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可疑的起点——《班主任》的考古学探究 |
谢俊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2
|
文学“成规”的建立——对《班主任》和《晚霞消失的时候》的“再评论” |
程光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2
|
|
3
|
创刊20年《班主任》服务班主任 |
晓莎
|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4
|
论当代作家刘心武教育小说的魅力——以小说《班主任》为例 |
原永明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5
|
班主任成长之道:激发学生和自我的成长潜能 |
谢淑美
|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6
|
伤痕文学:兴起、演进、解构及其意义 |
张法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4
|
|
7
|
“人”与“鬼”的纠葛--《废都》与八十年代“人的文学” |
黄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8
|
打开“伤痕文学”的理解空间 |
张业松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9
|
激流之下有暗礁——关于“新时期”初期启蒙文学思潮的反思 |
张光芒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0
|
知识者角色与时代的精神状况——评刘心武长篇新作《飘窗》 |
徐刚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1
|
再造“人民之子”——从抒情的角度看张承志前期小说 |
岳雯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2
|
新时期中国小说20年回眸 |
钟晓毅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
13
|
创作主体意识的嬗变——对“探索小说”的一次探索 |
黄书泉
|
《当代文坛》
|
1988 |
3
|
|
14
|
近20年刘心武研究述评 |
王克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15
|
寻求与超越:刘心武现象追踪 |
黄裳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16
|
学校管理研究年度发展报告——2005年《中小学学校管理》论文转载情况统计与分析 |
林清华
|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7
|
论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
唐政晚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2000 |
0 |
|
18
|
不要光求稳 |
李正心
|
《当代文坛》
|
1983 |
0 |
|
19
|
在探索中前进 |
艾湫
|
《当代文坛》
|
1983 |
0 |
|
20
|
新时期小说观念争鸣述评 |
彭华生
|
《当代文坛》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