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本法成讲授《瑜伽师地论》笔记的文献学考察
1
作者 彭晓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敦煌本法成讲授的《瑜伽师地论》笔记文献主要包括《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两部分,以此为题的写本约65个卷号,分藏于国内外等多机构。通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写本形制、抄写形式以及文字特征等方面的梳理,概括出写本的基本面貌... 敦煌本法成讲授的《瑜伽师地论》笔记文献主要包括《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两部分,以此为题的写本约65个卷号,分藏于国内外等多机构。通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写本形制、抄写形式以及文字特征等方面的梳理,概括出写本的基本面貌。因听讲人不同,就有了不同版本的笔记形式,将各写本进行比对分析,以期进一步展现讲经笔记的理论特色和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成 《瑜伽师地论》 讲经笔记 敦煌文献 唯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瑜伽师地论》系列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涌泉 徐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87,共16页
敦煌文献中《瑜伽师地论》及其疏释之作共有200多号,包括敦煌僧徒记录唐代高僧法成讲述《瑜伽师地论》的听课笔记《瑜伽师地论手记》和《瑜伽师地论分门记》,后者多未见历代藏经收载,是解读《瑜伽师地论》内容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些写本... 敦煌文献中《瑜伽师地论》及其疏释之作共有200多号,包括敦煌僧徒记录唐代高僧法成讲述《瑜伽师地论》的听课笔记《瑜伽师地论手记》和《瑜伽师地论分门记》,后者多未见历代藏经收载,是解读《瑜伽师地论》内容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些写本以残卷或残片为主,不利于进一步的整理研究。通过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等方面的分析,对这些残卷或残片作了初步的"复合"工作,可以把其中的26残卷或残片成功缀合为11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敦煌残卷 缀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的三重三世结构——从现象学的角度看《瑜伽师地论》的时间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谭习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71,共7页
本文从现象学的角度疏理和分析《瑜伽师地论》关于时间结构的思想,并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时间结构进行简要的比较。瑜伽行派把客观时间还原为时间心识,它是一种属于心不相应行法的假有法,依于心识流中的种子流与现行流的生、住、异、灭四... 本文从现象学的角度疏理和分析《瑜伽师地论》关于时间结构的思想,并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时间结构进行简要的比较。瑜伽行派把客观时间还原为时间心识,它是一种属于心不相应行法的假有法,依于心识流中的种子流与现行流的生、住、异、灭四相而得以可能。四相显现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心识的灭相显现为过去,住、异二相显现为现在,生相显现为未来。时间心识具有三重三世的结构:种子三世、种现三世和现行三世。这三重三世是识体验的时间,是一种"能-所"相对的时间,是非本原的时间。瑜伽行派认为要超越识体验而进入智体验,智体验中的"离能-所"的时间才是本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时间 三世 结构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敦煌本《瑜伽论手记》《瑜伽论分门记》看法成对蕃、梵经论的解读及应用
4
作者 彭晓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是敦煌僧生听授法成讲经时所做笔记的汇辑。法成在对《瑜伽师地论》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容解读的过程中,将汉、藏、梵本经论细致比对和交互使用,采用以经解论的方式对《瑜伽师地论》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 《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是敦煌僧生听授法成讲经时所做笔记的汇辑。法成在对《瑜伽师地论》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容解读的过程中,将汉、藏、梵本经论细致比对和交互使用,采用以经解论的方式对《瑜伽师地论》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大量蕃、梵经论的引用,可见法成佛学思想来源之广泛,同时也反映出汉藏两地佛教的交流以及吐蕃统治后期敦煌的佛教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成 《瑜伽师地论》 讲经笔记 敦煌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藏名著选编》出版
5
作者 何惠昂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3,共1页
近日,校出版社分批推出由我校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担任主编,多位专业人员整理的《论藏名著选编》丛书。首批选入这套丛书的论藏名著分别是:(1)《正续指月录》(收于《一续藏》第143册);(2)《弥勒五论》(收于藏文大藏经... 近日,校出版社分批推出由我校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担任主编,多位专业人员整理的《论藏名著选编》丛书。首批选入这套丛书的论藏名著分别是:(1)《正续指月录》(收于《一续藏》第143册);(2)《弥勒五论》(收于藏文大藏经丹珠尔和《大正藏》第31册);(3)《菩提道次第略论》;(4)《瑜伽师地论》(收于《大正藏》第30册);(5)《新华严经论》(收于《大正藏》第36册);(6)《宗镜录》(收于《大正藏》第48册)。其中《正续指月录》属于大乘显教中性宗一系的名著,《弥勒五论》及《瑜伽师地论》属于大乘显教中有宗一系的奠基之作,《新华严经论》属于大乘显教中号称经中之王的新译《华严经》最透彻深切的注疏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社 名著 《瑜伽师地论》 《大正藏》 《华严经》 专业人员 奠基之作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