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教育小说”到“学术名著”——晚清民国时期《爱弥儿》中译本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浴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8,共9页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是西方哲学史与教育史上的一代经典。其在中国的"文本旅行"始自晚清,在1949年之前,先后出版过《教育世界》杂志连载本(中岛端译,1903年)与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丛书本(魏肇基译,...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是西方哲学史与教育史上的一代经典。其在中国的"文本旅行"始自晚清,在1949年之前,先后出版过《教育世界》杂志连载本(中岛端译,1903年)与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丛书本(魏肇基译,1923年)两个中译本。前者是在中文世界中最早被明确标识为"教育小说"的文本,后者对于《爱弥儿》在中国的文类性质从"教育小说"走向"学术名著"至关重要。而从"教育小说"到"学术名著",不同的文类身份实则承担了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社会—文化功能。此两种译本关涉的翻译、文学、教育以及思想图景见证的是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一段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弥儿》 教育小说 学术名著 《教育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弥儿》与《庄子》自然教育观的跨文化对视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爱弥儿》与《庄子》虽属不同语境下的多维性专著,但它们都有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倾向。因文化时代背景各异,"自然"在他们各自的理论体系中有着特定的内涵。将卢梭与庄子的自然教育理念横加比较,二者虽因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出... 《爱弥儿》与《庄子》虽属不同语境下的多维性专著,但它们都有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倾向。因文化时代背景各异,"自然"在他们各自的理论体系中有着特定的内涵。将卢梭与庄子的自然教育理念横加比较,二者虽因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思想诉求,但我们也会惊喜地发现卢梭和庄子的思想有着微契合之处。厘清两位哲人的自然教育观,对现如今教育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弥儿》 《庄子》 自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梭眼中的好教师——读《爱弥儿》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方亚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1-84,共4页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案件增多,引发了关于何为好教师的思考。文章通过著作《爱弥儿》反观卢梭眼中的好教师,指出卢梭眼中的好教师具备的特征:理性特征、德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为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卢梭 《爱弥儿》 好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望与能力的平衡:卢梭自然主义德育基本原则探究——以《爱弥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诸谢晶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6期83-85,共3页
欲望与能力的平衡作为卢梭自然主义德育的基本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卢梭分别论述了自然主义德育中的三种“人”——自然人、社会人、有道德的自然人——的欲望与能力的平衡与失衡情况,以培养爱弥儿为例,详细阐释了通过体能教... 欲望与能力的平衡作为卢梭自然主义德育的基本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卢梭分别论述了自然主义德育中的三种“人”——自然人、社会人、有道德的自然人——的欲望与能力的平衡与失衡情况,以培养爱弥儿为例,详细阐释了通过体能教育、智力教育、理性教育等来培养有能力的人,同时以消极教育、惩罚教育、爱的教育等来抑制人的欲望。针对当前我国德育中存在的欲望与能力失衡的困境,可以从转换德育理念、优化德育内容、改善德育方法等方面全面提升我国德育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自然主义德育 欲望与能力的平衡原则 《爱弥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爱弥儿》家庭伦理观对当代子女教育的启示
5
作者 张川徽 陈艳武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6-89,共4页
卢梭在《爱弥儿》中的家庭伦理思想有助于当前人们重新认识家庭责任在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看待爱情与婚姻。在家庭中父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女性应具备的品质以及如何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等具体表现于家庭伦理观之中。基于家庭伦理观... 卢梭在《爱弥儿》中的家庭伦理思想有助于当前人们重新认识家庭责任在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看待爱情与婚姻。在家庭中父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女性应具备的品质以及如何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等具体表现于家庭伦理观之中。基于家庭伦理观分析现阶段家庭子女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应该坚持孩子顺应自然的发展""保证和谐稳定的婚姻""突出父母的家庭责任感"等。这对当前家庭子女教育和子女在家庭中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弥儿》 家庭伦理观 子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与公意 解读《爱弥儿》的教育意图
6
《今日教育》 2022年第2期77-80,共4页
《爱弥儿》并不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教育读本,而是供"精英人士"所探讨的政治方案,卢梭本人对《爱弥儿》的定位,使得我们不得不仔细研究其真正意图。其中,自然教育与公民教育是爱弥儿教育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教育可以分为遵... 《爱弥儿》并不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教育读本,而是供"精英人士"所探讨的政治方案,卢梭本人对《爱弥儿》的定位,使得我们不得不仔细研究其真正意图。其中,自然教育与公民教育是爱弥儿教育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教育可以分为遵循儿童的天性、走向自然、实现自由三个方面,公民教育可以分为公意与公民教育方案两个部分,自然教育与公民教育共同构成爱弥儿完整的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弥儿》 爱弥儿 精英人士 公意 完整的教育 真正意图 教育意图 面向大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是一场生命的修行——读卢梭的《爱弥儿》
7
作者 吕斌 《江苏教育》 2019年第14期66-70,共5页
【名师自述】笔者现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文山初中校长。曾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班主任、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骨干教师等荣誉,主持、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50 余篇。倡导“崇德养正”的育... 【名师自述】笔者现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文山初中校长。曾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班主任、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骨干教师等荣誉,主持、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50 余篇。倡导“崇德养正”的育人理念和“办有情怀的教育,育有担当的人才”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行“律动课堂”教学改革,演绎着“成才先成人”“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这一教育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科技教育 《爱弥儿》 卢梭 修行 生命 优秀班主任 教育工作者 南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该如何施教——《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8
作者 卢梭 李平沤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4年第1期67-70,共4页
一 不要把你自己的过失推诿给别人:孩子们固然要受到他们耳濡目染的坏事的败坏,但同他们受你的教育不善的败坏相比,在程度上还是要轻一些的.你为了向他们灌输你所谓的良好的观念,就成天讲道说教,卖弄学问,结果,在灌输你那个思想的同时... 一 不要把你自己的过失推诿给别人:孩子们固然要受到他们耳濡目染的坏事的败坏,但同他们受你的教育不善的败坏相比,在程度上还是要轻一些的.你为了向他们灌输你所谓的良好的观念,就成天讲道说教,卖弄学问,结果,在灌输你那个思想的同时,又把二十个一点价值也没有的观念灌输给他们了:你尽管有满脑子的想法,可是没有看到在他们脑子中将产生什么效果.在你滔滔不绝地向他们高谈阔论的时候,你以为他们一句话也不会听错吗?你以为他们不会按他们的方式去评论你哕哕嗦嗦杂乱无章地讲解的那些事情吗?你以为他们不会从其中找到一些材料来形成一套他们所理解的东西,以便有机会的时候就用来反对你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弥儿》 教育思想 不知道 这个世界 相信你 花几 教育方法 书读 第一课 外国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爱弥儿》看美育
9
作者 高敬涵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5期52-54,共3页
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著《爱弥儿》,是教育领域的经典,但其中所蕴含的美育思想并未广受关注。艺术教育不应仅关注艺术技艺本身,而应该从感官感觉出发,将自身作为感受力培养的媒介,成为学科与领域之间连通的桥梁,支持观念的建构与情... 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著《爱弥儿》,是教育领域的经典,但其中所蕴含的美育思想并未广受关注。艺术教育不应仅关注艺术技艺本身,而应该从感官感觉出发,将自身作为感受力培养的媒介,成为学科与领域之间连通的桥梁,支持观念的建构与情感的孕育。《爱弥儿》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情况,分阶段进行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爱情教育,主张遵循自然的法则,引导孩童从对生活与实践经验的感觉中学习成长。虽然卢梭在爱弥儿的教育中,并未直接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还对艺术家存在诸多偏见,但其强调从感官感觉出发,引导至观念建构与想象发展的教育方法,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弥儿》 卢梭 美育 艺术教育 “五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不教而教——读《爱弥儿》有感
10
作者 高瑞皎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9年第6期82-83,共2页
卢梭的《爱弥儿》一书是历史上的教育经典之一,其中体现了很多智慧的家庭教育理念,尤其是针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部分。文章根据“不教而教”的理念,从父母的角色、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三个方面论述了《爱弥儿》中的早期儿童教育观,提出了父... 卢梭的《爱弥儿》一书是历史上的教育经典之一,其中体现了很多智慧的家庭教育理念,尤其是针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部分。文章根据“不教而教”的理念,从父母的角色、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三个方面论述了《爱弥儿》中的早期儿童教育观,提出了父母要对孩子陪伴引导、教育方式要顺应天性以及教育内容要按需而教的家庭教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弥儿》 父母角色 教育方式 教育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爱弥儿》反思儿童美术教育
11
作者 倪怀彩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4期182-182,共1页
《爱弥儿》使笔者在朴实的言语中认识教育的真实,更在繁乱中找到一丝头绪反思当下教育。在与之对话的过程中,笔者更多的是站在美术学科的角度思考与把握。笔者结合自身的儿童美术教学经验,浅谈认识与感悟。
关键词 《爱弥儿》 美术 儿童美术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设计 学习生活——设计、生活和教育间的本质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芦影 杭间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法国启蒙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道:工艺是人类最重要的教育活动之一.因为它在创造性的劳动中,手与眼睛、心.脑等合力进行.成为人类最正直、最古老的教育方式。日本著名的现代设计之父、民艺学家柳宗悦也说:一个生活在粗糙人... 法国启蒙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道:工艺是人类最重要的教育活动之一.因为它在创造性的劳动中,手与眼睛、心.脑等合力进行.成为人类最正直、最古老的教育方式。日本著名的现代设计之父、民艺学家柳宗悦也说:一个生活在粗糙人工制品的环境中的人.是不可能培养优美情操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同民族在各自的古典时代所产生的技艺,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格调和美学取向。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与教育方式.与他们在自然经济中成长起来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生活 教育活动 学习设计 本质关系 教育方式 《爱弥儿》 现代设计 人工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施特劳斯学派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姗姗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 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劳斯的阐释策略:卢梭以一种回归古典的姿态,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引发了现代性的危机。但他最杰出的弟子布鲁姆却通过对《爱弥儿》的重新解读,试图在卢梭这里发现堪与古典哲学匹敌的新的政治哲学根基,从而对施特劳斯构成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特劳斯学派 卢梭 双重倾向 隐微写作 布鲁姆 《爱弥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护天性
14
作者 潘文彬 《江苏教育》 2019年第34期69-71,共3页
一天性,就是自然赋予的品质或特性。唐代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了种树的诀窍: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天”,即为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和规律;“性”,乃为树木的本性。其意思是说,种树要顺从树木生长的规律,让树木彰显自己的本性。种... 一天性,就是自然赋予的品质或特性。唐代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了种树的诀窍: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天”,即为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和规律;“性”,乃为树木的本性。其意思是说,种树要顺从树木生长的规律,让树木彰显自己的本性。种树和育人的道理其实是相融相通的。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树郭橐驼传》 天性 《爱弥儿》 树木 柳宗元 “天” “性” 大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的觉醒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15
作者 孙云晓 《今日教育》 2013年第6期17-19,共3页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代表作《爱弥儿》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的地位,要让儿童像儿童一样地生活,让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他的这种教育观称作自然主义教育,并且影响了全世界。到了20世纪初,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全面...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代表作《爱弥儿》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的地位,要让儿童像儿童一样地生活,让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他的这种教育观称作自然主义教育,并且影响了全世界。到了20世纪初,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全面继承了卢梭的思想,他的哲学思想是实用主义,在儿童教育思想上就是以儿童为中心,这对美国、对全世界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 尊重儿童 觉醒 父母 自然主义教育 儿童教育思想 《爱弥儿》 自由自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教育家评介 12.裴斯塔洛齐
16
作者 张在军 《成才之路》 2014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12.裴斯塔洛齐 一、生平介绍 约翰·亨利赫·裴斯塔洛齐(1746-1827)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746年,裴斯塔洛齐出生于苏黎世的一位外科医生家庭,5岁丧父,受到慈母和善良女仆的爱抚与教育,培养了他... 12.裴斯塔洛齐 一、生平介绍 约翰·亨利赫·裴斯塔洛齐(1746-1827)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746年,裴斯塔洛齐出生于苏黎世的一位外科医生家庭,5岁丧父,受到慈母和善良女仆的爱抚与教育,培养了他善良的性格。 1762年,卢梭的名著《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继问世,裴斯塔洛齐读后深受感动。在卢梭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下,他弃习神学,改学法律,以保护人民的权利为己任。1765年,裴斯塔洛齐因撰文批判政府而被短期监禁,获释后,他尽毁文稿,弃学法律,致力于农业改革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民主主义思想 《社会契约论》 评介 教育理论家 《爱弥儿》 生平介绍 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概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小红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2-15,共4页
《爱弥儿》是人类教育学史上一本关于自然教育思想的伟大教育学著作,作为自然教育积极倡导者的卢梭在其中全面阐释了他的新教育思想:教育要以遵循自然为根本原则,以此来培养全面、自由、自然发展的"自然人"。笔者着重从自然... 《爱弥儿》是人类教育学史上一本关于自然教育思想的伟大教育学著作,作为自然教育积极倡导者的卢梭在其中全面阐释了他的新教育思想:教育要以遵循自然为根本原则,以此来培养全面、自由、自然发展的"自然人"。笔者着重从自然教育的含义、目标、原则、内容以及方法几个方面对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爱弥儿》 自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卢梭《忏悔录》的文学地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伍厚恺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忏悔录》 卢梭 《新爱洛伊丝》 流亡文学 《爱弥儿》 罗曼·罗兰 大自然 流浪汉小说 文艺复兴 自然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小孩——从《希望与荣耀》说起
19
作者 邢未 《电影评介》 2003年第6期44-44,共1页
本片荣获198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第十三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被《美国电影》
关键词 角度变换 《爱弥儿》 伊朗电影 个性化 《情人》 战争 洛丽塔 美国电影 成年人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教改之途 且行且思
20
作者 冯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第6期41-45,共5页
名师速写法国作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1996年,冯璐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就把一个信息技术课题实验班交给她。同年级6个班中,只有这个班在进行实验,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冯璐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名师速写法国作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1996年,冯璐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就把一个信息技术课题实验班交给她。同年级6个班中,只有这个班在进行实验,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冯璐来说无疑是个挑战。没有资料可借鉴,没有前辈可请教,她陷入了苦闷与压力之中,但是她很快从这种情绪中走了出来,并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冯璐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和生劝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秋天的风韵,她自己拿着摄像机实地拍摄制作了录像片《秋天》,并自配音乐,让学生们在舒缓的音乐中走进金色的世芥;为了形象地描述收贸市场的繁荣号象,冯璐特地跑到苯市场录下商贩叫卖、讨价还价声,鸡叫、鸭唱、鹅欢声,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仿佛置身于热闹的集市中;在冯璐的精心编排下,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大海睡了》成了一首可以吟唱的摇篮曲……经过积匿,冯璐总结出了“说、写四步训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改 《大海睡了》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秋天》 《爱弥儿》 法国作家 技术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