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自我探寻的永恒悖论 被引量:4
1
作者 池大红 张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探究人的悖论性存在状态、展示人性的多种可能性是米兰·昆德拉挑战自我的确定性本质、解构绝对主义的一个尝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正是这一尝试的力作。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体现了自我悖论性存在的两种方式,即横向坐标轴上不... 探究人的悖论性存在状态、展示人性的多种可能性是米兰·昆德拉挑战自我的确定性本质、解构绝对主义的一个尝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正是这一尝试的力作。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体现了自我悖论性存在的两种方式,即横向坐标轴上不同自我同时存在的矛盾性和悖论性,以及纵向坐标轴上自我探寻中行为结果对行为意愿的否定性与嘲弄性。昆德拉认为,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悖论性状态是现实世界荒诞感和人的精神世界复杂性的体现,相对性与模糊性则是自我探寻的永恒悖论,人对于自我的认识永远处于"无知"和谬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自我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矛盾哲学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谦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4-60,共7页
矛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哲学命题,也是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在世界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存在着多组对立统一的矛盾,其中包括轻与重、肉与灵、偶然与必然、梦境与现实以及谎言与真实... 矛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哲学命题,也是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在世界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存在着多组对立统一的矛盾,其中包括轻与重、肉与灵、偶然与必然、梦境与现实以及谎言与真实。这些多元共生的矛盾体相互作用,它们的对立、转化和消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加深了作品的哲学内涵。通过分析这些矛盾体,可以从中管窥出昆德拉的许多哲学理念,这对于研究他的创作与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矛盾体 哲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学挚爱主题的建构与流变——以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中心的系谱学阐释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晓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8-155,共8页
米兰·昆德拉创作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拥有鲜明的挚爱主题,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建构和流变谱系:柏拉图的《会饮篇》探析了欲求属己的另一半的缘由,成为西方挚爱主题的思想史发端;中世纪的《特利斯当与伊瑟》建构了挚爱主题的文学... 米兰·昆德拉创作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拥有鲜明的挚爱主题,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建构和流变谱系:柏拉图的《会饮篇》探析了欲求属己的另一半的缘由,成为西方挚爱主题的思想史发端;中世纪的《特利斯当与伊瑟》建构了挚爱主题的文学传统;《堂吉诃德》以戏拟、嘲弄的方式反思了挚爱主题;《唐璜》表达了挣脱挚爱滑入欲爱的浪荡;《安娜·卡列尼娜》则传达了挚爱的虚无。正是在这样的挚爱主题链条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始了新的思考和叙述,探讨了挚爱存在的可能性和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挚爱主题 历史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与重:在对立中走向统一——电影《布拉格之恋》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窦志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3-73,共1页
《布拉格之恋》的成功或许源于争执,这部电影改编于经典哲理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布拉格之恋》电影基本抓住了原著的精髓,展现出原著主题,改编是比较成功的,表达出了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即有关对人生轻与重、... 《布拉格之恋》的成功或许源于争执,这部电影改编于经典哲理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布拉格之恋》电影基本抓住了原著的精髓,展现出原著主题,改编是比较成功的,表达出了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即有关对人生轻与重、灵与欲的探索。另一方面,影片在细节刻画、哲理反思方面的不足同样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之恋》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误解小辞典 俄狄浦斯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与电影的互文叙事——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布拉格之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54-55,共2页
《布拉格之恋》基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而改编,特殊的出身决定了它特殊的命运——观众总是习惯性地将它与原著相对比,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来比照,或许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文学与电影改编的互文性,为我们解读《不能承受... 《布拉格之恋》基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而改编,特殊的出身决定了它特殊的命运——观众总是习惯性地将它与原著相对比,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来比照,或许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文学与电影改编的互文性,为我们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布拉格之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之恋》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小说叙事 电影叙事 互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文本与电影作品意义解读
6
作者 孙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8-68,共1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品。他在书中以其独特的生命视角、冷峻且蕴涵某种智慧的思虑,审视了人类灵魂的空虚与充盈、灵肉与轻重,诠释了生命之中某种不曾泯灭的真理。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沉沦与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梦与创伤
7
作者 朱亚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07-108,共2页
本文对根据米兰·昆德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做了详细的分析,这部电影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电影中的梦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认为主人公特蕾莎的一系列梦境都可以用弗洛伊德和... 本文对根据米兰·昆德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做了详细的分析,这部电影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电影中的梦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认为主人公特蕾莎的一系列梦境都可以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释梦理论及创伤理论解读。通过释梦,有助于更深层地了解和解读昆德拉基于性爱的存在主义的思辨哲学,也有助于观众更好地观赏这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电影。通过电影与文本对照研究,也可以了解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之间存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人物特色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熊俊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X期29-30,56,共3页
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对永劫轮回的探讨作为开篇,抛出了哲学思考的终极话题——生与死,轮回与来生。男主人公托马斯在爱情中主张灵魂与肉身的分离,认为性与爱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女主人公特蕾莎恪守生命之重,对人生认真,渴望托... 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对永劫轮回的探讨作为开篇,抛出了哲学思考的终极话题——生与死,轮回与来生。男主人公托马斯在爱情中主张灵魂与肉身的分离,认为性与爱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女主人公特蕾莎恪守生命之重,对人生认真,渴望托马斯带她进入自己的伊甸园,对背叛与灵肉分离具有强烈的排斥感。萨宾娜则是特蕾莎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蕾莎 主人公 灵肉合一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托马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回顾历史时保持清醒──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慧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在回顾历史时保持清醒──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何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了共产党人的立场和使命,至今,共产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实践已经发展了近一个半世纪。一个半世纪以来,共产主义... 在回顾历史时保持清醒──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何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了共产党人的立场和使命,至今,共产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实践已经发展了近一个半世纪。一个半世纪以来,共产主义运动虽然成绩卓著,却也出现过低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萨宾娜 昆德拉 回顾历史 托马斯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运动 生活态度 社会主义国家 “布拉格之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在举轻若重之间——谈陈凯歌镜头里的梅兰芳
10
作者 金蕾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1,共2页
米兰·昆德拉曾说:“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种种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的喜爱,也一样的被他们惊吓。”冥冥中会被自己塑造的主人公吓倒的昆德拉不知道看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 米兰·昆德拉曾说:“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种种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的喜爱,也一样的被他们惊吓。”冥冥中会被自己塑造的主人公吓倒的昆德拉不知道看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后,会不会也为导演的镜头所惊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镜头 梅兰芳 陈凯歌 《布拉格之恋》 昆德拉 有意识 主人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的探索者——米兰·昆德拉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志庆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7-49,共3页
小说是什么?怎样看待小说的发展与演变?这似乎已有定论。半个世纪前,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和娜塔丽·萨洛特呼吁人们创作“新小说”,他们为经过了陀思妥也夫斯基、卡夫卡、詹姆斯·乔伊斯等人的努力但流行的小说... 小说是什么?怎样看待小说的发展与演变?这似乎已有定论。半个世纪前,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和娜塔丽·萨洛特呼吁人们创作“新小说”,他们为经过了陀思妥也夫斯基、卡夫卡、詹姆斯·乔伊斯等人的努力但流行的小说创作依然没有脱离巴尔扎克式的旧的车辙而感到焦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德拉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卡夫卡的小说 探索者 迫害者 卡夫卡式 《生活在别处》 塞万提斯 托马斯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体的诱惑──论诗性文化中的性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3,共9页
关键词 《金瓶梅》 西门庆 原始生命 性文化 劳伦斯 潘金莲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毕加索 裸体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档案新闻集萃 被引量:3
13
作者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2-73,共2页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向捷克图书馆捐赠个人档案日前,91岁的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决定将其私人藏书和档案捐赠给捷克布尔诺市的莫拉维安公共图书馆(The Moravian Library)。昆德拉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并在...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向捷克图书馆捐赠个人档案日前,91岁的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决定将其私人藏书和档案捐赠给捷克布尔诺市的莫拉维安公共图书馆(The Moravian Library)。昆德拉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出版过《笑忘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小说的艺术》和《不朽》等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藏书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 公共图书馆 个人档案 布尔诺 国外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的陌生化形态与读者的阅读态度
14
作者 周兴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陌生化 意识流小说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小说文本 芥川龙之介 现代形态 拳击手 作品 “新写实”小说 小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格之恋》的悖论式“眩晕”技法
15
作者 李天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2,共2页
电影《布拉格之恋》虽改编自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电影通过意象、独特的人物脸部以及镜头弱化三个方面展现的悖论式"眩晕"技法精准地传递着文学精神。如果说悖论侧重体现电影外在的... 电影《布拉格之恋》虽改编自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电影通过意象、独特的人物脸部以及镜头弱化三个方面展现的悖论式"眩晕"技法精准地传递着文学精神。如果说悖论侧重体现电影外在的看似矛盾又并非矛盾的客观形式,那么眩晕则体现不确定、相对和无法用截然对立的善恶观评判的人生处境这一生存哲理,二者相互依托,又相互深化,全面展现艺术内在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之恋》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处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需要获取智慧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1-64,共4页
我们需要获取智慧──工具理性的力量正笼罩在整个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之上,造成不成熟的传播环境,妨碍了人与环境的真实关系。需要寻求人文精神与技术的契合点,这取决于我们获取应用传播技术的智慧。刘斌一、现实的处境电子媒介技术的... 我们需要获取智慧──工具理性的力量正笼罩在整个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之上,造成不成熟的传播环境,妨碍了人与环境的真实关系。需要寻求人文精神与技术的契合点,这取决于我们获取应用传播技术的智慧。刘斌一、现实的处境电子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本身清楚地表明一个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广播电视 工具理性 传播关系 技术理性 技术的本质 米兰·昆德拉 海德格尔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传播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离或无处可逃——艾丽丝·门罗《逃离》文本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艾伟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共5页
逃离一直是文学的母题。在社会主义经验的层面,关于逃离的作品非常多,比如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这两部作品其实在讲同一个主题,就是逃离或无处可逃。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 逃离一直是文学的母题。在社会主义经验的层面,关于逃离的作品非常多,比如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这两部作品其实在讲同一个主题,就是逃离或无处可逃。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在布拉格做医生的托马斯和特蕾莎逃离了捷克,去了瑞士,又返回祖国,最后到了乡村,过起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死于一次车祸。而小说中托马斯另一个情人艺术家萨宾娜则到了大西洋的对岸,美国。在《日瓦戈医生》中,尤里和托马斯一样,也是医生,他从乡村来到莫斯科,和冬妮娅结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 米兰·昆德拉 田园牧歌 艾丽丝·门罗 《逃离》 无处可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与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刁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0-95,共6页
阅读与思考刁斗A我们不能否认,小说家是小说制造者,小说是小说家的产品,它们之间符合某种逻辑上的从属关系。但我们还是不该就此认为,小说与小说家只具有一种被动联系。小说是一些天然存在着的话语,它们在被书写出来之后构成了小... 阅读与思考刁斗A我们不能否认,小说家是小说制造者,小说是小说家的产品,它们之间符合某种逻辑上的从属关系。但我们还是不该就此认为,小说与小说家只具有一种被动联系。小说是一些天然存在着的话语,它们在被书写出来之后构成了小说。可是写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在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家 小说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居斯塔夫·福楼拜 唐纳德·巴塞尔姆 《第二十二条军规》 昆德拉 纳撒尼尔·霍桑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朽》与女性——我读米兰·昆德拉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向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6-57,共2页
从来,女性在文学中大都是被作为禁忌或图腾两种模式来定评的,昆德拉笔下的阿格尼丝与劳拉却越出此限。《不朽》其实是一本写女性的书,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了告别的聚会》、《生活在别处》、《玩笑》4部长篇之后,由社会意识形... 从来,女性在文学中大都是被作为禁忌或图腾两种模式来定评的,昆德拉笔下的阿格尼丝与劳拉却越出此限。《不朽》其实是一本写女性的书,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了告别的聚会》、《生活在别处》、《玩笑》4部长篇之后,由社会意识形态、欧洲精神及人类历史诸类主题的阐述、折叠或展开,米兰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女性 劳拉 “不朽” 社会意识形态 时代特征 伯纳德 欧洲精神 波涛汹涌的海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布拉格之恋》与原著对比分析
20
作者 易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2-73,共2页
由于在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需要对情节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增加,使得人们对名著改编后的电影持保留态度,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布拉格之恋》的故事改编自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可以说是名著改编... 由于在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需要对情节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增加,使得人们对名著改编后的电影持保留态度,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布拉格之恋》的故事改编自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可以说是名著改编比较成功的电影之一,被评为1988年美国十佳影片之一,获得了戛纳电影奖。在这部影片中,原著的主题被表现得十分明显,但是还有明显不足。本文对电影《布拉格之恋》与原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之恋》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文字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