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牟子理惑论》之论理辨
1
作者
张立英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问答体的《牟子理惑论》包含大量反驳、说理与论证的案例,是珍贵的逻辑学分析素材。《牟子理惑论》熟练使用了演绎推理的规律,还基于“上下周极含血之类物,皆属佛焉”等预设,广泛使用举例和比喻等非演绎方式进行说理与论证,并强调情境...
问答体的《牟子理惑论》包含大量反驳、说理与论证的案例,是珍贵的逻辑学分析素材。《牟子理惑论》熟练使用了演绎推理的规律,还基于“上下周极含血之类物,皆属佛焉”等预设,广泛使用举例和比喻等非演绎方式进行说理与论证,并强调情境对推理结论和行为的影响,探讨了为什么使用譬喻等元论证问题。这些论证实例有助于澄清说理与论证的关系:说理是一种带理论预设的论证,其可靠程度与预设理论的强度具有强关联;并帮助重新理解举例、类比和比喻:当下对举例、类比和比喻的界定依赖背后的分类,这些分类预设是可拆卸调整的。从逻辑学角度研究《牟子理惑论》提示了一种分析古代文本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并对现代中国哲学、现代哲学批判继承中国古代逻辑思维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比喻
说理
论证
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篇孟子学文献——《牟子理惑论》新探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海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8,共7页
东汉末年,浮屠、黄老为一家,神仙家异常活跃,而佛教初来乍到,社会影响小。牟子皈依佛法,又三教并重,十分重视孟子。《牟子理惑论》有实名涉孟语句6例、显性——匿名涉孟语句11例、孔孟并称4例,不仅文献学指标高,而且思想史分量重。孟子...
东汉末年,浮屠、黄老为一家,神仙家异常活跃,而佛教初来乍到,社会影响小。牟子皈依佛法,又三教并重,十分重视孟子。《牟子理惑论》有实名涉孟语句6例、显性——匿名涉孟语句11例、孔孟并称4例,不仅文献学指标高,而且思想史分量重。孟子的许多思想及语句,尤其是距杨墨、辨夷夏、权时地等核心观点,得到《牟子理惑论》智慧的理论阐释与有效的实际运用,并藉以服务于佛教的自立及其中国化;牟子不仅以孟援佛,还多次并称孔孟,试图在大思想史上提升孟子的地位。《牟子理惑论》既是东汉重要的孟子学作品,也是交州孟子学的代表作,更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篇孟子学文献,其在孟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以孟援佛
孔孟并称
中国佛教史
第一篇孟子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牟子理惑论》中所见的老子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老子地位
三教关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希真正答》和《牟子理惑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仇王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希真正答》是王岱舆用问答体写成的一部阐述伊斯兰教思想的著作。它在写作文体、论述方式和对儒家的态度等方面,与佛教著作《牟子理惑论》具有相似性。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说明,任何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生存发展,都要与中国已有...
《希真正答》是王岱舆用问答体写成的一部阐述伊斯兰教思想的著作。它在写作文体、论述方式和对儒家的态度等方面,与佛教著作《牟子理惑论》具有相似性。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说明,任何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生存发展,都要与中国已有的文化格局作出一定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岱舆
《希真正答》
《牟子理惑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入华佛教对应儒佛关系的三个典型
5
作者
顾伟康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71-84,共14页
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个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
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个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代、处理同儒佛关系的三种不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佛关系
儒家意识形态
《牟子理惑论》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牟子理惑论》之论理辨
1
作者
张立英
机构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弘明集》中的推理与论证模式研究”(20BZX103)。
文摘
问答体的《牟子理惑论》包含大量反驳、说理与论证的案例,是珍贵的逻辑学分析素材。《牟子理惑论》熟练使用了演绎推理的规律,还基于“上下周极含血之类物,皆属佛焉”等预设,广泛使用举例和比喻等非演绎方式进行说理与论证,并强调情境对推理结论和行为的影响,探讨了为什么使用譬喻等元论证问题。这些论证实例有助于澄清说理与论证的关系:说理是一种带理论预设的论证,其可靠程度与预设理论的强度具有强关联;并帮助重新理解举例、类比和比喻:当下对举例、类比和比喻的界定依赖背后的分类,这些分类预设是可拆卸调整的。从逻辑学角度研究《牟子理惑论》提示了一种分析古代文本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并对现代中国哲学、现代哲学批判继承中国古代逻辑思维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比喻
说理
论证
预设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篇孟子学文献——《牟子理惑论》新探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海文
机构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8,共7页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孟学史>(11&ZD083)
文摘
东汉末年,浮屠、黄老为一家,神仙家异常活跃,而佛教初来乍到,社会影响小。牟子皈依佛法,又三教并重,十分重视孟子。《牟子理惑论》有实名涉孟语句6例、显性——匿名涉孟语句11例、孔孟并称4例,不仅文献学指标高,而且思想史分量重。孟子的许多思想及语句,尤其是距杨墨、辨夷夏、权时地等核心观点,得到《牟子理惑论》智慧的理论阐释与有效的实际运用,并藉以服务于佛教的自立及其中国化;牟子不仅以孟援佛,还多次并称孔孟,试图在大思想史上提升孟子的地位。《牟子理惑论》既是东汉重要的孟子学作品,也是交州孟子学的代表作,更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篇孟子学文献,其在孟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以孟援佛
孔孟并称
中国佛教史
第一篇孟子学文献
Keywords
Mou-zi's Theory of Doubting about Reason
support of Buddhism with Mencian thoughts
calling Confucius and Mencius simultaneousl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
the first literature ofMencian learning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牟子理惑论》中所见的老子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启发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基金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058)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ZD077)
文摘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老子地位
三教关系论
Keywords
Mou Zi's Understanding of Buddhism
the status of Lao Tze
relationship theory about Taoism
分类号
B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希真正答》和《牟子理惑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仇王军
机构
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文摘
《希真正答》是王岱舆用问答体写成的一部阐述伊斯兰教思想的著作。它在写作文体、论述方式和对儒家的态度等方面,与佛教著作《牟子理惑论》具有相似性。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说明,任何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生存发展,都要与中国已有的文化格局作出一定的调适。
关键词
王岱舆
《希真正答》
《牟子理惑论》
Keywords
WANG Dai - yu
Xizhenzhengda
Muzi' s Solutions to Problems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入华佛教对应儒佛关系的三个典型
5
作者
顾伟康
机构
新加坡佛学院
出处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71-84,共14页
文摘
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个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代、处理同儒佛关系的三种不同模式。
关键词
儒佛关系
儒家意识形态
《牟子理惑论》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禅宗
Key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Confucianist ideology
Master Mou Dispelling Doubts (
《牟子理惑论》
)
Treatise on the Sramana Not Having to Bow to the Ruler (《沙门不敬王者论》)
Zen Buddhism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牟子理惑论》之论理辨
张立英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篇孟子学文献——《牟子理惑论》新探
杨海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牟子理惑论》中所见的老子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希真正答》和《牟子理惑论》比较研究
仇王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入华佛教对应儒佛关系的三个典型
顾伟康
《哲学分析》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