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4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思劳动力治理的生命政治意涵——基于《资本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章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广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3,共11页
从生命政治学的角度反思和批判资本对劳动力的治理是推进《资本论》的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资本对劳动力的治理包括“身体”治理和“人口”治理两条路径。在资本积累语境下探析劳动力治理的秘密,需要实现从“身体”治理到“人口”... 从生命政治学的角度反思和批判资本对劳动力的治理是推进《资本论》的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资本对劳动力的治理包括“身体”治理和“人口”治理两条路径。在资本积累语境下探析劳动力治理的秘密,需要实现从“身体”治理到“人口”治理的研究重心转变。资本对劳动者生命的规训诉诸构造“相对过剩人口”和“产业后备军”,对劳动力的治理从有形的身体压榨转变为无形的人口管控。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劳动力治理隐藏在资本主义积累的“人口规律”下,呈现出劳动者群体遵从经济的自然规律进行自我治理的假象,而实际上是资本的“至高权力”和无产阶级的群体性“赤裸生命”的生产机制。重思《资本论》中劳动力治理思想的生命政治意涵,旨在深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的当代阐释,激发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治理 生命政治 《资本论》 资本积累 赤裸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物滞留设施碳排放核算及碳减排策略
2
作者 王建龙 苏笑冰 +1 位作者 王雪婷 秦昊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1126,共8页
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生物滞留设施得到广泛应用,但关于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尚缺乏系统研究。以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中某建筑小区传统生物滞留设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涵盖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及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框... 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生物滞留设施得到广泛应用,但关于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尚缺乏系统研究。以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中某建筑小区传统生物滞留设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涵盖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及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框架,并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年修订版)的碳排放因子法,量化评估了该小区内现状生物滞留设施运行寿命为30年的碳足迹。核算结果表明:在建设阶段,材料生产、材料运输、施工过程碳排放量分别为18699.81、10129.95和789.89 kg(以CO_(2)计,下同);在运行阶段,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碳排放量为63100.42 kg/a,由于其对雨水径流总量、污染物削减作用及植物固碳作用,生物滞留设施碳汇量为82706.63 kg/a;全生命周期内生物滞留设施净碳排放因子为−3.43 kg/(m^(2)·a)。从填料选择方面考虑,相同运行条件下沸石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在全生命周期内净碳排放因子较小,为−4.53 kg/(m^(2)·a);从生物滞留设施构造方面考虑,倒置生物滞留设施在全生命周期内净碳排放因子较小,为−3.76 kg/(m^(2)·a)。进一步提出了通过选择低碳材料、优化植物和填料配置、改进生物滞留结构的生物滞留设施碳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物滞留设施 碳排放核算 生命周期评价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命体视角下成长型都市圈外围收缩城市类型识别及动力机制研究——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3
作者 张梦洁 舒建峰 彭翀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关注成长型都市圈外围中小城市的“相对收缩”问题,基于城市生命体理论提出“成长力”是一个包含空间容纳力、生产保障力、创新服务力的综合概念,据此构建了“三维共轭角力”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采取改进的NK模型及MATLAB仿真对武汉都... 关注成长型都市圈外围中小城市的“相对收缩”问题,基于城市生命体理论提出“成长力”是一个包含空间容纳力、生产保障力、创新服务力的综合概念,据此构建了“三维共轭角力”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采取改进的NK模型及MATLAB仿真对武汉都市圈外围中小城市进行成长力水平评估、提升路径模拟与城市类型识别。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圈外围城市可分为资源整合型、提质增量型、创新联动型3类,其收缩现象受到自身发展本底条件和区域功能格局的双重影响。资源整合型城市应以效用型增长为目的进行规模与功能重构;提质增量型城市应融入区域产业分工提升集聚势能;创新联动型城市应以节点功能链接嵌入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命 成长型都市圈 收缩城市 类型识别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光动力技术在微生物杀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海军 王锋 +3 位作者 马路凯 刘东杰 王琴 肖更生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光动力杀菌技术是基于光敏剂、光能和氧分子等,通过光敏剂吸收光能产生活性氧化物,从而实现杀菌效果的非热杀菌技术;姜黄素作为常见的食品级光敏剂,在光动力杀菌技术中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描述了姜黄素光敏剂的功能特性,总结了姜黄素... 光动力杀菌技术是基于光敏剂、光能和氧分子等,通过光敏剂吸收光能产生活性氧化物,从而实现杀菌效果的非热杀菌技术;姜黄素作为常见的食品级光敏剂,在光动力杀菌技术中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描述了姜黄素光敏剂的功能特性,总结了姜黄素光动力技术在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影响姜黄素光动力杀菌效果的关键因素(如姜黄素浓度、光的类型和光照时间等),以期为姜黄素光动力技术在食品产业化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动力技术 生物杀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炭末与生物质混配成型颗粒的共热解特性与动力学分析
5
作者 张乃心 朱虹宇 +3 位作者 郎林 刘华财 阴秀丽 龚斌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8-689,共12页
通过掺混不同比例的兰炭末与中药渣原料制备生物质基兰炭型煤,实现兰炭末的高效低碳热转化利用。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兰炭末与生物质在不同掺混比例和升温速率下的共热解特征,揭示兰炭末与中药渣共热解的协同促进效应。兰炭末和中药渣... 通过掺混不同比例的兰炭末与中药渣原料制备生物质基兰炭型煤,实现兰炭末的高效低碳热转化利用。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兰炭末与生物质在不同掺混比例和升温速率下的共热解特征,揭示兰炭末与中药渣共热解的协同促进效应。兰炭末和中药渣的机械混配成型过程能部分解聚天然纤维素大分子的原生晶体结构,降低型煤样品的纤维素含量和结晶度,有利于降低其热解活化能。利用Starink等转化率法进行共热解动力学分析,计算热解反应活化能,并采用修正的反应机理函数Dn模型,结合主曲线法,获得反应级数n和指前因子A等动力学参数。研究发现,随着兰炭末占比的适度增加,共热解活化能有所降低,当中药渣与兰炭末混配比例为2∶1时,混配成型颗粒的热解活化能仅为162.2 kJ/mol,既大幅低于兰炭末原料的热解活化能(386.2 kJ/mol),也明显低于中药原料的热解活化能(174.9 kJ/mol);且在所有掺混比下,实验所得共热解活化能均小于理论计算值,表明兰炭末与中药渣共热解过程发生协同作用。当兰炭末占比≤50%时,升温速率对共热解协同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升温速率越高,共热解特征指数越大。最后,考察生物质基兰炭型煤的成型颗粒和热解半焦颗粒的抗压强度随兰炭末占比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制备生物质基兰炭型煤时中药渣与兰炭末的最佳掺混比为4∶1,其成型颗粒和热解半焦颗粒的强度最高,分别达到715.5和158.3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动力 共热解 兰炭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锋面水动力过程引发的微生物响应研究进展与启示
6
作者 卢涵 祁文龙 +1 位作者 贺娟 王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6,共9页
海洋锋面是河口-近海连续体中重要的(亚-)中尺度物理过程,调控着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及生态功能。基于已有研究,本文系统综述了悬沙锋、羽流锋、上升流锋面、潮汐锋面以及陆架坡折锋的固有特性、形成机制及生态效应;重点阐明... 海洋锋面是河口-近海连续体中重要的(亚-)中尺度物理过程,调控着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及生态功能。基于已有研究,本文系统综述了悬沙锋、羽流锋、上升流锋面、潮汐锋面以及陆架坡折锋的固有特性、形成机制及生态效应;重点阐明锋面动力过程(辐聚效应、次级环流与垂向混合等)如何通过驱动环境梯度、营养输运和有机颗粒物迁移,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种群多样性、组装模式、代谢功能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锋面的水动力过程可以为浮游微生物获取营养物质、进行生物生命活动提供便利的途径及机械动能。锋面辐聚效应可以改善锋区光照条件,提升锋区的初级生产力,进而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多样性与营养循环。锋面系统的横向输运与垂向混合过程则显著影响着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模式、胞外酶的活性表达及群落的扩散与融合。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还总结了随机性过程(如扩散限制)和确定性过程对锋面微生物群落组装的相对重要性,并探讨了种间关系等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锋面 生态效应 动力过程 耦合机制 生物群落结构 生物群落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石油焦非等温共气化反应特性及动力学
7
作者 王晓蕾 张乾 +2 位作者 杨宇晶 白慧 黄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1-638,共8页
【目的】利用热重分析仪,采用程序升温法,研究CO_(2)气氛下生物质直接与石油焦共气化反应特性,并考察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影响。【方法】通过石油焦掺混生物质灰及脱灰生物质共气化实验,探讨了生物质中矿物质与有机质对石油焦气化的影响。... 【目的】利用热重分析仪,采用程序升温法,研究CO_(2)气氛下生物质直接与石油焦共气化反应特性,并考察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影响。【方法】通过石油焦掺混生物质灰及脱灰生物质共气化实验,探讨了生物质中矿物质与有机质对石油焦气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生物质的添加大幅度提高了石油焦气化反应活性,其促进作用随生物质掺混比例增加而增强。共气化反应过程中,生物质中的矿物质而非有机质起着催化气化石油焦的作用,且其催化作用随着矿物质量的增加而增强,而石油焦的存在对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失重特性则几乎没有影响。生物质脱矿后气化反应活性大幅降低,亦充分证明了生物质中矿物质的催化作用。采用比气化速率对共气化反应分析可得,比气化速率随气化温度升高而单调增加,可利用其评价不同掺混比例共气化原料反应活性高低。以程序升温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的比气化速率作为对应恒温条件下的速率常数进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的活化能显著低于脱矿物质生物质活化能,生物质中的矿物质存在大幅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随着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增加,石油焦与生物质混合物的活化能逐渐降低。利用获得的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生物质与石油焦混合的共气化反应特性,并可以推测混合物在更高温度条件下的气化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气化 动力 生物 石油焦 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甲醇裂解制氢一体化系统及生命周期评价
8
作者 姚敦雪 史璐怡 +5 位作者 沈士明 沈琪 简佩茹 田路泞 成伟 杨晴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7-258,共12页
为了对生物甲醇裂解制氢一体化系统进行环境影响定量化评价和系统经济性动态分析,以无锡市某中小型甲醇裂解制氢厂为典型案例,构建系统生命周期模型,评估环境影响潜值并分析综合环境影响,同时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估。结果表明,制氢阶段对... 为了对生物甲醇裂解制氢一体化系统进行环境影响定量化评价和系统经济性动态分析,以无锡市某中小型甲醇裂解制氢厂为典型案例,构建系统生命周期模型,评估环境影响潜值并分析综合环境影响,同时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估。结果表明,制氢阶段对环境影响最为显著,在大气酸化潜值(acidification potential,AP)、非生物资源耗竭潜值(abiotic depletion potential,ADP)和人体毒性潜值(human toxicity potential,HTP)3类环境影响类别中均占比70%以上,在HTP环境类别中占比高达90.47%。其次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是甲醇生产阶段和甲醇运输阶段。ADP、HTP和全球变暖效应(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是对总环境影响最大的3类环境影响类别。环境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减少甲醇运输油耗和制氢电耗可有效减轻环境负面影响。生物甲醇生产模式的转变对碳排放减少影响显著,采用氢能运输可进一步降低排放。从经济角度来看,系统的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PBP)为12.16 a,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为211.87万元,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为13%。系统的盈利能力较高,资金流动性较强并且经济性较好。原料成本、碳价格和氢能源价格是影响经济可行性结果的关键因素,在氢能源价格较高和碳价提升的情景下,系统的经济竞争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甲醇 制氢 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评估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角度评价焦化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
9
作者 史涛 原慧聪 +3 位作者 桑义敏 王清玥 刘畅 张文毓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总体较好,人体毒性(HT)、水资源消耗(WU)、生态毒性(ET)、全球增温潜势(GWP)、可吸入无机物(RI)、非生物质资源消耗潜值(ADP)、酸化潜值(AP)、初级能源消耗(PED)、竞争-土地使用(CLU)、富营养化潜值(EP)对环境影响相对较高且差别不大(贡献率为94.90%~100%),臭氧层消耗(ODP)对环境影响稍弱(贡献率为68.53%);影响环境(HT,WU,ET,GWP,RI,ADP)的主要物料清单因素为气体通入量、CO_(2)产生量、尿素投加量和风机耗电量。选择营养全面、含水率(w)大于10%的焦化场地,优化最小风量设计以及配备合适风机型号等措施可提升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污染土壤 生物堆修复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可持续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半芳香聚酰胺PXD10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宇露 杨韶辉 李修函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以对苯二甲胺和生物基癸二酸为原料,采用一步缩聚法合成了生物基半芳香族聚酰胺—聚癸二酰对苯二甲胺(PXD10)。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PXD10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分别采用Jeziorny方法和莫志深方法(Mo方法)对PXD10进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 以对苯二甲胺和生物基癸二酸为原料,采用一步缩聚法合成了生物基半芳香族聚酰胺—聚癸二酰对苯二甲胺(PXD10)。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PXD10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分别采用Jeziorny方法和莫志深方法(Mo方法)对PXD10进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运用Kissinger方程进一步计算得出PXD10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采用偏光显微镜(POM)观察PXD10晶体形貌。结果表明,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PXD10的结晶温度会随着降温速率的提升而向较低的温度方向偏移,结晶时间缩短。采用Jeziorny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PXD10的主要结晶阶段的非等温结晶行为,Avrami指数n在3.03~3.86范围内,且均不是整数,表明PXD10晶体成核和生长方式并不单一,可能同时存在异相成核和均相成核,晶体生长方式可能是三维和二维生长共存。Mo方法适用于PXD10的整个非等温结晶过程的分析,通过Mo方法得到的a值在1.15~1.22范围内基本保持稳定,降温速率的函数F(T)值在8.48~15.58范围内,并随着相对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降温速率增加能加速PXD10结晶过程,获得更高的结晶度。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得到PXD10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ΔE为-244.76 kJ/mol。POM观测表明,不同降温速率下,PXD10晶体形态变化较大,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PXD10的晶体成核密度变大,晶体尺寸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胺 癸二酸 生物 聚酰胺 差示扫描量热 结晶动力 结晶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化生产α-烯烃工艺公用工程的生命周期评价及多目标优化
11
作者 奚传栋 杨子旭 +1 位作者 曹晨熙 韩一帆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公用工程优化在节能减排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提升生物质气化生产α-烯烃工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SGA-II),以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目标,构建了生命周期公用工程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分别选择煤、... 公用工程优化在节能减排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提升生物质气化生产α-烯烃工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SGA-II),以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目标,构建了生命周期公用工程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分别选择煤、天然气和不凝气作为系统燃料,同时引入脱硫脱硝过程以满足SO_(2)和NO_(x)的排放标准。对比了优化前后工艺全流程的生命周期评价结果,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成本优先的情况下,选择煤和不凝气作为系统燃料能够获得较优的解决方案,其经济成本为115.56 CNY/h。在环境优先的情况下,选择天然气和不凝气作为系统燃料更具优势,其环境影响评价为3.92×10^(-12)h^(-1)。经过多目标优化(优化方案2B),工艺全流程的全球变暖潜力降低了24.54%,酸化潜力降低了30.55%,富营养化降低了4.20%,颗粒物降低了71.03%,其他环境影响类别评价亦有所改善。这验证了本文优化方法在促进α-烯烃生产工艺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生物质气化 α-烯烃生产工艺 公用工程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海域污损真核微生物群落对水动力变化的响应研究
12
作者 李建聪 陈新 +2 位作者 陈英洁 刘胤仪 唐敏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为揭示水动力变化对海洋污损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室外微宇宙实验,采用环境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征。实验检测到真核微生物146个属,隶属18个门。聚类分析表明动静态样品组... 为揭示水动力变化对海洋污损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室外微宇宙实验,采用环境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征。实验检测到真核微生物146个属,隶属18个门。聚类分析表明动静态样品组微生物群落结构明显不同。在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材料表面的真核微生物群落中优势门属呈现差异,静态组中线虫动物门为优势门,小单宫属丰度最高;动态组中,对于玻璃钢、铝合金材料,弱动力组表面微生物群落优势菌门为绿藻门,转移组为线虫动物门。强动力组3种材料表面的优势菌门均为定鞭藻门,但强动力组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此外,水动力影响群落的代谢通路并改变了真核微生物群落物种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真核微生物群落 动力 高通量测序 微宇宙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果实品质生物学创新团队
13
《蔬菜》 2025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编委简介李正国,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植物激素与分子育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常务副主任。现任中国园艺学会采后科学技术分会副理事长、重... 编委简介李正国,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植物激素与分子育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常务副主任。现任中国园艺学会采后科学技术分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品质生物学创新团队 生命科学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及演化的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微生物场耦合作用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亚军 熊小锋 +4 位作者 陈歌 徐智敏 张莉 赵先鸣 DMYTRO Rudakov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957,共17页
煤矿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过程机理复杂,受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等多场作用影响显著。深入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机理与演化趋势、阐明采空区封闭后矿井水的多场耦合作用机制是矿井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理论基础。以鄂... 煤矿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过程机理复杂,受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等多场作用影响显著。深入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机理与演化趋势、阐明采空区封闭后矿井水的多场耦合作用机制是矿井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理论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煤矿采空区为水文地质原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煤矿采空区积水水位回升、蓄满后水动力-水化学-微生物场(HCB)多场耦合室内相似模拟和数值模型。采空区水动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基质-裂隙双孔隙模型能有效模拟采空区水位回升过程,模拟误差为9.9%,其模拟精度远高于理论预测和单孔隙模型。水化学场模拟结果与试验较为吻合,SO_(4)^(2-)、HCO_(3)-和p H模拟相对误差分别为3.0%、21.0%和6.2%,模拟结果较为可靠。模拟结果显示采空区蓄水过程中水岩反应和微生物作用不明显;而蓄满后水动力几乎停滞,但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较为活跃,2号煤和3号煤层中黄铁矿的氧化反应使得SO_(4)^(2-)质量浓度提升约24.6%;后期采空区水环境演化为弱酸性、厌氧还原条件,微生物降解作用凸显,将SO_(4)^(2-)有一定的“自净”能力。通过调整微生物代谢速率常数,可将SO_(4)^(2-)降解比例提高到61.6%。实际工程场景中可通过补充碳源、人工建立密闭厌氧环境等强化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将多场耦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拓展到煤矿采空区积水水质形成与演化规律研究,研究结论可为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水质 动力 水化学场 生物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力到人—机主体性--如何思考智能时代的生命政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蓝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1,共13页
智能时代万物互联带来了生产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更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理论思考的,恰恰是数字时代的主体性的存在方式。主体的存在方式,在历史的理论脉络上,不仅涉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还涉及福柯的生命政治学的治理技... 智能时代万物互联带来了生产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更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理论思考的,恰恰是数字时代的主体性的存在方式。主体的存在方式,在历史的理论脉络上,不仅涉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还涉及福柯的生命政治学的治理技术。在马克思看来,工人的身体是一个可以在现实中交换的抽象的量:劳动力,只有这种劳动力才能将农民从土地和封建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福柯则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看到了新自由主义的治理技术将马克思的劳动力变成了人力资本的自我经营和管理,这成为了现代生命政治技术的条件。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主体性的存在,都离不开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的装置,前者为工厂的规训技术,后者为企业的控制技术。今天,数据—流量在万物互联网络中普遍存在的模式,也是智能时代的生命政治的形态。要超越这种生命政治,需要重新思考一种人—机主体性来超越孤立的个体和对象,用一般器官学的思维来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 生命政治 主体性 动力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在生命分析中的应用专辑
16
作者 袁荃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1-I0002,共2页
生物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分析领域,如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组织再生工程等,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科学的蓬勃发展,生物催化、细胞仿生... 生物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分析领域,如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组织再生工程等,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科学的蓬勃发展,生物催化、细胞仿生等新兴领域涌现,促进了诸如生态修复、生物电池及仿生材料的应用研究。未来,在广大学者的努力下,我们相信生物材料将为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不断推动其他新兴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池 仿生材料 生命科学 医学领域 生物催化 生物标志物 治疗和预防 新兴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三种木材生物质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红英 顾岩城 +1 位作者 赖佳斯 任烁 《高原农业》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探讨西藏地区丰富的藏川杨、高山松和川滇高山栎3种木材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机理,采用热重分析了三种木材的燃烧特性,通过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了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3种木材生物质燃烧过程总体趋势一致,可分为失水干... 为了探讨西藏地区丰富的藏川杨、高山松和川滇高山栎3种木材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机理,采用热重分析了三种木材的燃烧特性,通过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了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3种木材生物质燃烧过程总体趋势一致,可分为失水干燥、生物质燃烧、焦炭燃烧和生物质燃尽共4个阶段,其中挥发分燃烧阶段失重占比最大。根据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川滇高山栎的燃烧特性最好,其次是藏川杨、高山松;随着升温速率增大,木材生物质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增大,燃烧速率增大,DTG曲线峰值增大,峰形变宽;藏川杨、高山松和川滇高山栎的最佳反应级数分别为1、2、2,相关系数均大于0.95。燃烧反应活化能从低到高分别为:藏川杨46.10 kJ/mol、高山松70.05 kJ/mol、川滇高山栎85.59 kJ/mol;频率因子从低到高依次为:藏川杨2.25×10^(4)min^(-1)、高山松3.99×10^(6)min^(-1)、川滇高山栎2.14×10^(7)min^(-1),该研究为优化燃烧过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伍兹烷衍生物高温热分解规律分子动力学模拟
18
作者 甘强 张文博 +5 位作者 王亚军 梁琳 任姝 李根 何佳峻 冯长根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1-725,共15页
异伍兹烷衍生物是当前最具潜力的笼形含能化合物之一,为了系统研究异伍兹烷衍生物的高温热分解规律,明确其爆轰机理,研究采用ReaxFF-lg反应性力场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对3种典型异伍兹烷衍生物ε-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ε-CL-20)、4,10-二... 异伍兹烷衍生物是当前最具潜力的笼形含能化合物之一,为了系统研究异伍兹烷衍生物的高温热分解规律,明确其爆轰机理,研究采用ReaxFF-lg反应性力场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对3种典型异伍兹烷衍生物ε-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ε-CL-20)、4,10-二硝基-2,6,8,12-四氧杂-4,10-二氮杂四环十二烷(TEX)和4,10-二叠氮甲基-2,6,8,12-四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BATNIW)进行高温(1500~3500 K)热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脱硝基和开环是3种衍生物的主要初始反应,其中开环反应集中在五元环C—N键或C—O键。不同温度下热分解终产物中CO_(2)和H_(2)含量差异较大,3000 K以上N_(2)含量接近。3种衍生物中,BATNIW热分解生成N_(2)速度最快、产量最高;TEX热分解易生成团簇,生成特征产物乙二醛。3种衍生物热分解活化能排序为TEX>BATNIW>ε-CL-20,说明TEX稳定性最好。研究初步揭示了3种异伍兹烷衍生物分子结构与热分解规律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伍兹烷衍生物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 高温热分解 分子动力学方法 ReaxFF-lg反应性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和搅动对猪粪逸散气载微生物的影响
19
作者 王海洋 耿浩越 +5 位作者 崔梦茹 王畅 赵宋文 李涵博 刘统帅 李顺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猪舍气载微生物从猪粪逸散的动力可能主要源于风力和猪只活动,为了验证此设想,本试验构建模拟猪舍,用搅动模拟猪只活动,用不同风机控制粪表风速,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其中风速设定的两个水平分别为0 m·s^(-1)和0.50 m·s^... 猪舍气载微生物从猪粪逸散的动力可能主要源于风力和猪只活动,为了验证此设想,本试验构建模拟猪舍,用搅动模拟猪只活动,用不同风机控制粪表风速,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其中风速设定的两个水平分别为0 m·s^(-1)和0.50 m·s^(-1);搅动情况分搅动和无搅动两个水平)研究猪粪逸散气载细菌和真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搅动情况下,猪粪能够逸散出的气载微生物量最低,且风速对猪粪逸散气载微生物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搅动和风速是粪源细菌向空气中逸散的主要动力,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风速对猪粪逸散气载细菌的作用是在搅动的前提下体现的;搅动和有风条件下猪粪逸散出更多较大粒径(>2.1μm)的气载细菌和真菌,其中粒径范围为2.1~3.3μm的气载细菌和真菌平均占比最高,分别为22%和33%,且猪粪贮存第144小时之前逸散的气载微生物量相对平稳,尔后快速增加;猪粪细菌与逸散到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组成相似,但β多样性组成不同。研究表明,猪粪逸散气载微生物的先决条件是搅动,而风吹可以促进微生物的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舍 粪源微生物 气载微生物 逸散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生物柴油替代物燃烧中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
20
作者 甘云华 刘卓龙 +2 位作者 匡华临 韩彦杰 李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0,共10页
研究O_(3)对生物柴油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AH)的影响,可为降低碳烟排放提供新思路。该研究建立了生物柴油替代物基础反应机理与PAH反应机理、O_(3)反应机理耦合的骨架反应机理,用于模拟O_(3)对生物柴油替代物对冲扩散火焰中PAH生成的影... 研究O_(3)对生物柴油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AH)的影响,可为降低碳烟排放提供新思路。该研究建立了生物柴油替代物基础反应机理与PAH反应机理、O_(3)反应机理耦合的骨架反应机理,用于模拟O_(3)对生物柴油替代物对冲扩散火焰中PAH生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该骨架反应机理共包括138种组分和608个反应。分析发现:O_(3)的添加会使燃料侧形成一个局部快速温升区,随着初始O_(3)摩尔分数的增大,该区域温升速率增大且位置越靠近燃料出口侧,这是燃料被初步氧化释放热量的结果;随着初始O_(3)摩尔分数的增大,PAH的最大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当初始O_(3)摩尔分数增大到0.04时,主要的PAH如苯(A_(1))、萘(A_(2))、蒽(A_(3))和芘(A_(4))的最大摩尔分数分别是初始O_(3)摩尔分数为0.00时的4.57、6.76、16.16、12.38倍,说明O_(3)的添加对PAH摩尔分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并且对A_(3)的影响最大;同时,A_(1)的生成途径发生变化,生成A_(1)的主要反应机制从由C_(2)H_(2)主导转变为由C_(2)H_(3)主导;而当初始O_(3)摩尔分数增大到0.12时,A_(1)、A_(2)、A_(3)、A_(4)的最大摩尔分数分别是初始O_(3)摩尔分数为0.00时的0.880、0.357、0.375、0.143倍,原因在于C_(2)H_(3)自由基会被氧化,从而抑制了A_(1)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多环芳烃 臭氧 氮氧化物 反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