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25—1926:新文化群体的分化及其人文困境——以《语丝》与《现代评论》关系为考察中心 |
姚玳玫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2
|
创办人、编辑人还是撰稿人——胡适与《现代评论》的关系再探 |
闻学峰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3
|
《现代评论》“公共性”的表达和实践 |
易蓉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4
|
《现代评论》与新诗传播 |
沈毅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5
|
从一本杂志的态度看民国时期的编辑思想——以《现代评论》为例 |
范玉吉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6
|
《现代评论》与科学传播 |
沈毅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7
|
上世纪20年代《现代评论》捍卫白话文的论辩 |
沈毅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8
|
《现代评论》经济报道研究 |
沈毅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9
|
《现代评论》的两个专栏:“时事短评”与“闲话” |
颜浩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3 |
4
|
|
10
|
重评《现代评论》 |
李子文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1
|
章川岛谈《现代评论》 |
史癖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论现代评论派对五四启蒙传统的继承 |
刘希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3
|
“现代评论派”史料拾零 |
陈漱渝
|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
1989 |
4
|
|
14
|
追本溯源:重探现代评论派 |
黄裔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1 |
4
|
|
15
|
现代文学社团与新文学女性作家的养成——以现代评论派和袁昌英为中心 |
龚润枝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6
|
“北新书屋”与并非“现代派”的陈翰笙 |
郭汾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7
|
绅士、名士、斗士与流氓——知识人的内战与“文化惯习”的冲突(1924-1926) |
许纪霖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18
|
无所顾忌的作家与教授──我看鲁迅与陈西滢的笔墨官司 |
阎晶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19
|
鲁迅的一句诗 |
董大中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20
|
鲁迅与徐志摩论辩述评 |
刘炎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6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