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美国影片《生命之树》的解构主义表述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孙薇娜
-
机构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99-100,共2页
-
文摘
《生命之树》是泰伦斯·马利克的第五部影片,泰伦斯·马利克将这个关于生命的话题制作成一个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结局、更没有观众喜爱的故事或悬念的影像碎片,在这些过于个性化的语汇里,导演泰伦斯·马利克用鲜明浓烈的画面冲击观众视觉的同时,也解构了传统的电影定义及电影欣赏的心理。
-
关键词
《生命之树》
解构主义
泰伦斯·马利克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美国影片《生命之树》的女性主义表述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秦玉
-
机构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4-76,共3页
-
文摘
这部影片与其他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情节、没有结局,也没有观看者所追求的故事。在那些过于个性化的语汇中,泰伦斯·马利克导演用浓烈的、鲜明的画面来刺激着观看者的视觉,也通过各种手段对女性主义进行了表述和解读。本文深入分析了《生命之树》中女性主义的表述,以期能够深入地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
关键词
《生命之树》
女性主义
美国影片
创作意图
个性化
观看
导演
故事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生命之树》叙事策略与文化解读
- 3
-
-
作者
李媛媛
-
机构
徐州工程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77-79,共3页
-
文摘
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利克的影片《生命之树》带有鲜明的意识流特色。该片铺陈的话题宽泛、厚重且晦涩,导演将该片建立在具有本土电影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让影片叙事时空灵活跳跃、表达自由,刻画出其对生命、对自然等宏大命题的阐释。
-
关键词
本土电影
表达自由
叙事时空
文化解读
《生命之树》
泰伦斯
叙事策略
意识流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生命之树》的视觉审美风格
- 4
-
-
作者
刘华
-
机构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
文摘
泰伦斯·马力克执导的《生命之树》,在叙事方式上大胆地采用了"意识流"理念,使得整部电影的故事支离破碎,并且叙事的背后灌注了导演本人的神学思考,导致电影在问世之后得到了两极化的评论。与《生命之树》零散、打破传统的叙事相对应的,是马力克使用各种美轮美奂甚至是带有悲悯色彩的影像来突出他宏大的生命主题。文章从视觉的穿梭与跳跃、视觉的譬喻与表征、视觉的写实与虚拟三方面,分析《生命之树》的视觉审美风格。
-
关键词
《生命之树》
泰伦斯·马力克
视觉审美风格
-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生命之树》中超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探析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闵敏
-
机构
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3-55,共3页
-
文摘
据美国著名电影类杂志《电影评论》在21世纪第1个10年所公布的电影榜单中,《生命之树》一片毫无争议地问鼎榜首。该片的创制技法有着与《成长教育》等片的异曲同工之妙,均以现实主义为根基,建构起了更切近真实、返朴归真、忽略理性的超现实主义表达,影片中下意识与无意识的视觉语言有着内容与形式、结构与抽象、主旨与意象等方面近乎完美的电影美学表达。
-
关键词
《生命之树》
超现实主义
电影美学
内容与形式
21世纪
电影评论
异曲同工
成长教育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生命之树》的意象呈现与美学效果
被引量:1
- 6
-
-
作者
于兴财
-
机构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31-133,共3页
-
文摘
美国天才导演特伦斯·马利克执导的《生命之树》运用数量繁多且精彩纷呈的宗教意象、宇宙意象与人物意象探讨了美国电影中惯有的成长与信仰的主题,表达了对宗教的神秘感受、对"自然之道"与"恩典之道"的诗意思辨。其中,合理而精妙的意象运用使得影片具有视觉美、崇高美与意境美等极具诗意的影像效果与极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试图对其繁多而隐晦的意象呈现以及其诗意的美学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
关键词
《生命之树》
意象呈现
诗意
美学效果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