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南方哥特风格下《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现代主义元素解析 |
杜文佳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从存在主义女权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
丁洁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3
|
荆棘中盛开的玫瑰——从创伤理论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
邓阳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0 |
0 |
|
4
|
哥特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家”的解读 |
孙小静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5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语用学分析研究 |
王楠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霍默·巴伦的替罪羊形象研究 |
孙佳文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7
|
南方情结与逃逸线——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
李林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8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视角探寻 |
张莉莉
|
《艺术科技》
|
2014 |
0 |
|
9
|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
吴雨倩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2 |
0 |
|
10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空间叙事与伦理书写 |
刘海杰
|
《保定学院学报》
|
2020 |
4
|
|
11
|
批判与缅怀,离弃与不舍——浅析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南方情结 |
李建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2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语言特色探讨 |
于嘉琪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3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女性诉求 |
钟珍萍
邱艳芳
|
《安顺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4
|
由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美国作家的乡土情怀 |
王桂荣
郑艺
|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1 |
0 |
|
15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题分析 |
王颖
|
《戏剧之家》
|
2014 |
0 |
|
16
|
从空间叙事角度谈《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
常亮
|
《戏剧之家》
|
2018 |
0 |
|
17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教学启示 |
康有金
侯雯
|
《海外英语》
|
2016 |
0 |
|
18
|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
平君
|
《海外英语》
|
2014 |
0 |
|
19
|
论《献给艾米丽小姐的玫瑰》中的三重隐喻--以“头发”的象征为中心 |
徐瑞华
|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
2022 |
0 |
|
20
|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两版译本为例 |
曾峥
邵华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0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