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瑶族舞曲》的传播与接受美学解读
- 1
-
-
作者
张诗怡
-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
-
出处
《音乐传播》
2016年第4期38-41,共4页
-
文摘
《瑶族舞曲》诞生于我国管弦乐特别是民族化的管弦乐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它能超越诞生于同一时期的许多作品,至今以原版和改编版的形式广泛流传并依然受到欢迎,自有其创作方式、艺术雕琢方面的原因。借鉴文学研究领域的理论资源,结合接受美学的视角,可以发现"时代变迁"、"期待视野"等重要因素和观念均能启迪我们对《瑶族舞曲》长盛不衰的原因的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像这样的经典曲目的产业开发和知识产权开发活动的继续开展,更为我们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解读其内在生命力提出了要求。
-
关键词
中国管弦乐
民族管弦乐
《瑶族舞曲》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传播媒介
-
分类号
J632.61
[艺术—音乐]
-
-
题名浅析大号演奏《瑶族舞曲》等民族音乐时的技巧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政皓
-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
-
出处
《北方音乐》
2016年第8期20-20,共1页
-
文摘
我们在演奏中国乐曲的时候需要去了解这首曲子的背景和它所属民族的文化特点,深入透彻地了解了这些后,我们才能更加贴切地用西方乐器演奏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乐曲,对中西方音乐的特点更加了解,让我们对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做得更加到位。
-
关键词
民族音乐
大号演奏
《瑶族舞曲》
技巧
-
分类号
J62
[艺术—音乐]
-
-
题名古筝曲《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解析
- 3
-
-
作者
王菲菲
-
机构
长治学院
-
出处
《黄河之声》
2021年第17期95-97,共3页
-
文摘
古筝曲《瑶族舞曲》是一首艺术性和技巧性兼具的器乐作品,以丰富的创作手段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塑造了瑶族民间盛大的歌舞场面。在这首古筝音乐作品中,不仅旋律优美、意境深远,而且采用了高难度的演奏技巧,以丰富的民族音乐创造手法展现了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的风采,以及浓郁的民族音乐文化风情。在本文的研究中,基于自身演奏艺术实践,主要对古筝曲《瑶族舞曲》的音乐创作进行了分析,并在二度艺术创作中对这首音乐总体的演奏基调,以及在不同乐段中的演奏技巧处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进一步突出古筝曲《瑶族舞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
-
关键词
古筝曲
《瑶族舞曲》
演奏技巧
解析
-
分类号
J632.32
[艺术—音乐]
-
-
题名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瑶族舞曲》的教学设计
- 4
-
-
作者
邱雯霞
-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
-
出处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4期129-129,共1页
-
文摘
"教什么、学什么、如何学、如何教、如何创新"是培养中小学生热爱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小学音乐
《瑶族舞曲》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探析中国长笛重奏作品的演奏特征——以三部作品为例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周宇璇
-
机构
浙江音乐学院
-
出处
《黄河之声》
2022年第24期74-77,共4页
-
基金
2021年省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长笛中国作品在重奏中的演奏特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2147925)。
-
文摘
笔者以谭蜜子长笛与钢琴重奏《彝族抒情诗两首》;刘庄的长笛、大提琴与竖琴三重奏《苗歌三首》;王永新改编的木管五重奏《瑶族舞曲》,这三部作品为例,根据笔者改编、排练、演出和录制中国长笛重奏曲目的经验,以长笛乐器演奏为第一视角,试图梳理作品中音乐的歌唱性、装饰音的修饰作用、舞蹈性节奏的特征,以及重奏的合作意识等方面的演奏要点,探寻中国长笛重奏作品的演奏特征,与中国音乐意蕴的表现。给长笛演奏者在学习中国重奏时起到启示作用,在二度创作中更好地来诠释中国作品。
-
关键词
长笛重奏
《彝族抒情诗两首》
《苗歌三首》
《瑶族舞曲》
演奏特征
-
分类号
J621.1
[艺术—音乐]
-
-
题名上海交响乐团“乐工房”中秋赏“乐”会将举行
- 6
-
-
-
出处
《音乐爱好者》
2011年第9期4-4,共1页
-
文摘
上海交响乐团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将于9月12日上午在上交排练厅举行“‘乐工房’中秋赏‘乐’会”,并免费对公众开放。由上交乐队首席李沛领衔出演的强大阵容,献上了一套编排丰富、听众们喜闻乐见的弦乐四重奏节目。9月12日恰逢中秋佳节,上交的演奏家们在节目单上特意编排了中国民族风格的《瑶族舞曲》。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乐工房还将走进各大学校、部队等,为更多观众带来免费的精彩演出。
-
关键词
上海交响乐团
中秋
乐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乐”
《瑶族舞曲》
弦乐四重奏
民族风格
-
分类号
J6-2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