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死向生”的过渡,“六维感觉”的盛宴——论余华《现实一种》的先锋叙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江南 朱伟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133,共3页
余华的先锋创作《现实一种》,将亲人间完全丧失理性的残杀场面展现在人们面前,以"零度写作"的冷静呈现"不介入"的观看模式,让读者与他一起感受"人性恶"的绝望与伤痛。然而通过这种深度绝望的书写,作品显... 余华的先锋创作《现实一种》,将亲人间完全丧失理性的残杀场面展现在人们面前,以"零度写作"的冷静呈现"不介入"的观看模式,让读者与他一起感受"人性恶"的绝望与伤痛。然而通过这种深度绝望的书写,作品显现的是一种"由死向生"的生命过渡,作者通过"六维感觉"的盛宴冲击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体现一种先锋实验精神,憧憬人性的美好与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现实一种》 由死向生 六维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
2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现实一种》 中国当代文学 余华 当代中国文化 寓言 民族性问题 隐含读者 隐含作者 批评话语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华创作新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景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余华 作品 陌生化 后现代派 岁出 人类童年 抽象化 卡夫卡 作家 《现实一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华小说的“反讽—张力”结构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爱松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1期112-117,104,共7页
我越来越相信余华的小说具有自身形成的内在机制和结构原则。遍读余华一九八六年以来发表的小说,我感觉到真实性与虚构性,逻辑性与荒诞性,日常性与超验性等等之间的冲突,贯穿了他的作品的始终,并形成了他作品的基本的双重意义和独特的... 我越来越相信余华的小说具有自身形成的内在机制和结构原则。遍读余华一九八六年以来发表的小说,我感觉到真实性与虚构性,逻辑性与荒诞性,日常性与超验性等等之间的冲突,贯穿了他的作品的始终,并形成了他作品的基本的双重意义和独特的结构模式。这种双重意义和结构模式既是余华的魅力所在,也是理解余华的关键。本文拟就余华小说的给构模式做一点探讨,以期更好地把握余华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结构模式 反讽 小说形式 作品 张力 作家 《鲜血梅花》 《现实一种》 独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的诗学——评《许三观卖血记》 被引量:28
5
作者 余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5,共4页
在阅读《许三观卖血记》的过程中,我屡屡想到余华另一部长篇《活着》。《活着》以连续性的死亡事件为结构,叙述了主人公福贵的大半生。先是父亲摔死在粪缸,接着母亲病死,后来儿子有庆死于献血,女儿凤霞难产致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 在阅读《许三观卖血记》的过程中,我屡屡想到余华另一部长篇《活着》。《活着》以连续性的死亡事件为结构,叙述了主人公福贵的大半生。先是父亲摔死在粪缸,接着母亲病死,后来儿子有庆死于献血,女儿凤霞难产致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死于意外事故,最后孙子苦根因吃豆子撑死。小说从福贵亲人的连续死亡中获得叙事的动力,推动着主人公走向孤身一人的结局。故事的发展意味着福贵不断失去亲人。 《许三观卖血记》讲的是一个不同的故事:许三观为生活所迫,不断以卖血来为生。不过,“主人公不断丧失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小说叙事的深层结构,与《活着》完全相同。从福贵身边死去的亲人置换成许三观的鲜血,不断从他的身体中流失,完成相同的语义内容: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活着》 先锋小说 诗学 主题 小说叙事 《现实一种》 主人公 重复序列 死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难命运展示中的情义书写——关于余华长篇小说《文城》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春林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2,共8页
余华,毫无疑问是中国当代一位毁誉参半,曾经引发过巨大争议的杰出作家。依照批评界一种普遍的看法,自打他凭借一篇名叫《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短篇小说在业界产生强烈影响以来,他的小说创作被明确地划分为所谓先锋小说和回归现实这样两个... 余华,毫无疑问是中国当代一位毁誉参半,曾经引发过巨大争议的杰出作家。依照批评界一种普遍的看法,自打他凭借一篇名叫《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短篇小说在业界产生强烈影响以来,他的小说创作被明确地划分为所谓先锋小说和回归现实这样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的余华,以《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等一系列因其夸张变形而充满荒诞意味的现代主义小说作品而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现实一种》 余华 批评界 夸张变形 《一九八六年》 《世事如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难的超越与升华──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主题 被引量:8
7
作者 齐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余华小说 《现实一种》 《许三观卖血记》 《活着》 《呼喊与细雨》 死亡叙述 主人公 作品 福贵 古典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三观卖血记》:从文学到影视的叙事转换和空间想象
8
作者 李红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74-76,共3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作家余华显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锋文学异军突起时,他以冷峻的笔调、零度的情感、炫酷的形式完成了《现实一种》《鲜血梅花》等先锋小说的创作,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许三观卖血记》 空间想象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叙事 影视 《鲜血梅花》 《现实一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派文学的价值重估及定位
9
作者 李有亮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2-15,共4页
“先锋派”一词对于前卫式文学批评已经是一个过去时概念。人们曾经给予那批一度喧嚣文坛的先锋派作家以多种描述和评价,褒贬不一,然而有一点似已形成共识,即先锋文本中的虚无主义倾向。我至今还坚持认为这一特征也正是给先锋作家予以... “先锋派”一词对于前卫式文学批评已经是一个过去时概念。人们曾经给予那批一度喧嚣文坛的先锋派作家以多种描述和评价,褒贬不一,然而有一点似已形成共识,即先锋文本中的虚无主义倾向。我至今还坚持认为这一特征也正是给先锋作家予以价值定位的内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文学 价值重估 先锋作家 新历史小说 成人仪式 新写实 《现实一种》 世纪末文学 先锋文学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