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高适《燕歌行》为模仿之作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立增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8-71,共4页
人们对高适《燕歌行》的本事有多种说法,其实该诗是在模仿前人边塞乐府诗的基础上写成的。该诗的篇章体制因袭了前人拟辞的程式,诗中时空背景的设置、对军中苦乐不均的描写、对“城南”少妇的描写等均源自前人的边塞乐府诗。
关键词 高适 《燕歌行》 程式 模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曹丕《燕歌行》赏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承鹄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3-15,共3页
作者通过对原诗的解读,对原诗的情感流露与艺术特色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分析揭示。
关键词 曹丕 《燕歌行》 赏析 情感 艺术特色 思妇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夜思怀,开千古妙境——曹丕《燕歌行》抒情意境论
3
作者 杨雪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抒情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的聚焦点。″意与境浑″、″情景交融″向来是古代诗评中所赞赏的高境界。曹丕的两首《燕歌行》是集中体现其诗歌创作水平的作品。该诗即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倾情、倾度、倾色、倾声″的″古今无两″的抒情... 抒情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的聚焦点。″意与境浑″、″情景交融″向来是古代诗评中所赞赏的高境界。曹丕的两首《燕歌行》是集中体现其诗歌创作水平的作品。该诗即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倾情、倾度、倾色、倾声″的″古今无两″的抒情境界,堪称后代表达思念情感的抒情诗先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歌行》 意境 抒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大作之小巧——细说高适《燕歌行》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礼林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7期78-81,共4页
细说高适《燕歌行》,字斟句酌品唐诗。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文本解读,探寻大作之小巧,可以让学生更真切、更深入地走进绚丽多姿的文学世界,是学习语文的硬核力量。一、细说前文1.题目。《燕歌行》本属乐府旧题,以三国... 细说高适《燕歌行》,字斟句酌品唐诗。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文本解读,探寻大作之小巧,可以让学生更真切、更深入地走进绚丽多姿的文学世界,是学习语文的硬核力量。一、细说前文1.题目。《燕歌行》本属乐府旧题,以三国时曹丕所作的两首为最早,均写女子怀念远行的丈夫。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情人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歌行》 高适 曹丕 边地 文本解读 核力量 征戍 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适《燕歌行》赏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锐 《孙子研究》 2017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1)。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2)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3)。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4)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1)。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2)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3)。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4)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5)远戍辛勤久,玉箸(6)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适 《燕歌行》 边塞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论·论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曹丕的文学观
6
作者 向际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73-74,共2页
曹丕生于汉灵帝中平四年,成长在社会相对稳定的三分鼎足的年代,是汉魏之际较有成就的文学家。由于他从小过着贵公子的优裕生活,脱离劳动人民,又未经历戎马生涯,所以作品的内容远不及其父丰富。但其创作形式可谓多样,四言、五言、杂言、... 曹丕生于汉灵帝中平四年,成长在社会相对稳定的三分鼎足的年代,是汉魏之际较有成就的文学家。由于他从小过着贵公子的优裕生活,脱离劳动人民,又未经历戎马生涯,所以作品的内容远不及其父丰富。但其创作形式可谓多样,四言、五言、杂言、骚体等无所不备,对七言诗也作了尝试,《燕歌行》即是至今所能见到的最古最完整的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又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个人观点,品评当时文人才士的文章,为后人进行文学评论开了新风。它的产生是与汉末时期的政治状况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时代背景 曹丕 《文心雕龙》 文学作品 文学批评史 “兴观群怨” 三分鼎足 《燕歌行》 “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细音韵:诗人情感与诗歌韵律的契合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曹立波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5期23-28,共6页
正像汉字是世界上最善于表情达意的文字一样,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性也体现在诗的形式本身,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中也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诗韵与心韵是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 诗人情感 诗歌韵律 中国古典诗歌 音韵 《燕歌行》 曹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音乐美 三等韵 对酒当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广不得封侯考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怀仁 《北方论丛》 1984年第3期83-88,共6页
在中国历史上,李广的事迹几乎象传奇故事一样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诗人把他比做所向无敌的英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关键词 李广 考辨 《燕歌行》 中国历史 人民群众 传奇故事 《出塞》 王昌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的七古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启华 《杜甫研究学刊》 1981年第1期25-34,共10页
中国诗歌的七言诗句,在《诗经》《楚辞》中早已有之,但是七言诗篇之成,则始于汉、魏间,如张衡之《四愁》,曹丕之《燕歌行》,都是这一诗体的开创,而且也是名篇。《四愁》犹带有“兮”字,未能完全摆脱骚体痕迹,《燕歌行》则纯为七言古诗... 中国诗歌的七言诗句,在《诗经》《楚辞》中早已有之,但是七言诗篇之成,则始于汉、魏间,如张衡之《四愁》,曹丕之《燕歌行》,都是这一诗体的开创,而且也是名篇。《四愁》犹带有“兮”字,未能完全摆脱骚体痕迹,《燕歌行》则纯为七言古诗了。南朝时期,梁武帝、元帝倡作斯体,打开风气。所以钱木庵在《唐音审体》中叙述七言诗之成立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时期 七言诗 《燕歌行》 元帝 《楚辞》 七言古诗 《诗经》 梁武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文字狱
10
作者 李玉芳 何志刚 《榆林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4-26,共3页
何谓“文字狱”?《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旧的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清人龚自珍曾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咏史诗》)的诗句.文字狱历代多有.据《汉书·杨敞传》载,... 何谓“文字狱”?《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旧的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清人龚自珍曾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咏史诗》)的诗句.文字狱历代多有.据《汉书·杨敞传》载,西汉人杨恽写了《报孙会宗书》,被抄出,以语言不敬、大逆不道的罪名,被宣帝下令腰斩,妻子流放,友人(包括孙会宗)罢官.隋炀帝是个心狠手辣的暴君,能写诗作文,但嫉才妒能,对超过他的人必欲杀戳而后快.炀帝曾作《燕歌行》,文人竟相唱和,但著作郎王胄的诗不在其下,遂借故杀之,杀时故意口诵王胄诗中警句“庭草无人随意绿”说:“今后你还能写这样的佳句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狱 《现代汉语词典》 《燕歌行》 乾隆 曹雪芹 龚自珍 封建统治 《红楼梦》 《咏史诗》 著作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
11
作者 赵镇平 赵慎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2期81-89,共9页
唐代边塞诗歌产生较多,以至形成一个流派。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反映。唐代边塞诗的内容是很复杂的,在这些诗歌当中所反映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
关键词 岑参 边塞诗 诗篇 《燕歌行》 作品 大夫 北庭 功名思想 西征 民族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