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五个人物:《玻璃动物园》中父亲照片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国枝 刘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55-57,共3页
戏剧《玻璃动物园》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故事发生时,家庭成员之一的父亲早已失踪,只是在舞台背景的中央悬挂着他的一幅照片。但这位以照片作替身的人物在剧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该照片的象征意义作一探讨。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玻璃动物园》 照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幸母女的悲歌——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玻璃动物园》的主题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4-46,50,共4页
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通过对剧本的详尽解读,对《玻璃动物园》的主题尤其是对阿曼达和劳拉母女俩的不幸命运和传统角色做细致的分析,揭示生活在传统意识和沉重的男权观念枷锁下女人的痛苦和不幸,为本剧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关键词 《玻璃动物园》 阿曼达和劳拉 女性文学理论 牺牲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化之魅力悲剧——评《玻璃动物园》 被引量:2
3
作者 何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50-53,共4页
《玻璃动物园》是一曲抒情、诗意的造型戏剧,再现19世纪30年代美国人生存状况。在该剧中,剧作家运用了多维艺术表现手法突出剧中人物的梦想之现实回味、悲剧之生存超越等悲剧主题,展示了该剧诗意化之艺术魅力,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不... 《玻璃动物园》是一曲抒情、诗意的造型戏剧,再现19世纪30年代美国人生存状况。在该剧中,剧作家运用了多维艺术表现手法突出剧中人物的梦想之现实回味、悲剧之生存超越等悲剧主题,展示了该剧诗意化之艺术魅力,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断追求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动物园》 悲剧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父亲之名”在《玻璃动物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8,共4页
"父亲之名"是介入母亲—孩子二元结构中的一个第三元素,是一个位置或一种功能,总与禁止乱伦和执行象征法律的功能相联系。在这部戏剧中父亲的缺失存在使其被符号化为"父亲之名",其所隐喻的"菲勒斯"作用... "父亲之名"是介入母亲—孩子二元结构中的一个第三元素,是一个位置或一种功能,总与禁止乱伦和执行象征法律的功能相联系。在这部戏剧中父亲的缺失存在使其被符号化为"父亲之名",其所隐喻的"菲勒斯"作用由母亲及其话语、照片和留声机、唱片等来实现,是维系家庭关系的保障,是主体异化的驱动力,是悲剧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之名 《玻璃动物园》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玻璃动物园》——一部再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回忆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8-109,共2页
田纳西.威廉姆斯创作的《玻璃动物园》把整个剧情置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框架中。剧中处处弥漫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气息。从社会历史观出发剖析剧中人物及事件,进一步挖掘该剧的主题及社会内涵,论证《玻璃动物园... 田纳西.威廉姆斯创作的《玻璃动物园》把整个剧情置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框架中。剧中处处弥漫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气息。从社会历史观出发剖析剧中人物及事件,进一步挖掘该剧的主题及社会内涵,论证《玻璃动物园》不仅是一部家庭回忆剧,而且还是一部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人民生活的回忆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动物园》 田纳西.威廉姆斯 回忆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动物园》中反传统的戏剧技巧使用
6
作者 范懿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77,共2页
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在被搬上大银幕之初就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认为,电影的成功更多来源于原剧本在戏剧技巧上的突破。剧作家在剧本里使用的许多反传统反理性的戏剧手法,在理性主义盛行的美国有强烈的反抗意义,也... 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在被搬上大银幕之初就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认为,电影的成功更多来源于原剧本在戏剧技巧上的突破。剧作家在剧本里使用的许多反传统反理性的戏剧手法,在理性主义盛行的美国有强烈的反抗意义,也为电影的话题性和独特性奠定了基础。本文将焦点对准这部剧作的反传统戏剧技巧,从剧作的反理性化表达和反传统的戏剧语言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阐述剧作家使用这样的戏剧技巧对主题的突出作用,从而揭示改编电影成功背后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玻璃动物园》 戏剧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发展的线性因沿─—悖离题材情结和素材迷恋的实证讨论
7
作者 王列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80-85,共6页
论文学发展的线性因沿─—悖离题材情结和素材迷恋的实证讨论王列生(一)在文学发展的历史经纬之上,母题选择除了弹性的递变特征之外,同样也具有线性的递变特征。无论在时间向度还是空间向度,文学表现的内蕴题旨,彼此存在着密切的... 论文学发展的线性因沿─—悖离题材情结和素材迷恋的实证讨论王列生(一)在文学发展的历史经纬之上,母题选择除了弹性的递变特征之外,同样也具有线性的递变特征。无论在时间向度还是空间向度,文学表现的内蕴题旨,彼此存在着密切的粘着关系,而且往往以直接推演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学 素材 《玻璃动物园》 戏剧创作 文学史 奥尼尔 《等待戈多》 文学创作 戏剧思潮 文学母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与现代美国戏剧──《现代美国戏剧史》一书的深远意味
8
作者 王韬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1,103,共3页
﹃梦﹄与现代美国戏剧︽现代美国戏剧史︾一书的深远意味王韬17世纪时,西班牙人路易斯·德·贡戈拉在《变化的想象》那首十四行诗里曾经这样写道:“梦是戏剧的演出人,在他架设于风的舞台上,他往往穿着美丽的黑影。”英国... ﹃梦﹄与现代美国戏剧︽现代美国戏剧史︾一书的深远意味王韬17世纪时,西班牙人路易斯·德·贡戈拉在《变化的想象》那首十四行诗里曾经这样写道:“梦是戏剧的演出人,在他架设于风的舞台上,他往往穿着美丽的黑影。”英国人艾迪生在18世纪时说得更明确:“在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国戏剧 戏剧史 《送冰的人来了》 “梦” 尤金·奥尼尔 《推销员之死》 《天边外》 田纳西·威廉斯 “美国梦” 《玻璃动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心可察——略谈美国自传体剧作
9
作者 罗晓帆 《艺术百家》 198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自从尤金·奥尼尔带着他的剧作登上世界舞台以来,美国戏剧在全世界的地位日益重要,它的许多特点正在被引起世界性的注目。特点之一,是许多著名剧作家都写过描写自己个人经历和家庭的“自传性”剧本,而且不少“自传性”作品成为剧作... 自从尤金·奥尼尔带着他的剧作登上世界舞台以来,美国戏剧在全世界的地位日益重要,它的许多特点正在被引起世界性的注目。特点之一,是许多著名剧作家都写过描写自己个人经历和家庭的“自传性”剧本,而且不少“自传性”作品成为剧作家的成名作,或者最佳作品。如尤金·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途》、威廉·田纳西的《玻璃动物园》、阿瑟·密勒的《堕落之后》、威廉·英奇的《楼梯顶上的黑暗》、安德森的《我从不为父亲唱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自传性 剧作家 美国戏剧 个人经历 自传体 安德森 世界性 作品 《玻璃动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曼达──一位现实的母亲
10
作者 王世文 《外国语文》 1995年第2期14-17,共4页
阿曼达──一位现实的母亲王世文阿曼达·温菲尔德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中的主人公。该剧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1944年,于1945年3月底至1946年8月中旬连续在百老汇... 阿曼达──一位现实的母亲王世文阿曼达·温菲尔德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中的主人公。该剧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1944年,于1945年3月底至1946年8月中旬连续在百老汇上演达16个月之久,共演出560余场,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动物园》 阿曼 劳拉 田纳西·威廉斯 美国戏剧 尤金·奥尼尔 面对现实 剧作家 母亲形象 大学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