欲望横流的今天婚外恋和情感不忠、灵魂背叛的现实,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男性视角 情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画皮》演变看受众对女鬼形象的心理认同
20
作者 张艳梅 孙燕 纪海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25,共2页
《画皮》电影自1965年被搬上大银幕至200年已有多个版本,中国人对“女鬼”这个来自于不同世界的灵异形象是充满了认同感,甚至是渴慕的。“女鬼”是一种符号,一种感情的寄托,一种对不如意人生的反抗甚至是宣泄个人感情的突破口。试... 《画皮》电影自1965年被搬上大银幕至200年已有多个版本,中国人对“女鬼”这个来自于不同世界的灵异形象是充满了认同感,甚至是渴慕的。“女鬼”是一种符号,一种感情的寄托,一种对不如意人生的反抗甚至是宣泄个人感情的突破口。试对不同时期的“画皮”故事加以审视,我们隐约可见国人对女鬼形象的一种目益趋新的心理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女鬼形象 心理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