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商乐始于曹魏建安时期——以曹丕《燕歌行》为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木斋 尚雪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清商乐发端于曹魏建安时期,而非一向所说的北魏时代。曹魏建安时期,曹丕的《燕歌行》已是清商乐,而不再是两汉的相和歌辞。从音乐史的角度来说,《燕歌行》可能与较早的燕乐有关;从乐府歌诗的角度来说,《燕歌行》本与燕地无关,也本与战... 清商乐发端于曹魏建安时期,而非一向所说的北魏时代。曹魏建安时期,曹丕的《燕歌行》已是清商乐,而不再是两汉的相和歌辞。从音乐史的角度来说,《燕歌行》可能与较早的燕乐有关;从乐府歌诗的角度来说,《燕歌行》本与燕地无关,也本与战争行役无关。由于乐府诗的写作习惯是后人模仿写作,所以,才分别模仿了"群燕辞归"的"燕"和"从役于燕"的"燕"两种不同之"燕",高适的《燕歌行》,从后者逐渐发展而为"行役于燕"的燕地战争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建安时期 清商乐 乐府诗 《燕歌行》 曹丕 高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歌行》的断句分解及其他 被引量:1
2
作者 倪祥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57-59,69,共4页
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的标点历来纷坛不同,莫衷一是。本文以诗歌内在情思为依据,以诗人创作实践为佐证,以诗体渊源为参照,对它进行了新的断句分解,以深入认识这第一首文人七言诗的艺术特色,及曹丕在诗歌创体方面... 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的标点历来纷坛不同,莫衷一是。本文以诗歌内在情思为依据,以诗人创作实践为佐证,以诗体渊源为参照,对它进行了新的断句分解,以深入认识这第一首文人七言诗的艺术特色,及曹丕在诗歌创体方面的可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燕歌行》 断句新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乐府古题《燕歌行》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江艳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6-22,共7页
《燕歌行》作为被历代名家、大家多所共同吟咏的乐府古题,其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发展演变历程,具体地昭示着中古诗歌在思想、艺术及风格上不断发展演进的足迹,并一步步走向盛唐巅峰的脉络。本文在梳理其题材及艺术发展线索的同时,... 《燕歌行》作为被历代名家、大家多所共同吟咏的乐府古题,其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发展演变历程,具体地昭示着中古诗歌在思想、艺术及风格上不断发展演进的足迹,并一步步走向盛唐巅峰的脉络。本文在梳理其题材及艺术发展线索的同时,对魏晋南北朝及唐代不同作者的《燕歌行》诗歌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对它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贡献作了客观中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古题 《燕歌行》 题材内容 艺术表现 发展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适《燕歌行》所刺辨
4
作者 李友芝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65-68,共4页
高适的《燕歌行》(以下简称《燕》诗),是“感征戍之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对于《燕》诗的主题思想,当前大家在理解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诗中赞颂和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却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是比较通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根... 高适的《燕歌行》(以下简称《燕》诗),是“感征戍之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对于《燕》诗的主题思想,当前大家在理解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诗中赞颂和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却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是比较通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根据高适的自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引用了《旧唐书·张守珪传》:“(开元)二十六年,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余烬于潢水之北,将践其禾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歌行》 御史大夫 主题思想 脍炙人口 旧唐书 代表性 征戍 潢水 裨将 军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曹植的政治悲剧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天祥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关键词 曹植 政治悲剧 建功立业 曹操与曹丕 建安文学 作品 建安文坛 《燕歌行》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政治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汉代唐”与《长恨歌》的命意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子广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7-83,共7页
“以汉代唐”与《长恨歌》的命意○李子广“以汉代唐”是唐诗中习见的文化现象,它往往作为常识被许多选本注家揭出而不待详言。然而也正是囿于常识范围之内所导致的对它的学术轻视(或忽视),使得我们迄今未见有人对这一文化现象作擘... “以汉代唐”与《长恨歌》的命意○李子广“以汉代唐”是唐诗中习见的文化现象,它往往作为常识被许多选本注家揭出而不待详言。然而也正是囿于常识范围之内所导致的对它的学术轻视(或忽视),使得我们迄今未见有人对这一文化现象作擘分肌理的研讨,并因而影响到对某些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长恨歌传》 程千帆 居易 《燕歌行》 王昌龄 《红楼梦》 陈寅恪 文化现象 讽谕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言诗辨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6-140,共5页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并不是张衡的《四愁诗》或曹丕的《燕歌行》;东汉辞赋中的某些七言段落与后世成熟的七言诗也相差甚远。最早的七言诗应当是赵晔《吴越春秋》中的《穷劫之曲》,此诗句句押韵,未用“兮”字,通篇七言而又首尾完整。...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并不是张衡的《四愁诗》或曹丕的《燕歌行》;东汉辞赋中的某些七言段落与后世成熟的七言诗也相差甚远。最早的七言诗应当是赵晔《吴越春秋》中的《穷劫之曲》,此诗句句押韵,未用“兮”字,通篇七言而又首尾完整。应充分重视《吴越春秋》中的七言诗及其典型的过渡性作品,对它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给予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诗 《燕歌行》 《四愁诗》 辞赋 《吴越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
8
作者 王启兴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S1期39-49,共11页
在空前繁荣的盛唐诗坛中,高适和岑参一向是以擅长边塞诗而著称的。虽然王昌龄、崔颢、王维、王之涣、李白等盛唐诗人也写过边塞诗,而且各有其特色,但在数量上和某些篇章的艺术成就上没有高、岑突出,所以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 在空前繁荣的盛唐诗坛中,高适和岑参一向是以擅长边塞诗而著称的。虽然王昌龄、崔颢、王维、王之涣、李白等盛唐诗人也写过边塞诗,而且各有其特色,但在数量上和某些篇章的艺术成就上没有高、岑突出,所以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 边塞诗不始于盛唐,汉魏古诗中就有《战城南》、《陇西行》、《饮马长城窟行》、《雁门太守行》等乐府古题。六朝诗人象陆机、谢灵运、谢惠连、鲍照、沈约、庾信等,都有乐府旧题,写边地或征战生活之作。到盛唐时期边塞诗大量出现,这固然与整个唐诗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其社会政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盛唐边塞诗 边塞诗人 《燕歌行》 高岑 羌笛 嘉州 王之涣 安西 胸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序合一:唐诗创作的新潮流──唐代诗序体鸟瞰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辉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66-71,共6页
诗序合一:唐诗创作的新潮流──唐代诗序体鸟瞰王辉斌在李唐王朝三百年的诗坛上,历史地存在着一种值得十分重视而又不曾为古今研究者所注意的文学现象,这就是倍受诗人们所喜爱的"诗序合一"。所谓诗序合一,是指诗人们在进行诗歌创... 诗序合一:唐诗创作的新潮流──唐代诗序体鸟瞰王辉斌在李唐王朝三百年的诗坛上,历史地存在着一种值得十分重视而又不曾为古今研究者所注意的文学现象,这就是倍受诗人们所喜爱的"诗序合一"。所谓诗序合一,是指诗人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有意识地在诗歌前附上一篇序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序合一 《长恨歌》 诗创作 新潮流 刘禹锡 诗歌本体 《燕歌行》 《琵琶行》 晚唐诗人 唐玄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歌”、“西曲”文人拟作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翁其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23-27,共5页
历来把“吴声歌曲”与“西曲歌”视作民间乐府,实际上其中有不少文人拟作,只是鱼目混珠难以分辨,所以至今仍未有人将其厘清。其实文人模拟的民歌往往并未维妙维肖纤毫不爽,有时毕竟会有意无意地留下自身特有的痕迹,若能抓住这些痕迹。
关键词 文人拟作 吴声歌曲 《咏怀诗》 文人诗 古诗十九首 西曲 乐府古辞 《子夜歌》 《燕歌行》 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高适诗集》考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锡厚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3-97,共15页
敦煌本《高适诗集》考述张锡厚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701—765年),字达夫,渤海(今河北景县南)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①卒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旧唐书》卷111本传谓:“适少落,不事生业,家贫... 敦煌本《高适诗集》考述张锡厚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701—765年),字达夫,渤海(今河北景县南)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①卒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旧唐书》卷111本传谓:“适少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 唐人选唐诗 《全唐诗》 诗集编年 《燕歌行》 敦煌残卷 敦煌写卷 敦煌遗书 王重民 孟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庾信的创作艺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晓音 《中州学刊》 1982年第4期80-83,共4页
杜甫对北朝诗人庾信很推崇,曾写诗称赞他说:“清新庾开府”,“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及“庾信文章老更成,健笔凌云意纵横”等。这些赞语正确地概括了庾信诗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庾信,字子山,河南新野人。早年出入梁朝宫廷,与... 杜甫对北朝诗人庾信很推崇,曾写诗称赞他说:“清新庾开府”,“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及“庾信文章老更成,健笔凌云意纵横”等。这些赞语正确地概括了庾信诗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庾信,字子山,河南新野人。早年出入梁朝宫廷,与著名诗人徐陵一起,写风格绮靡的诗歌和骈文,号称“徐庾体”。后来由于梁朝灭亡,他被羁留在北方,屈仕于西魏和北周,他的诗赋题材从艳情、宫苑变为战乱乡思,诗风从绮丽轻冶转向苍劲悲凉,其创作艺术dl因内容的充实而日益成熟。他在中国文学从六朝转向唐代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不但发展了诗歌形式,有不少诗篇从句数,章法、对仗、声律上看已成为唐代五七言律绝和长篇歌行的雏形,而且将南朝讲究形象、声色、长于骈偶用典的技巧融入北方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对南北文风的交流和溶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信 庾信 创作艺术 诗歌 徐陵 侠客 《燕歌行》 诗赋 王褒 艺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七言诗的形成时代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先伟 《中州学刊》 1986年第3期81-82,87,共3页
我国的七言诗形成于何时?在现存诗篇中,哪一首才是最完整而又最早的七言诗?历来的文学史家对此都有极其浓厚的研究兴趣。清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七言在五言之前》一文中说,“《荀子·成相》,荆轲送别,其七言之始乎?... 我国的七言诗形成于何时?在现存诗篇中,哪一首才是最完整而又最早的七言诗?历来的文学史家对此都有极其浓厚的研究兴趣。清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七言在五言之前》一文中说,“《荀子·成相》,荆轲送别,其七言之始乎?至汉而《大风》、《瓠子》见于帝制,柏梁联韵,一时称盛,而五言靡闻。”闻人达亦主此说,认为“至武帝《秋风》、《柏梁》,其体大备”(《古诗笺·凡例》)。既然武帝时已是七言诗“称盛”和“大备”的时期,毋庸置论,七言诗在这时是应该早已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诗 赵晔 形成时代 《吴越春秋》 张衡 《燕歌行》 勾践 古诗 作品 五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吹寒” 话“寒声”
14
作者 王力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3期59-59,共1页
“吹寒”“寒声”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语。如宋姜夔《扬州慢》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唐高适《燕歌行》诗:“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唐皎然《陇头水》诗之一:“陇头水欲望。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 “吹寒”“寒声”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语。如宋姜夔《扬州慢》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唐高适《燕歌行》诗:“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唐皎然《陇头水》诗之一:“陇头水欲望。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宋范仲淹《御街行》词:“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像这样一些词作中的“寒”字。今人往往认为是指“寒气、寒冷的时刻”。如现行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第三册注“清角吹寒”云:“凄清的戍角在寒气中吹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慢》 《燕歌行》 《御街行》 古诗词 《语文》 普通高中 范仲淹 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广值得同情吗——《〈史记〉选读》教法研究之三
15
作者 蔡建明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2期33-35,共3页
壮志未酬的豪杰之士,总把李广作为缱绻情怀的对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高适《燕歌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王勃《滕... 壮志未酬的豪杰之士,总把李广作为缱绻情怀的对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高适《燕歌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王勃《滕王阁序》)。所有这些吟唱都对李广的遭遇尤其是他终生未能封侯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史记·李将军列传》的“阅读与探讨”1要求探讨“李广一生悲剧的原因”.就是想让学生体会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广 教法研究 史记 同情 选读 《滕王阁序》 《燕歌行》 《出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
16
作者 赵镇平 赵慎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2期81-89,共9页
唐代边塞诗歌产生较多,以至形成一个流派。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反映。唐代边塞诗的内容是很复杂的,在这些诗歌当中所反映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
关键词 岑参 边塞诗 诗篇 《燕歌行》 作品 大夫 北庭 功名思想 西征 民族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