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牟子理惑论》之论理辨
1
作者 张立英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问答体的《牟子理惑论》包含大量反驳、说理与论证的案例,是珍贵的逻辑学分析素材。《牟子理惑论》熟练使用了演绎推理的规律,还基于“上下周极含血之类物,皆属佛焉”等预设,广泛使用举例和比喻等非演绎方式进行说理与论证,并强调情境... 问答体的《牟子理惑论》包含大量反驳、说理与论证的案例,是珍贵的逻辑学分析素材。《牟子理惑论》熟练使用了演绎推理的规律,还基于“上下周极含血之类物,皆属佛焉”等预设,广泛使用举例和比喻等非演绎方式进行说理与论证,并强调情境对推理结论和行为的影响,探讨了为什么使用譬喻等元论证问题。这些论证实例有助于澄清说理与论证的关系:说理是一种带理论预设的论证,其可靠程度与预设理论的强度具有强关联;并帮助重新理解举例、类比和比喻:当下对举例、类比和比喻的界定依赖背后的分类,这些分类预设是可拆卸调整的。从逻辑学角度研究《牟子理惑论》提示了一种分析古代文本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并对现代中国哲学、现代哲学批判继承中国古代逻辑思维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比喻 说理 论证 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篇孟子学文献——《牟子理惑论》新探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海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8,共7页
东汉末年,浮屠、黄老为一家,神仙家异常活跃,而佛教初来乍到,社会影响小。牟子皈依佛法,又三教并重,十分重视孟子。《牟子理惑论》有实名涉孟语句6例、显性——匿名涉孟语句11例、孔孟并称4例,不仅文献学指标高,而且思想史分量重。孟子... 东汉末年,浮屠、黄老为一家,神仙家异常活跃,而佛教初来乍到,社会影响小。牟子皈依佛法,又三教并重,十分重视孟子。《牟子理惑论》有实名涉孟语句6例、显性——匿名涉孟语句11例、孔孟并称4例,不仅文献学指标高,而且思想史分量重。孟子的许多思想及语句,尤其是距杨墨、辨夷夏、权时地等核心观点,得到《牟子理惑论》智慧的理论阐释与有效的实际运用,并藉以服务于佛教的自立及其中国化;牟子不仅以孟援佛,还多次并称孔孟,试图在大思想史上提升孟子的地位。《牟子理惑论》既是东汉重要的孟子学作品,也是交州孟子学的代表作,更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篇孟子学文献,其在孟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以孟援佛 孔孟并称 中国佛教史 第一篇孟子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子理惑论》中所见的老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老子地位 三教关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真正答》和《牟子理惑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仇王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希真正答》是王岱舆用问答体写成的一部阐述伊斯兰教思想的著作。它在写作文体、论述方式和对儒家的态度等方面,与佛教著作《牟子理惑论》具有相似性。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说明,任何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生存发展,都要与中国已有... 《希真正答》是王岱舆用问答体写成的一部阐述伊斯兰教思想的著作。它在写作文体、论述方式和对儒家的态度等方面,与佛教著作《牟子理惑论》具有相似性。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说明,任何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生存发展,都要与中国已有的文化格局作出一定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岱舆 《希真正答》 《牟子理惑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华佛教对应儒佛关系的三个典型
5
作者 顾伟康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71-84,共14页
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个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 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个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代、处理同儒佛关系的三种不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佛关系 儒家意识形态 《牟子理惑论》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