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者的抉择——《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刘静文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退”,并非只是叙事线索——揭秘《烛之武退秦师》的意蕴层和形式层 |
黄云姬
汲安庆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3
|
关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武”的解释 |
方文一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4
|
同为生本 取舍有别——《烛之武退秦师》同课异构 |
马超俊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5
|
史之“实”与文之“虚”——浅析《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
李彬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6
|
一利化干戈——重读《烛之武退秦师》 |
叶茂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7
|
“转识成智”教《烛之武退秦师》 |
李凌云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8
|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三则注释 |
方有国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9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李朝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0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丁洋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1
|
吟诗属对兴味浓——我教《烛之武退秦师》 |
樊丽慧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2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朱新敏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同义注释和非同义注释——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注释为例 |
李中成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4
|
《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设计 |
李俊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5
|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应用与反思 |
宋怡慧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6
|
五论救弱国 妙语退秦师 |
何铭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17
|
“以乱易整,不武”重释 |
李俊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8
|
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不能不讲 |
马茂书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9
|
谈“吾其还也”之“其”的语气 |
唐功杰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20
|
析所谓表假设的否定副词“微” |
王彦坤
周若虹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