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医学情境下“好死”如何可能?——评《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仁富 汪丽华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1期87-89,共3页
《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作为医学人文和生命伦理学的专著,紧扣现代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医学根本使命的生死主题,以生命哲学和生命伦理学为视野,围绕"尊严死亡"这一核心议题,对于人的"好死"愿望和现代医学如何让人&... 《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作为医学人文和生命伦理学的专著,紧扣现代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医学根本使命的生死主题,以生命哲学和生命伦理学为视野,围绕"尊严死亡"这一核心议题,对于人的"好死"愿望和现代医学如何让人"不得好死"的现实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对现代医学如何利用医学技术消解死亡的尊严及生命的尊严进行了反省,并探讨了在现代医学情境下一个人"好死"如何可能的理念和技术策略,是一部当代生死学和生死教育、生命教育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 现代医学情境 全人医学 优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严死亡:现代社会亟需接纳的死亡理念——评王云岭《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庆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12期1573-1574,共2页
一个开放的文明社会不应忌讳对死亡话题的公开探讨。20世纪80年代陕西汉中发生的所谓的"安乐死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患者权利、尊严死的热烈讨论。进入新世纪,临终关怀、舒缓医疗从理念演进到临床实践后,有关终末期患者的尊严问题也... 一个开放的文明社会不应忌讳对死亡话题的公开探讨。20世纪80年代陕西汉中发生的所谓的"安乐死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患者权利、尊严死的热烈讨论。进入新世纪,临终关怀、舒缓医疗从理念演进到临床实践后,有关终末期患者的尊严问题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尊严 现代医学 患者权利 文明社会 临终关怀 临床实践 安乐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严死亡如何可能?——评王云岭《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
3
作者 陈化 刘俊荣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3期407-407,共1页
尊严死亡已经成为现代生命伦理学热烈讨论的重要议题。这既是对现代生物技术临床运用带来诸多伦理挑战的反思与回应,更是现代世界急剧变迁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主体精神的内在诉求:一个处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现代社会,日益彰显个体道德... 尊严死亡已经成为现代生命伦理学热烈讨论的重要议题。这既是对现代生物技术临床运用带来诸多伦理挑战的反思与回应,更是现代世界急剧变迁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主体精神的内在诉求:一个处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现代社会,日益彰显个体道德与价值追求,即使在面对死亡这一“宿命”问题上,人们也不再是被动地听天由命,而是可以自由理性地作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尊严 现代医学 现代生物技术 生命伦理学 伦理挑战 临床运用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目标及实施方法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鲍中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6期805-807,共3页
现代医学模式的兴起呼唤医学院校实施以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死亡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生命教育,其目标包括有认清生命本质、尊重生命存在、创造生命价值。要通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融入医学... 现代医学模式的兴起呼唤医学院校实施以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死亡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生命教育,其目标包括有认清生命本质、尊重生命存在、创造生命价值。要通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探寻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等方式开展医学生生命教育,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 生命价值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性:后现代医学时代一个特征——非典型肺炎流行引发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邱鸿钟 梁瑞琼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5期9-11,共3页
以非典型肺炎为案例 ,从后现代思维的角度讨论了现代医学的一些认识论问题和非典型肺炎流行引起恐慌的认识原因 ;提出了超越现代医学的后现代思维策略。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现代医学 现代思维 患病率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尊严死合法化的渐进路径
6
作者 方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8,共13页
尊严死合法化意在对临终患者本人以及其家属、医疗方等主体中止治疗行为作出法律评价,保障临终患者的善终。参酌比较法上的尊严死合法化模式,结合我国尊严死合法化的实践探索与制约因素,我国当前宜按照渐进稳妥路径明确中止治疗行为中... 尊严死合法化意在对临终患者本人以及其家属、医疗方等主体中止治疗行为作出法律评价,保障临终患者的善终。参酌比较法上的尊严死合法化模式,结合我国尊严死合法化的实践探索与制约因素,我国当前宜按照渐进稳妥路径明确中止治疗行为中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减免规范。在临终条件下,各方主体减免承担法律责任存在三种情形:(1)在患者具有明确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家属、医疗方等通过信息提供等方式协助患者表达真意,尊重患者真意中止治疗的;(2)在患者不具有明确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家属、医疗方等按照患者的最佳利益解释患者真意而中止治疗的;(3)在患者不具有意思表示情况下,因为医疗达限且无效而中止治疗的。在这三种情形中,本人以外的其他主体进行中止治疗行为所负论证义务依次递增。此外,由于各类制约因素的存在,在设置责任减免规范的同时,也需要强调国家在化解各类制约因素上的积极义务,从而逐步推动我国尊严死合法化从责任减免向权利保障的规范进路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 生命权 善终 安宁疗护 生前预嘱 生命与死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医学中的生命伦理问题
7
作者 曹宪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生命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越来越广阔的道路。随着脏器移植、体外授精、生命维持装置以及身心调控等方面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人类已经在为自身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了。然而,欣喜之余,人们越来越感觉到。
关键词 伦理问题 安乐死 生存权 死亡概念 医学伦理学 道德规范 植物人 社会 现代医学 尊重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思想和现代医学模式
8
作者 葛荣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47-51,共5页
自本世纪以来,由于现代医学实践的长足进展,使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1954-1959年的疾病构成,其前四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结核病和消化系统疾病;1974-1978年头四位则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 自本世纪以来,由于现代医学实践的长足进展,使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1954-1959年的疾病构成,其前四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结核病和消化系统疾病;1974-1978年头四位则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疾病。由于中国和世界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根本变化,使传统生物学医学模式不得不被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代替,开始由单一的生物模式向综合性的医学模式转变。这是人类医学健康模式的一次重大飞跃。现代医学模式不同于西方生物学模式的地方,主要表观在三方面:第一,在病因上,由单因果模式向综合因果模式转变。现代医学不简单地把人看成是纯生物学的人,而是把人看成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整体的人。发病原因不只是单一的化学因素(有毒化学物质、变态反应原、机体所需要化学物质的过剩或缺乏)、物理因素(放射线、高温、噪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 医学 道家思想 老子思想 死亡 生物学模式 心理因素 医学 心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尊严与死亡权 被引量:13
9
作者 吕建高 谢萍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9-134,共6页
人的尊严是一项古老价值,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人的尊严理论的分歧在于它是内生的还是获得的。尽管这种争论至今未有定论,但二战后的法律文件将人的尊严地位提升到人权基础的高度。就临终病人的死亡权而言,康德"基于道德自主的人的尊严... 人的尊严是一项古老价值,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人的尊严理论的分歧在于它是内生的还是获得的。尽管这种争论至今未有定论,但二战后的法律文件将人的尊严地位提升到人权基础的高度。就临终病人的死亡权而言,康德"基于道德自主的人的尊严"之哲学智慧受到挑战。人的尊严之现代意蕴主张以"尊重人"替代"尊重选择"而成为首要原则。人的尊严是病人自主的基础。死亡权的尊严内涵是作为选择的尊严和作为关系的尊严之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死亡 自主 尊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龄化社会中的尊严死亡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丽娜 王云岭 孙洪岩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3-46,55,共5页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尊严死亡问题成为日渐重要的社会议题。修白的《天年》描述了某些中国养老院中老年人的死亡缺乏尊严的状况。对中国老年人来说,尊严死亡之所以难以实现,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晚...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尊严死亡问题成为日渐重要的社会议题。修白的《天年》描述了某些中国养老院中老年人的死亡缺乏尊严的状况。对中国老年人来说,尊严死亡之所以难以实现,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缺乏充分经济支撑和生活照料;二是普通公众多持拒斥死亡的观念,现代医学则视死亡为敌人;三是中国安宁疗护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之道是进行三个条件的建设,基本条件: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观念条件:普及生死教育和尊严死亡的理念;建制条件:加强安宁疗护机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尊严 尊严死亡 老龄化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终关怀——实现死亡尊严之路 被引量:8
11
作者 廖淋森 张洪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死亡尊严是现代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追求目标。临终关怀则是实现死亡尊严的途径之一。从临终关怀角度来讲,临终关怀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性化都能较好的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让其能在生命弥留之际带着尊严离去。正确地认识和实施... 死亡尊严是现代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追求目标。临终关怀则是实现死亡尊严的途径之一。从临终关怀角度来讲,临终关怀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性化都能较好的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让其能在生命弥留之际带着尊严离去。正确地认识和实施临终关怀,在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快的形势下,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尊严 临终关怀 生命伦理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医学生开展“死亡质量”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穆敬雯 刘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死亡质量"也日趋被重视。从传统理念下对死亡质量的忽视和漠然到现代医学模式下人们对死亡质量的思考,从安乐死的提出到临终人文关怀的意识,阐述了对医学生实施"死亡质量"教...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死亡质量"也日趋被重视。从传统理念下对死亡质量的忽视和漠然到现代医学模式下人们对死亡质量的思考,从安乐死的提出到临终人文关怀的意识,阐述了对医学生实施"死亡质量"教育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质量 安乐死 生命伦理 临终人文关怀 现代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医生协助死亡的争论:医学伦理学无与伦比进步的40年?
13
作者 关健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2期262-263,共2页
[引言]本期争鸣中谈及了一个伦理学的高频词“尊严”。正如讨论中所言,对于尊严,虽历经长期的讨论,但终无定论。编者试图寻找针对尊严问题的国外同行的声音,遍寻不得。从争鸣的讨论内容中,相信每个人都会重新理解尊严,并收获不同... [引言]本期争鸣中谈及了一个伦理学的高频词“尊严”。正如讨论中所言,对于尊严,虽历经长期的讨论,但终无定论。编者试图寻找针对尊严问题的国外同行的声音,遍寻不得。从争鸣的讨论内容中,相信每个人都会重新理解尊严,并收获不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 协助死亡 医生 讨论内容 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死亡的尊严与权利——以癌症病人自杀现象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长梅 尚咏梅 +1 位作者 焦春红 孙洪岩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2,共3页
现代医学对晚期癌症病人死亡过程的过分干预使得死亡的尊严与权利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病人自杀现象的理解则更应该借助于尊严死亡的理念。通过文献研究认为,难以忍受的躯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是造成癌症病人自杀的首要原因。因此,... 现代医学对晚期癌症病人死亡过程的过分干预使得死亡的尊严与权利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病人自杀现象的理解则更应该借助于尊严死亡的理念。通过文献研究认为,难以忍受的躯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是造成癌症病人自杀的首要原因。因此,癌症病人的自杀行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为一种摆脱艰难生存境遇的尝试。医生和家属都应充分考量癌症病人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给予他们真挚的关爱,在必要的时候,应允许癌症病人选择一种坦然的、平静的、有尊严的死亡方式,赋予他们选择死亡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尊严 自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临终病人死亡质量研究现状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范卉 徐中芹 马春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84-1186,共3页
介绍了影响我国老年临终病人死亡质量的相关因素、国内外老年病人临终关怀与死亡质量的研究现状及护理进展,思考老年临终病人关怀措施,以提高老年临终病人的死亡质量。
关键词 老年病人 死亡质量 缓和医疗 生前预嘱 临终关怀 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死亡叙事的医疗社会生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景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自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持续改善,医疗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受制于一系列来自医疗社会生态的... 自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持续改善,医疗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受制于一系列来自医疗社会生态的严峻挑战。医疗社会生态是指,影响临床医学实践的卫生政策和医疗制度、支配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人们的健康需求和就医行为,以及关联医患关系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信任。患者家属有关亲人病故经历的叙事可以作为审视医疗社会生态的一面透镜,其中折射而出的尖锐问题之一即是尊严死之难。这一难题的主要成因包括死亡的医学化、医疗机构的市场化、重大医事抉择的去主体化以及医疗家庭主义的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叙事 医疗社会生态 尊严 死亡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护理伦理学应用于临终护理的体会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菲菲 马喜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2期58-59,共2页
对于一些恶性疾病,治疗已经没有意义,进行临终护理尤为重要。运用现代护理学开展临终护理工作,应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充分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选择权。在进行死亡教育时要适宜适度。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与... 对于一些恶性疾病,治疗已经没有意义,进行临终护理尤为重要。运用现代护理学开展临终护理工作,应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充分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选择权。在进行死亡教育时要适宜适度。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护理 护理伦理学 死亡教育 生命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伟勋“现代生死学”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聪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5,48,共4页
"现代生死学"是傅伟勋后期思想中的重要哲学理论之一,这一思想揭示了实存主体探索和超克死亡问题的宗教性实质,肯定了生与死的一体两面性,强调了现代生死学以心性体认为本位的理论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在科际整合的必... "现代生死学"是傅伟勋后期思想中的重要哲学理论之一,这一思想揭示了实存主体探索和超克死亡问题的宗教性实质,肯定了生与死的一体两面性,强调了现代生死学以心性体认为本位的理论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在科际整合的必要性与提升个体实存的生命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伟勋 现代生死学 死亡 死亡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脑死亡法医病理学研究及《环椎后弓切除术式》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德祥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7,15,共8页
脑死亡的提出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因为它关系到人的生与死的定义和判定;关系到临床复苏的标准和是否有效;关系到伤病者的死亡何时宣告,临床抢救几时终结;关系到器官移植的开展;关系死亡的哲学、生物学、医学、法律等广范领域。... 脑死亡的提出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因为它关系到人的生与死的定义和判定;关系到临床复苏的标准和是否有效;关系到伤病者的死亡何时宣告,临床抢救几时终结;关系到器官移植的开展;关系死亡的哲学、生物学、医学、法律等广范领域。因此,成为现代法医学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病理学研究 术式 切除 后弓 环椎 现代医学发展 临床抢救 器官移植 研究课题 生物学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前预嘱实施中的伦理争议与应对
20
作者 陈龙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2-1067,共6页
生前预嘱是个人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对临终阶段医疗救治意愿进行预先声明的法律文件。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医疗职业伦理规范、现行政策法规体系以及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生前预嘱在中国的社会实践面临着显著的伦理困... 生前预嘱是个人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对临终阶段医疗救治意愿进行预先声明的法律文件。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医疗职业伦理规范、现行政策法规体系以及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生前预嘱在中国的社会实践面临着显著的伦理困境与实施挑战。为有效推进这一制度的落地实施,需从加强公民生命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等多维度协同发力,系统性地破解实践难题,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预嘱 死亡 人格尊严 医疗自主权 安宁疗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