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祖增 陈科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难以适配生态文明建设秩序期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行噪声立法在规范层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名称与传统环境要素污染立法体例表达上不一致,立法生态化理念缺失,环境噪声侵权归责原则适用混乱,噪声治...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难以适配生态文明建设秩序期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行噪声立法在规范层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名称与传统环境要素污染立法体例表达上不一致,立法生态化理念缺失,环境噪声侵权归责原则适用混乱,噪声治理涵射范围过于狭隘及噪声污染衡量标准长期错位。基于此,应厘清《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的规范理路,从立法理念的生态化、名称表达的统一化、噪声污染定义的扩大化、侵权归责原则回归的理性化等方面对现行噪声立法进行调适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生态文明建设 规范理路 调适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被引量:1
2
《新疆农垦科技》 2020年第8期55-57,共3页
(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 (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噪声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体健康 改善生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污染防治法的完善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鉴非 徐顽强 周玉承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4-36,共3页
建立完善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原则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是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防治法 法律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环境噪声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玲 谢志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99,共4页
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黄石市多年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了黄石市环境噪声的现状水平和污染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声学 环境噪声 污染特征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着力点的思考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祥民 姜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3-101,共9页
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能用来说明2015年修订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防治大气污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些成就主要是由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 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能用来说明2015年修订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防治大气污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些成就主要是由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标志的政府防治大气污染的行动取得的。《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的加"严"修订主要表现在:罚则条款数量增加;违法行为种类增加;责任类型增多;多处设定"惩罚束";设定阶梯式处罚;创设身份罚新形式,多处设定机能罚等方面。那些加"严"修订都服务于实现"行为人不违反"这个规制目标。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使"行为人不违反"的法律不能保证使环境达到一定的质量目标。近年我国政府环境保护举措取得成功的秘诀主要有三点,即:(1)减少绝对排放量;(2)政府负责,而不是行政相对人负责;(3)用权力推行,而不是用设惩罚"威胁"行政相使之守法的方式寻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要让大气污染防治法成为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依据和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的保障,必须对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再行修订。新的修订应当以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行为为着力点。这样的修订主要应当考虑:建立大气质量目标制度;健全总行为控制制度;按照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明确对各级政府、地方权力机关的授权;规定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的职责和相关行政权运行的约束程序。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了以"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行为"为着重点的修改之后,国家将取得法治国家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建设的双重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法 总行为控制 大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威权管制到社会治理——关于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0
6
作者 胡苑 郑少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156,共7页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正在进行之中,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除了基于气候变化问题对二氧化碳的规制作出回应,以及结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提出大气污染防治应引入分区管理制度外,现行《大气污染防治...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正在进行之中,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除了基于气候变化问题对二氧化碳的规制作出回应,以及结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提出大气污染防治应引入分区管理制度外,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仍然呈现出以政府为主体,以污染企业为规制对象的单一化威权体制特征,其法律实施效果不佳,也不符合现代社会自我管制与和谐发展的要求。为此,需要加强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为社会自我管制和公众参与提供条件,并基于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动因的不同,改变目前法律责任规定中重行政责任轻民事责任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 二氧化碳 市场机制 社会自我管制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韩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被引量:25
7
作者 邱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在东亚地区,日本、韩国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最为活跃,先后制定了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本文从立法背景、立法模式、主要内容及制度设置、土壤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等方面,对日本、韩国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这... 在东亚地区,日本、韩国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最为活跃,先后制定了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本文从立法背景、立法模式、主要内容及制度设置、土壤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等方面,对日本、韩国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立法实践及其施行经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有实际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防治法 立法概况 立法模式 制度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流域水资源保护看《水污染防治法》修订 被引量:4
8
作者 潘泊 汪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9-31,共3页
《水污染防治法》的两次修订都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较之1996年的修订内容,2008年的修订虽然尚未确定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 《水污染防治法》的两次修订都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较之1996年的修订内容,2008年的修订虽然尚未确定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实际上赋予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及流域管理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权,从而影响和促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防治法 修订 流域水资源保护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污染防治法》在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的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13
9
作者 林龙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4,共3页
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首次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纳入防治范围,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重视。然而该法大部分规定均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有效的农村水污染监督管理机制,公众参与制... 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首次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纳入防治范围,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重视。然而该法大部分规定均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有效的农村水污染监督管理机制,公众参与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为了保护农村水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当转变立法理念,建立城乡并重的水污染防治机制,细化农村水污染防治相关规定,扩大水污染源控制范围,健全农村水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充分保障农民的环境知情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防治法 农村水污染 法律制度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饮水安全的法律思考——兼论《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吕忠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99,共5页
保障饮水安全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与法律问题。从法律控制的角度,必须正确认识饮水安全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根据其自然属性建立饮水安全供应与需求机制,根据其经济属性建立饮水安全市场交易机制,根据其社会属性... 保障饮水安全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与法律问题。从法律控制的角度,必须正确认识饮水安全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根据其自然属性建立饮水安全供应与需求机制,根据其经济属性建立饮水安全市场交易机制,根据其社会属性建立饮水安全管理机制。正在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是保障饮水质量安全的重要法律,应该以保障饮水安全为价值目标,建立与《水法》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制度,引进市场化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安全 法律保障 《水污染防治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防治法》控制手段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166,共6页
文章以主张重视和细分水污染控制手段为前提,以反思和重构现行的水污染控制手段为研究目的。采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剖析现行水污染控制手段存在的诸多弊端;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美国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经验,探析与总结选用水污染控... 文章以主张重视和细分水污染控制手段为前提,以反思和重构现行的水污染控制手段为研究目的。采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剖析现行水污染控制手段存在的诸多弊端;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美国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经验,探析与总结选用水污染控制手段的内在规律诉求。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对于水污染的防治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甚理想,其重要原因在于重视了宏观的立法理念更新和微观具体制度完善,却忽视了中观层面的水污染控制手段的改进。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虽然历经修订,但其对于水污染的控制手段却一直延循的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排污标准控制手段。这种手段在内在机理与外显制度上难以实现预期立法目的,它实施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是一种列举而非概括的控制手段,难免顾此失彼。故此,我们的立法修订不能止步于反思和完善具体制度和机制,但更要反思《水污染防治法》的控制手段,重视以水质目标为标准的控制手段,并相应进行具体制度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法 控制手段 排污标准 水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电力工业发展的宏观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志轩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6-49,共4页
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法新修订的主要内容;重点从电力需求、电力结构和布局调整、电力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水平、电力企业依法科学管理、电力建设及运行成本变化等几方面宏观分析大气法对电力工业发展的影响,提出电力企业在认真贯彻大气法... 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法新修订的主要内容;重点从电力需求、电力结构和布局调整、电力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水平、电力企业依法科学管理、电力建设及运行成本变化等几方面宏观分析大气法对电力工业发展的影响,提出电力企业在认真贯彻大气法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工业 宏观影响 大气污染防治法 电力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防治法》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控制体系的评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俊 孙宋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对于温室气体控制是否应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调整范畴,一直都有争议。不应将温室气体控制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调整范畴,这不仅是由于温室气体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也是由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决定的。温室气体主要来... 对于温室气体控制是否应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调整范畴,一直都有争议。不应将温室气体控制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调整范畴,这不仅是由于温室气体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也是由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决定的。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能源生产等"上游活动"和公众生活消费等"下游活动"。我们应对其进行上堵下疏:一方面力促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倡导低碳生活,将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共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必要将温室气体控制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调整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 温室气体 排放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制思路与手段的思辨与选择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4-132,共9页
如同大多数法律一样,《大气污染防治法》秉承了个体行为规制这一规制思路,采用了个体排污规制这一规制手段。然而,个体排污规制并不能决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多寡,从而无法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法》目标的实现。究其根源,是个体行为规... 如同大多数法律一样,《大气污染防治法》秉承了个体行为规制这一规制思路,采用了个体排污规制这一规制手段。然而,个体排污规制并不能决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多寡,从而无法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法》目标的实现。究其根源,是个体行为规制这一规制思路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上的不适用。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目标出发,与之最为契合的规制思路是总行为规制,最为契合的规制手段是环境质量目标规制。《大气污染防治法》需要对法律设置进行革新,在健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与变革地方政府法律责任的基础上,通过总则、分则与罚则的规定,有效实施环境质量目标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法 规制手段 规制思路 环境质量目标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15
作者 付怡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5,共2页
介绍了2008年哈尔滨市区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分析了环境噪声污染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关键词 哈尔滨市 环境噪声 污染原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 被引量:2
16
作者 晋海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4期17-22,共6页
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措施。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在法律框架下有序推进。以法典模式制订《低碳城市建设法》或《气候变化应对法》,尚欠缺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框架法模式制订《低碳城市建设法》或《气候变化应对... 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措施。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在法律框架下有序推进。以法典模式制订《低碳城市建设法》或《气候变化应对法》,尚欠缺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框架法模式制订《低碳城市建设法》或《气候变化应对法》或在单行法模式下设计低碳城市建设相关制度,均要求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时从立法名称、法律原则和基本制度等方面回应低碳城市建设的制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城市 大气污染防治法 立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许可证制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本利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34-36,共3页
许可证制度是对放射环境进行管理的重要制度,新颁布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有利于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促进核能和核技术的开发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许可证制... 许可证制度是对放射环境进行管理的重要制度,新颁布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有利于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促进核能和核技术的开发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许可证制度的意义、规定作了表述,并对其不足和尚需完善立法作了一定的意见性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与辐射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许可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首次以噪声污染源为中心的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图的编制
18
作者 马永立 吴启学 胡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70-477,共8页
本文针对常州城市环境噪声时空分布主要特征,结合对网格法环境噪声测量、评价与制图方法的剖析,阐述在国内新近创建的以噪声污染源为中心的城市环境噪声测量、评价与制图方法的特点,以及我国首次以噪声污染源为中心的城市环境噪声污染... 本文针对常州城市环境噪声时空分布主要特征,结合对网格法环境噪声测量、评价与制图方法的剖析,阐述在国内新近创建的以噪声污染源为中心的城市环境噪声测量、评价与制图方法的特点,以及我国首次以噪声污染源为中心的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图的编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噪声 污染 城市 噪声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质标准为中心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体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铭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5,共10页
为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水污染防治法应确保对排污行为的控制最终能实现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标。与控制排污行为的排放标准不同,规定水体中各项污染物容许浓度的水质标准不仅可以将预设的水质目标转化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控制边... 为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水污染防治法应确保对排污行为的控制最终能实现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标。与控制排污行为的排放标准不同,规定水体中各项污染物容许浓度的水质标准不仅可以将预设的水质目标转化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控制边界,还可以通过准确评价政府部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效果督促水质目标的实现。因此,水污染防治法应确立水质标准在标准工具中的核心地位。完善水质标准需要加强地方水质标准建设,包括推动地方政府协同制定流域水质标准、逐步推动排放标准与水质标准的分离,以及确立防止水质退化制度。相应地,相关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也需要做出调整,例如加强水质达标规划制度建设、构建地方自主型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及加强水质标准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标准制度 污染防治法 美好生活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防治法》为公益诉讼提供了法律基础吗?
20
作者 王小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5,157,共4页
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第五条和五十五条可以构成公益诉讼的潜在法律依据。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和第八十五条则排除了公益诉讼的可能性。第八十八条确立了代表人诉讼和支持起诉规则。这两种规则属于环境侵权诉讼,而非环境公... 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第五条和五十五条可以构成公益诉讼的潜在法律依据。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和第八十五条则排除了公益诉讼的可能性。第八十八条确立了代表人诉讼和支持起诉规则。这两种规则属于环境侵权诉讼,而非环境公益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防治法 公益诉讼 代表人诉讼 支持起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