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电影评论:全球现代性背景下的知识扩散与传统视野
1
作者 陈晓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17,共4页
在全球现代性背景下中国电影评论逐渐多元化,既关注全球视野下的电影创作和审美,也积极传承本土电影文化的精髓。知识扩散为中国电影评论提供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评论的开放和创新;如何在全球现代性和传统视野之间找到平衡点,避... 在全球现代性背景下中国电影评论逐渐多元化,既关注全球视野下的电影创作和审美,也积极传承本土电影文化的精髓。知识扩散为中国电影评论提供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评论的开放和创新;如何在全球现代性和传统视野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本土文化的边缘化和失语同时成为电影评论界的重要议题。中国电影评论需保持开放,同时坚持对现实主义创作的激励,以此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保持独立性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评论 电影批评 全球现代 知识扩散 传统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媒体与乡村现代化道路探索——20世纪30年代《独立评论》乡村建设文论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欣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71,共6页
《独立评论》是民国时期非常有影响的政论性刊物,曾积极参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方案的讨论和设计,它提出在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带动农业、以都市救济乡村、发展工商业、节制农村人口等独到见解,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对中国... 《独立评论》是民国时期非常有影响的政论性刊物,曾积极参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方案的讨论和设计,它提出在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带动农业、以都市救济乡村、发展工商业、节制农村人口等独到见解,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对中国乡村命运的关注,丰富和深化了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理论,也为当代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民国媒体 乡村建设 乡村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评论派”的文化选择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希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现代评论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重要的自由主义文化派别,它的产生是2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激进思潮的一种制衡力量。"现代评论派"对中国思想文化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这些思考虽然没有被当时的时代主流倾听,但其坚定... "现代评论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重要的自由主义文化派别,它的产生是2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激进思潮的一种制衡力量。"现代评论派"对中国思想文化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这些思考虽然没有被当时的时代主流倾听,但其坚定的自由主义立场仍有着思想史的意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保持其道德热情的同时,又能以一种理性、务实、宽容的精神来解决所谓"中国问题"。这是"现代评论派"的文化选择留给后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评论 文化选择 自由主义 时代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评论》与科学传播
4
作者 沈毅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6-48,共3页
《现代评论》(周刊)重视对科学的传播:廓清中国科学的现状,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阐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克服浮躁风气的重要性,宣传科学知识。
关键词 《现代评论》(周刊) 科学传播 陈源 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之桥:中国现代著名国人自办英文杂志《中国评论》周报与《天下》月刊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4,共4页
在20世纪30年代杂志出版的繁盛期,大量由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创办的英文杂志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与研究,尤其是以《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1928—1940,1945—1946))和《天下》月刊(T’ien Hsia Monthly,1935—1941)... 在20世纪30年代杂志出版的繁盛期,大量由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创办的英文杂志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与研究,尤其是以《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1928—1940,1945—1946))和《天下》月刊(T’ien Hsia Monthly,1935—1941)为代表在上海出版的众多英文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杂志出版 《天下》 英文 月刊 周报 评论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5—1926:新文化群体的分化及其人文困境——以《语丝》与《现代评论》关系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姚玳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1924年底,《语丝》与《现代评论》先后创刊,编辑部均设于北京大学一院。二刊同人由北京大学两个教授群体组成:《语丝》成员多为本土的浙籍章太炎门生派系,《现代评论》成员多为留英美归国学者派系。二刊相遇实际上是1920年代新文化知识... 1924年底,《语丝》与《现代评论》先后创刊,编辑部均设于北京大学一院。二刊同人由北京大学两个教授群体组成:《语丝》成员多为本土的浙籍章太炎门生派系,《现代评论》成员多为留英美归国学者派系。二刊相遇实际上是1920年代新文化知识分子内部人文主义群体与科学主义群体的相遇,其矛盾隐含诸多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其时《新青年》的时代已经结束,新文化知识分子的分化和各走其路已成大势。《语丝》与《现代评论》的笔战,尤其是因“女师大风潮”而引发的激烈交锋,正是新文化知识分子深层分化的一个表征。双方的论辩除了个人意气、群体积怨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裂痕外,最有意味的是注重人文(尊重学生的个人自由)与注重科学(看重学校的教学秩序)两种文化思路之间的分歧。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已呈不相协调之态,其思路方式变得各执一端,不可调和,终至两败俱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丝》 《现代评论》 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 理性陷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办人、编辑人还是撰稿人——胡适与《现代评论》的关系再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闻学峰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09,共6页
《现代评论》在出版期间与胡适产生了一定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创办人"、"编辑人"、"主要撰稿人"等说法,有人也曾探究过这种关系,但并未能真正的厘清。从胡适的著述、《现代... 《现代评论》在出版期间与胡适产生了一定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创办人"、"编辑人"、"主要撰稿人"等说法,有人也曾探究过这种关系,但并未能真正的厘清。从胡适的著述、《现代评论》的创办过程和有关当事人的回忆等方面综合考察可以发现,胡适并不是《现代评论》的创办人和编辑人。他为该刊撰写的文章数量少且在该刊上所占分量较轻,就此而言,胡适仅是该刊的撰稿人而不是"主要撰稿人"。深入地研究胡适与《现代评论》的关系不仅可以澄清历史事实,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胡适与"现代评论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现代评论》 《太平洋》 创造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评论派政治理念及其困境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孔祥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10,共6页
现代评论派作为自由主义政治派别,通过政论时评积极宣扬其政治理念,内容主要包括个人自由观、法治观、渐进改良观、精英政治观等,不过囿于现实社会的黑暗与压迫,和政治理念本身的软弱,最终导致现代评论派陷入"无地自由"的尴... 现代评论派作为自由主义政治派别,通过政论时评积极宣扬其政治理念,内容主要包括个人自由观、法治观、渐进改良观、精英政治观等,不过囿于现实社会的黑暗与压迫,和政治理念本身的软弱,最终导致现代评论派陷入"无地自由"的尴尬境地。通过考察现代评论派政治理念的成因和表现,以及其政治理念所面临的困境,将有助于剖析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文化,为探究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流变提供一个入手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评论 政治理念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现代化的策略、实践与影响——以《文学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栏目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任美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155,共4页
在文学批评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学评论》作为"国刊",发挥了典型的作用。尤其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任主编设计的现代化策略及其所表现的"注重文学作品的潜在经典性、注重问题的焦点性、注重文学现象的普遍性、注重艺... 在文学批评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学评论》作为"国刊",发挥了典型的作用。尤其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任主编设计的现代化策略及其所表现的"注重文学作品的潜在经典性、注重问题的焦点性、注重文学现象的普遍性、注重艺术的独创性、注重创作的倾向性"等实践方式,深刻地揭示了文学批评现代化之特色与局限,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文学批评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评论》“公共性”的表达和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现代评论》不仅是承载政治、法律、文学等文化思想的历史文本,作为现代传播载体,它还是现代知识分子努力开创的"公共论坛"。它对"公共"的表达:公共论坛、思想的杂志,言说着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基本形成了一... 《现代评论》不仅是承载政治、法律、文学等文化思想的历史文本,作为现代传播载体,它还是现代知识分子努力开创的"公共论坛"。它对"公共"的表达:公共论坛、思想的杂志,言说着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基本形成了一股独立于国家体制和商业资本外的力量,用话语形式展开其"政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评论》 公共性 公共论坛 思想的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文史上的公案:“现代评论派”与鲁迅
11
作者 姜振昌 周雯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22,共5页
一 发轫于20世纪初叶《新青年》“随感录”的中国现代杂文,在1920年代的发展虽不算十分繁荣,但在《新青年》作者分合后也一度呈现出艺术深化、流派纷呈的创作局面。影响较大的是“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
关键词 现代评论 《新青年》 鲁迅 公案 文史 20世纪初叶 现代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评论》经济报道研究
12
作者 沈毅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97,共2页
《现代评论》是20世纪20年代很有影响的周刊。其经济类稿件体现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爱国立场和价值追求。权威而稳定的撰稿人队伍,以及对稿件说理性和数据性要求的重视,是经济报道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现代评论》 经济报道 现代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国家治理》周刊办好 为推进治理现代化不懈努力
13
作者 张建星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73-73,共1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国家治理》周刊创刊启动仪式暨首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进行了多项议程: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周刊 现代 高峰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评论》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有益探索
14
作者 陈二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8-197,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聚集在以《独立评论》为平台的知识分子,对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讨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提出了一些问题及解决思路和措施。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各抒己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局的决... 20世纪30年代,聚集在以《独立评论》为平台的知识分子,对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讨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提出了一些问题及解决思路和措施。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各抒己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局的决策,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对中国农村发展的关注,也为当代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现代 农业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世纪20年代《现代评论》捍卫白话文的论辩
15
作者 沈毅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3-75,共3页
《现代评论》作为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教授的同人周刊,为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和成就,与文化保守势力之间有过一场争论。周刊围绕着白话文的作用、恐"白"症的原因、写好白话文的途径等展开了比较深入的阐述和辩驳。
关键词 《现代评论》 捍卫白话文 论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评论派对五四启蒙传统的继承
16
作者 刘希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2-78,共17页
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国民革命的兴起,新文化阵营核心成员的分化,五四新文化运动遭遇了危机。但是,以胡适为精神领袖的现代评论派坚持了五四启蒙传统。他们以书生报国的情怀,从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对法治的呼吁和主张有节制的爱国运动... 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国民革命的兴起,新文化阵营核心成员的分化,五四新文化运动遭遇了危机。但是,以胡适为精神领袖的现代评论派坚持了五四启蒙传统。他们以书生报国的情怀,从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对法治的呼吁和主张有节制的爱国运动几个方面,继承并发扬了五四启蒙传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这份操守,使得五四启蒙传统薪火未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评论 国民革命 五四启蒙传统 《现代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闲话”与“并非闲话”之间——重审“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论争的发生
17
作者 杜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6-173,共8页
《闲话》与《并非闲话》的发表,打响了陈西滢与周氏兄弟间的笔战,拉开了“现代评论派”与“语丝派”论战的帷幕“。女师大风潮”作为“闲话”事端的背景却并非论战发生的主要原因,其背后派系势力的缠斗更为重要;随着风潮运动从“驱杨”... 《闲话》与《并非闲话》的发表,打响了陈西滢与周氏兄弟间的笔战,拉开了“现代评论派”与“语丝派”论战的帷幕“。女师大风潮”作为“闲话”事端的背景却并非论战发生的主要原因,其背后派系势力的缠斗更为重要;随着风潮运动从“驱杨”转向“倒章”,论战从周陈之争升级为两个集体间的对峙,体现出双方自觉的社团意识及对舆论话语权的激烈竞争。鲁迅与周作人成为论战的“先锋”并不是其个体性被派系势力和社团归属所湮没,只是大环境中的个人在各种机缘下产生了恰与某集体价值合拍的私人化情绪,个体声音与集体力量相互借势针对同一目标时,便产生了“代言人”的效果。种种非文化因素的干扰介入使“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之论争溢出了文化场的“是非”逻辑,隐现着后五四时代文化生态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丝派” 现代评论派”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阐释的理论期待视野——兼论中国现代文学评论标准
18
作者 贾振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探索与争鸣 ,是 8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强势话语 ,其潜形态表现为形式主义“审美自治论”。审美经验具有多维度内涵 ,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总体化审美表达方式的本质特征 ,是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审美阐释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探索与争鸣 ,是 8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强势话语 ,其潜形态表现为形式主义“审美自治论”。审美经验具有多维度内涵 ,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总体化审美表达方式的本质特征 ,是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审美阐释学的理论支点。中国现代文学审美阐释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和兼容性的理论期待视野。其价值旨向不仅具有当下性关怀 ,具有历史感和方向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中国 现代文学 审美经验 审美阐释学 文学批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本杂志的态度看民国时期的编辑思想——以《现代评论》为例
19
作者 范玉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98,共4页
民国十三年(1924年)12月13日,一本名叫《现代评论》的杂志在北京大学创刊。《现代评论》是由当时两个影响较大的编辑群体太平洋社和创造社合作创办的。
关键词 《现代评论》 民国时期 编辑思想 杂志 北京大学 编辑群体 创造社 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艺术评论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
20
作者 张二龙 《电影评介》 2010年第8期92-92,106,共2页
20世纪的西方艺术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各种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了艺术舞台。面对这些难以理解的艺术,人们似乎无从选择。其实如果我们从艺术评论——特别是批评的角度去理解,现代派并不是那么的遥远的。
关键词 艺术评论 批评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