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查三世》中的魔鬼主题与艺术技巧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07,共3页
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是恶魔的化身,他具备恶魔的一切特征。他是邪恶的代表,为了一己私欲毫无人性地嗜血杀戮。莎士比亚通过独白、反衬、《圣经》典故的运用、超自然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地深化了主题、塑造了一个人间恶魔形象。《理查... 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是恶魔的化身,他具备恶魔的一切特征。他是邪恶的代表,为了一己私欲毫无人性地嗜血杀戮。莎士比亚通过独白、反衬、《圣经》典故的运用、超自然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地深化了主题、塑造了一个人间恶魔形象。《理查三世》是一部富有寓意的作品,其以《圣经》为源泉,鞭挞的是魔鬼所代表的邪恶,用理查这样一个人型魔鬼的死亡结局论证了何为魔道,何为人应遵循的天理。《理查三世》揭示了善与恶的冲突,宣告了邪恶必败的下场,具有非凡的文学价值与深远的道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 主题 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美国化的开端与影响——《理查三世》传入美国的历史语境及本土化回应 被引量:2
2
作者 范方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4-170,178,共7页
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国的输入与传播是美英两国早期文化交往史上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美国戏剧实现民族化的主要借镜。美国与英国在历史和文化上存在着密切渊源,英语又是两国的共通语言,从表面上看,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国出现传播热潮似乎是理... 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国的输入与传播是美英两国早期文化交往史上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美国戏剧实现民族化的主要借镜。美国与英国在历史和文化上存在着密切渊源,英语又是两国的共通语言,从表面上看,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国出现传播热潮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而事实上,在莎士比亚戏剧流传于美国的历史进程中,从一开始就是与美国本土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社会发展情状密不可分的,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莎士比亚戏剧美国化的倾向。其开端就是《理查三世》在美国戏剧舞台上的风行。《理查三世》不仅成为当时美国反对英国君主专制,争取自由、民主、独立的宣传利器,而且促进或催生了美国建国前后的爱国主义戏剧创作。在整个19世纪美国戏剧寻求自身的民族性过程中,美国的本土演员最初都是以出演《理查三世》开始演剧生涯的,并且凭借他们成功地演出了包括《理查三世》在内的众多莎剧作品,在演剧方面为美国戏剧民族性的最终确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美国化 《理查三世》 历史语境 本土化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与“被看”的辩证反思——以《理查三世》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忱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0-52,共3页
“看”是视觉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和出发点,而对其的认知也经历了从无意识认同,到有意识反思的转变:对“看”的毋庸置疑的信任,不但体现在日常语言的视觉隐喻中,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西方哲学思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辩证反思 《理查三世》 “看” 西方哲学思潮 视觉文化 视觉隐喻 日常语言 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查三世》的叙事策略——戏仿与隐喻:林兆华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06,128,共6页
林兆华的《理查三世》既阐释出原作的深刻内涵,又在戏仿与隐喻中获得了部分观众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对莎剧这样的经典的演绎,林兆华力图探索莎剧所具有的巨大艺术张力和人性魅力,以及莎剧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当下性,其中既通过舞台叙述话... 林兆华的《理查三世》既阐释出原作的深刻内涵,又在戏仿与隐喻中获得了部分观众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对莎剧这样的经典的演绎,林兆华力图探索莎剧所具有的巨大艺术张力和人性魅力,以及莎剧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当下性,其中既通过舞台叙述话语与当下观众理解的戏仿呈现了莎剧的魅力,又通过隐喻引发了观众对所谓的人性与权力的再思考。《理查三世》被推上中国舞台,显示出中国导演对莎士比亚剧舞台呈现方式的不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 林兆华 戏仿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理查三世》看莎士比亚笔下的“魔鬼” 被引量:2
5
作者 廖红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82,共2页
享誉世界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戏剧上的成就巨大,历史剧是他所擅长的艺术创作剧本之一,剧作《理查三世》就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他所塑造的典型人物理查三世多次作为电影人物被搬上了银幕,著名导演劳伦斯·奥利弗也拍摄了《理查三世》... 享誉世界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戏剧上的成就巨大,历史剧是他所擅长的艺术创作剧本之一,剧作《理查三世》就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他所塑造的典型人物理查三世多次作为电影人物被搬上了银幕,著名导演劳伦斯·奥利弗也拍摄了《理查三世》这部电影。我们对莎士比亚创作《理查三世》巧妙的手法进行阐述,从欲望和行为特征上看悲剧人物理查三世的魔鬼形象,电影所表现理查三世邪恶的一面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将"历史的文本性"深刻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查三世》 莎士比亚 魔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的审美体验 被引量:3
6
作者 肖锦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1-45,共5页
在以往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中,对莎士比亚的生活态度、观念和人生体验等问题很少过问,而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艺术虽然离不开客观现实,但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却只能是包含着主体特定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的生活。因此,研究莎士比亚,... 在以往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中,对莎士比亚的生活态度、观念和人生体验等问题很少过问,而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艺术虽然离不开客观现实,但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却只能是包含着主体特定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的生活。因此,研究莎士比亚,就必须把握莎土比亚的审美体验。莎士比亚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时期。他的154首十四行诗和37部剧作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漂浮于生活大浪的随波逐流者,而是一个坚定的狙击手。他冷静地面对当时混乱的现实,把历史剧创作的目光投向朝廷重大的政治纠葛,反映了人们在权欲的驱使下如何利令智昏、兵刀相向、祸国殃民的情景;其悲剧、喜剧和诗歌则主要着眼于人们的日常活动,热情地讴歌了纯洁、真挚的男女之爱,无情地鞭挞了与此相对立的封建世仇、家长意志、金钱、嫉恨和私欲等,从而梦想着建立一个在明君统治下人们相互爱戴又不混淆上下,君臣、夫妻有别,等级严格,秩序井然,和谐仁爱的太平盛世。这显然夹杂着基督教的某些影响,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他的审美体验既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审美体验 审美理想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亨利五 历史剧 《亨利四世》 《理查三世》 基督教 随波逐流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