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6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浅议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书平 李富江 +1 位作者 王瑞贞 祖召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4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h均值 1次值 污染监测 取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
2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4-484,共1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国务院常务会议 污染综合防治 温家宝 大气 部署 修订 主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研究及未来我国标准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和金梅 王宗爽 +5 位作者 郭敏 顾闫悦 江梅 胡京南 武雪芳 柴发合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7-1910,共14页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进构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从全球视角研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文系统研究了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分类、污染物项目和浓度限值以及达标统计要求,并与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进构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从全球视角研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文系统研究了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分类、污染物项目和浓度限值以及达标统计要求,并与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有126个国家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欧洲以94%的标准制定比例居于第1位。②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为主,其中约1/4的国家对标准进行了分类分级或分区。③全球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共纳入72项污染物,其中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是主要的污染物项目。④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_(2.5)、PM_(10)、SO_(2)、NO_(2)年均浓度限值分别在8~40、20~120、10~117、20~200μg/m^(3)之间,O_(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限值和CO 8 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在60~256.8μg/m^(3)和2~22.9 mg/m^(3)之间;PM_(2.5)、PM_(10)、SO_(2)、NO_(2)全球人口密度年均加权浓度限值分别为18.1、39.1、41.4、52.6μg/m^(3),O_(3)全球人口密度日最大8 h平均加权浓度和CO全球人口密度8 h平均加权浓度限值分别为114.9μg/m^(3)和9.7 mg/m^(3)。⑤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CO浓度限值严于大部分国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NO_(2)浓度限值与大部分欧美国家持平;SO_(2)、O_(3)、PM_(2.5)和PM_(10)的一级、二级浓度限值之间差距较大,一级浓度限值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二级浓度限值普遍较宽松。⑥1/4~1/3的国家规定了达标统计要求,巴西和瑞士的要求相对较严,我国的达标统计要求在国际上较为宽松。因此,建议基于中国及全球最新空气质量基准、国内外标准以及我国污染物环境背景值、美丽中国基本实现要求、降碳减污协同影响等5个维度,修订提出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污染物 PM_(2.5) 臭氧(O_(3)) 浓度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徐双 秦慧敏 +3 位作者 邱兰 董云云 李灯熬 赵菊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3-558,共16页
【目的】客观评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了解空气质量现状,控制污染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据污染因子浓度监测值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用于长治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并对首要污染因子... 【目的】客观评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了解空气质量现状,控制污染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据污染因子浓度监测值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用于长治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并对首要污染因子与其他污染因子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阶梯型隶属度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相较AQI(Ambient Air Quality Index)和内梅罗指数法能够综合所有污染因子的作用更加全面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且长治市2017—2022共6年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逐渐好转。长治市的首要污染因子为PM_(10),且与PM_(2.5)、SO_(2)、NO_(2)、CO均具有相关性,相关性依次递减,而与O_(3)不具相关性。通过污染因子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每年一、四季度PM_(2.5)、PM_(10)、CO、NO_(2)、SO_(2)的浓度会上升,二、三季度5种污染因子的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一、四季度5项污染因子的浓度值高于二、三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所有污染因子均呈现下降趋势,且CO浓度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市 环境空气质量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影响因素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监测用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质量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翀 吕怡兵 +7 位作者 杨婧 谭铃 吴海 丁萌萌 杨静 王德发 李和通 马焕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所使用的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的质量状况,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的实验室中的99家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共涉及35家制造商。选择其中使用占比较高的10家,另外再随机选取6...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所使用的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的质量状况,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的实验室中的99家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共涉及35家制造商。选择其中使用占比较高的10家,另外再随机选取6家,通过匿名采购等方式获取31瓶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经两家测试单位分别测试后,采用归一化偏差(E_(n))法和相对偏差法两种方法评价所选标准物质的量值准确性和监测适用性,同时依照相关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评估其证书完整性和规范性。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16家制造商中,14家的27瓶气体标准物质定值准确,2家的4瓶气体标准物质定值不准确;9家证书相对完整、规范,其余7家普遍存在缺少标准物质唯一标识等问题,部分制造商甚至存在涉嫌冒用证书、证书中的定值浓度超出认定范围等问题。鉴于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是保障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的重要基础,且制造商数量众多,建议使用者加强标准物质质量评估工作,并审查其所附证书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监测 非甲烷总烃 气体标准物质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比较 被引量:54
6
作者 王宗爽 武婷 +4 位作者 车飞 王晟 周羽化 钱小平 武雪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60,共8页
颁布实施并于1996年修订且于2000年进行了修改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已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及评价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修订.针对1996年以来国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新进展,研究了美国、欧盟、世界卫... 颁布实施并于1996年修订且于2000年进行了修改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已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及评价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修订.针对1996年以来国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新进展,研究了美国、欧盟、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家、地区和组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就主要污染物控制项目、浓度限值、达标的统计要求及标准实施要求等进行了对比和讨论.结果表明,PM10,SO2,NO2,CO和Pb等仍是绝大多数国家共同控制的污染物,发达国家增加了PM2.5项目,并有增加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趋势.中国未规定污染物达标的统计要求,更没有具体的环境质量标准实施要求,相对放宽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建议未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工作中应综合考虑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 可吸入颗粒物 细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历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占山 车飞 +5 位作者 任春 徐舒 王晟 李琴 王宗爽 武雪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研究了美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素构成及浓度限值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美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照保护对象分为两级,由污染物、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和达标统计要求构成;该标准自1971年首次制定以来共修订11次,最初污染物为二氧化硫... 研究了美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素构成及浓度限值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美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照保护对象分为两级,由污染物、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和达标统计要求构成;该标准自1971年首次制定以来共修订11次,最初污染物为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光化学氧化剂(以O3计)、碳氢化合物(HC)、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6种,期间废除了TSP和HC,增加了颗粒物PM10、PM2.5和Pb,当前为7种污染物;PM2.5年和24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收紧20%和46%,O38h和Pb三个月平均浓度限值分别收紧6%和90%;达标统计要求由最初的超标次数,调整为浓度百分位数和年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 基准空气污染物 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学业质量标准的区域化建构与实施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洁如 毛成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2-55,共4页
文章基于义教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以第一学段为例,从“听、说、读、写、合作”五个维度提炼第一学段语文能力,并针对每一能力项厘定三个水平要求及能力表征,形成可操作的区域化过程性评价质量标准。在实践运用方面,基于区域化质量... 文章基于义教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以第一学段为例,从“听、说、读、写、合作”五个维度提炼第一学段语文能力,并针对每一能力项厘定三个水平要求及能力表征,形成可操作的区域化过程性评价质量标准。在实践运用方面,基于区域化质量标准设计过程性评价工具,以改进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内化标准,促进学生实现反思性成长,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学段 学业质量标准 区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分银行视角的在线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然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0,共9页
在教育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在线学习已成为常见的学习方式。借助学分银行优势,建立统一的在线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是提升在线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权威标准的核心指标进行概括与归纳,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对指标进行... 在教育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在线学习已成为常见的学习方式。借助学分银行优势,建立统一的在线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是提升在线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权威标准的核心指标进行概括与归纳,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对指标进行删改、增补,结合层次分析法,为不同指标维度赋上权重系数,最终形成学习内容、教师团队、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质量保证和课程认可度6个维度、17个一级指标的在线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旨在为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学分认证和转换提供科学的参考指标,完善数字化学习成果认证机制,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在线课程 质量标准 学分银行 终身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两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锦菊 沈亦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3年第6期24-26,共3页
比较了中美两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功能区划分、标准级别、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污染物质量浓度限值等内容。指出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频次高于我国;污染物控制项目较我国少;标准级别的制定和污染物质量浓度限值总体... 比较了中美两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功能区划分、标准级别、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污染物质量浓度限值等内容。指出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频次高于我国;污染物控制项目较我国少;标准级别的制定和污染物质量浓度限值总体上较我国宽松。但是,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注重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污染物如PM2 5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 中国 美国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国外相应标准的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瑞斌 王明霞 安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39,共5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国家标准化工作程序的规定,国家环保局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原《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进行了修订,并于1996年1月18日颁布了修订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国家标准化工作程序的规定,国家环保局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原《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进行了修订,并于1996年1月18日颁布了修订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996年10月1日起已在全国实施,代替GB3095-82。为配合该标准的实施,本文对比了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铅、苯并(a)芘和氟化物等10项污染物与国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相应污染物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指标列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被引量:1
12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PM2.5 国务院常务会议 污染综合防治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的实施能否助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9
13
作者 刘和旺 刘池 郑世林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55,共11页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终究需要通过企业高质量发展予以实现。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污染密集型行业工业企业数据,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终究需要通过企业高质量发展予以实现。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污染密集型行业工业企业数据,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该政策的实施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新标准政策的实施主要影响的是非国有企业和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是通过倒逼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治理结构优化来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的。上述结论对新时代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双重差分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江苏省PM_(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需求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灵君 夏思佳 姜伟立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现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的3项指标(SO2,NO2和PM10)已不足以全面反映江苏省大气复合污染状况,与公众感受差距较大。通过分析江苏省PM2.5污染现状和污染源状况,综合大气中PM2.5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以及国外PM2.... 现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的3项指标(SO2,NO2和PM10)已不足以全面反映江苏省大气复合污染状况,与公众感受差距较大。通过分析江苏省PM2.5污染现状和污染源状况,综合大气中PM2.5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以及国外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建议江苏省将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体系,建立适合江苏省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PM2.5 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质量标准的发展及关注点
15
作者 胡昌勤 姚尚辰 冯艳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5,共15页
药品质量标准服务于药品监管,是药品监督检验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产品生产者判断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本文从论述抗生素质量标准的发展规律着手,探讨当前抗生素标准的热点问题。通过精... 药品质量标准服务于药品监管,是药品监督检验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产品生产者判断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本文从论述抗生素质量标准的发展规律着手,探讨当前抗生素标准的热点问题。通过精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效地表征/控制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利用精准的化学分析替代传统的生物学分析是当代抗生素质量标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质量标准 药典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制订颗粒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历程及对我国的借鉴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立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0-28,共9页
通过回顾欧美制订空气质量目标、建立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基准和标准的原则和方法,借鉴发达国家治理大气细颗粒污染物的成功经验和制(修)订大气细颗粒物环境质量标准的理论、方法和历程,结合我国空气颗粒污染物的特征和科学研究的现状,... 通过回顾欧美制订空气质量目标、建立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基准和标准的原则和方法,借鉴发达国家治理大气细颗粒污染物的成功经验和制(修)订大气细颗粒物环境质量标准的理论、方法和历程,结合我国空气颗粒污染物的特征和科学研究的现状,提出应由国家主管部门通过顶层设计,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提供科学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出版我国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基准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染物 环境空气质量基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制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17
作者 张桂清 梁志豪 +6 位作者 刘青 吴小平 罗海凌 姚俊新 刘斌 林占熺 江书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2,共17页
为探究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浸泡时间对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的影响;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和国标检测复方... 为探究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浸泡时间对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的影响;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和国标检测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粒度、水分含量、干燥失重、装量差异、可溶性、微生物限量和重金属含量;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的菌草灵芝、紫苏和富硒茶原材料进行鉴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单糖和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提取温度80℃、超声时间2.5 h、料液比(g/mL)1∶25、提取次数2次、浸泡时间6 h;其颗粒粒度、水分含量、干燥失重、装量差异和可溶性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微生物限量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标要求,其中硒平均质量分数为0.0583 mg/kg;得到的菌草灵芝、紫苏和富硒茶的薄层色谱条带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对其测定无干扰;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10、1.166、8.708、1.265、0.824、5.79、2.58、1.72和1.67 mg/g。以上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复方菌草灵芝颗粒水提工艺稳定可靠,颗粒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建立的复方菌草灵芝颗粒水提工艺质量标准科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灵芝 水提工艺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特日七味丸质量标准建立
18
作者 乌日吉木斯 李淑艳 +2 位作者 乘风 其其格 韩阿斯如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6-1442,共7页
目的 建立蒙药巴特日七味丸质量标准。方法 对草乌叶、诃子、茜草、多叶棘豆、黑云香、麝香、银朱进行显微鉴别,TLC法定性鉴别诃子、茜草、多叶棘豆、麝香,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鞣花酸、槲皮素、山柰酚、羟基茜草素、大叶茜草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蒙药巴特日七味丸质量标准。方法 对草乌叶、诃子、茜草、多叶棘豆、黑云香、麝香、银朱进行显微鉴别,TLC法定性鉴别诃子、茜草、多叶棘豆、麝香,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鞣花酸、槲皮素、山柰酚、羟基茜草素、大叶茜草素的含量。结果 各单味药显微特征明显。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8.1%~100.0%,RSD 0.16%~1.24%。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巴特日七味丸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特日七味丸 质量标准 显微鉴别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饲料原料迷迭香质量标准研究
19
作者 常选妞 姬向波 +2 位作者 张利娜 陈青 樊克锋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32-139,共8页
试验旨在建立天然植物饲料原料迷迭香(rosemary)的质量标准。试验收集不同产地17批迷迭香原料,对其进行外观性状观察、薄层色谱鉴别及水分、粗灰分、挥发油、出膏率和含量的测定,并建立迷迭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结果表明... 试验旨在建立天然植物饲料原料迷迭香(rosemary)的质量标准。试验收集不同产地17批迷迭香原料,对其进行外观性状观察、薄层色谱鉴别及水分、粗灰分、挥发油、出膏率和含量的测定,并建立迷迭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迷迭香薄层斑点清晰,分离度好;17批迷迭香粉碎物水分、粗灰分、挥发油、迷迭香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1%、5.4%、2.20 mL/100 g、2.35%;粗提物水分、粗灰分、出膏率、迷迭香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1%、1.4%、20.5%、14.14%。初步拟定粉碎物水分、粗灰分、挥发油及迷迭香酸含量标准分别为水分≤10.0%、粗灰分≤7.0%、挥发油≥1.50 mL/100 g、迷迭香酸含量≥1.80%;固态粗提物分别为水分≤5.0%、粗灰分≤1.7%、迷迭香酸含量≥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原料 迷迭香 迷迭香酸 质量标准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的敏感度及区域分异——以第一阶段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兴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8,43,共6页
明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敏感因素和敏感度,是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以第一阶段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为例,基于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估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经济和人口因素的敏感度。结果表明:GDP、工业增加值、建... 明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敏感因素和敏感度,是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以第一阶段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为例,基于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估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经济和人口因素的敏感度。结果表明:GDP、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人口密度指标分别提高5%,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7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将分别下降0.124%、0.165%、0.376%、0.466%、0.097%、0.390%和0.739%,各区域和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敏感因素和敏感程度差异较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西部>东部>中部>东北。环境空气质量对人口集聚的敏感程度大于经济增长的敏感度。如不尽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适度、有序推进城镇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新型城镇化的目标都将总体降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口集聚 城市 环境空气质量 效率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