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教育小说”到“学术名著”——晚清民国时期《爱弥儿》中译本研究 |
李浴洋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2
|
《爱弥儿》与《庄子》自然教育观的跨文化对视 |
陈辞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3
|
卢梭眼中的好教师——读《爱弥儿》的思考 |
方亚军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3
|
|
4
|
欲望与能力的平衡:卢梭自然主义德育基本原则探究——以《爱弥儿》为例 |
诸谢晶
|
《今古文创》
|
2023 |
1
|
|
5
|
论《爱弥儿》家庭伦理观对当代子女教育的启示 |
张川徽
陈艳武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0 |
|
6
|
自然与公意 解读《爱弥儿》的教育意图 |
|
《今日教育》
|
2022 |
0 |
|
7
|
教育是一场生命的修行——读卢梭的《爱弥儿》 |
吕斌
|
《江苏教育》
|
2019 |
0 |
|
8
|
我们该如何施教——《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
卢梭
李平沤
|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
2014 |
0 |
|
9
|
从《爱弥儿》看美育 |
高敬涵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8 |
0 |
|
10
|
为了不教而教——读《爱弥儿》有感 |
高瑞皎
|
《教育界(高等教育)》
|
2019 |
0 |
|
11
|
由《爱弥儿》反思儿童美术教育 |
倪怀彩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4 |
0 |
|
12
|
学习设计 学习生活——设计、生活和教育间的本质关系 |
芦影
杭间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3
|
浅析施特劳斯学派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解读 |
彭姗姗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0 |
1
|
|
14
|
守护天性 |
潘文彬
|
《江苏教育》
|
2019 |
0 |
|
15
|
父母的觉醒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
孙云晓
|
《今日教育》
|
2013 |
0 |
|
16
|
中外教育家评介 12.裴斯塔洛齐 |
张在军
|
《成才之路》
|
2014 |
0 |
|
17
|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概述 |
汪小红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8
|
简论卢梭《忏悔录》的文学地位 |
伍厚恺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19
|
经典小孩——从《希望与荣耀》说起 |
邢未
|
《电影评介》
|
2003 |
0 |
|
20
|
步教改之途 且行且思 |
冯璐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