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罗兰·巴尔特爱之言谈中的互文性与主体间性问题
1
作者 韩蕾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5,共7页
“爱之言谈”是西方诗学史上自柏拉图起延续至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法国学者罗兰·巴尔特在其晩年高度成熟的作品《片段集——爱之言谈》中,接续并发展了这一传统。在后结构主义观念下的后设语言与对象语言之可逆关系立场上,巴... “爱之言谈”是西方诗学史上自柏拉图起延续至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法国学者罗兰·巴尔特在其晩年高度成熟的作品《片段集——爱之言谈》中,接续并发展了这一传统。在后结构主义观念下的后设语言与对象语言之可逆关系立场上,巴尔特辐辕出了以爱之言谈的话语实践思辨这一诗学主题的写作策略,生产了一种“共时性文本”,通过对“片段”这一文学形式的互文性本质的发挥,在多声部的壇变主体的语言符号活动中,巴尔特回应并颠覆了索绪尔共时和历时的对立。话语语言学和精神分析的思想基础,也帮助巴尔特打通了话语主体与身体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得这二者可以对话、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段集一爱之言谈》 罗兰·巴尔特 互文性 主体间性 话语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